40多年,这位池州籍院士和大豆“较劲”!

文摘   2024-11-06 06:02   安徽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团队”带头人江连洲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5人共同入选。



今年64岁的江连洲是东至县官港镇人,现任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40多年来,江连洲一直专注大豆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科研攻关研究,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技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美国AOCS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及当代发明家等众多荣誉。


01

和大豆“较劲”

破解“卡脖子”难题


1987年硕士毕业后,江连洲扎根黑龙江,开始了与大豆“较劲”的日子。


“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当时国内大豆精深加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江连洲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国外主办方向他炫耀该国大豆精深加工技术先进,并说中国是他们的消费大户,他们的蛋白和磷脂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特别高,几乎形成了垄断,这深深刺痛了他。“十分不甘心,那种感觉直到今天还记忆深刻。”江连洲说,他决心扭转这种局面。


随后,江连洲就组织团队开展“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



当初国内相关研究基础薄弱,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参考;资金不足,设备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江连洲研究的深入。为了尽快研究出成果,当时江连洲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0年,江连洲团队通过采用生物技术、高效萃取技术、膜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突破大豆蛋白生物改性、大豆功能因子产品开发等大豆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在功能性蛋白、油脂生物炼制、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封锁,显著提升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以上系列成果,2011年,江连洲团队的“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看到这些科技成果能服务国家、有益百姓,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江连洲说。



40多年来,江连洲和他的团队共开展了大豆蛋白柔性化加工、高效同步多相分离油脂及蛋白、高值化产品高效制备、油脂酶法精炼及功能因子开发等50多个项目的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大豆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大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江连洲先后获科技奖励30余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


02

点豆成“金”

年创经济效益150亿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主要以压榨法和浸出法为主。压榨法的油料资源利用率较低,增加企业成本,制油时的高温高压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江连洲介绍道。



为了让老百姓吃到更健康的食用油,江连洲带领团队致力研发绿色安全、营养健康、高效环保的食用油制取新技术。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与开发,2016年,江连洲主持完成了“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首次提出蛋白质柔性化加工理论概念,破解油料生物解离机制,建立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技术体系,开辟了油脂绿色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种制油法颠覆了传统制油技术,通过生物酶将大豆中的油脂解离出来,不需高温高压,也不用有机溶剂,完全避免了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及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江连洲介绍,在生物酶法制油过程中,既不会破坏油脂的化学结构,也不会让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流失。



除了在大豆制油方式作出了颠覆性的创新外,江连洲还利用大豆蛋白成功研制植物蛋白肉产品,并在2022年进行大规模的高水分植物蛋白肉产业化推进,先后在上海、长沙、湖州建立3个产业化基地。“比如,湖州植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2条高水分植物蛋白肉生产线,研发出午餐肉和肉饼等多个产品,预计年产值1.5亿元。”江连洲说。


“大豆的精深加工链条很长,大豆加工成豆油可以增值一倍,经过深加工提取卵磷脂等营养物质会增值十几倍,如果再分离出蛋白肽、异黄酮、皂苷等做成保健品,一吨就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江连洲给记者算了一本“大豆账”。据统计,江连洲和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新技术装备分别在九三粮油、香驰集团、禹王生物公司、益海嘉里等 31家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建立生产线45条,年创经济效益150亿元。


03

甘为人梯

培养一批批大豆人才


“大豆在食品科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你们不仅要深入探索大豆的营养价值,更要创新加工技术,这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10月18日,在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室,江连洲正在给博士生上课。



江连洲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先后主讲《植物蛋白工艺学》《大豆与人类健康》《大豆加工新技术概论》《食品工程学科前沿专题讲座》等本硕博课程。其中,他主讲的《大豆与人类健康》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编写的《植物蛋白工艺学》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油料生物解离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等。目前,江连洲已指导培养了16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不仅壮大了团队的科研力量,还为全国粮油产业,特别是大豆行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创新人才。



今年37岁的隋晓楠,2015年开始跟随江连洲围绕油脂及植物蛋白领域,进行大豆产业研究。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二级教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很幸运遇到江连洲老师,他对大豆事业的热爱与付出,让我十分敬佩并受益一生。”隋晓楠说。


在2022级博士张鑫眼中,江连洲教授亦师亦友。“教学上,江老师精益求精,他会逐字逐句给我们改论文,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生活中,他特别随和,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帮我们解决难题。”张鑫告诉记者,在江连洲老师的指引下,他对大豆科研、对国家粮食安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如今,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但由于学校返聘,江连洲仍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今后,我将继续聚焦推动科研创新,在大豆加工理论和技术领域深耕细作,希望能实现更多突破。同时,也将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通过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将知识和经验传承下去。”江连洲表示。


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徐婷


编辑:吴婵娟         责编:戴琪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池州新闻
在这里,读懂池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