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十讲举行

文摘   2024-11-25 07:00   山东  

11月21日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论坛第一百五十六期暨“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十讲《宝典重光:倾听孔门师徒的对话——<孔子家语>导读》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公开课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齐鲁文化研究院师生、千佛山校区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磊教授主持。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全书今为十卷,四十四篇,近六万字。本次讲座中,宋立林教授将《孔子家语》与《论语》称为孔门文献双璧,强调指出了《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珍贵文献。

首先,宋教授详细介绍了《孔子家语》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价值。《孔子家语》作为有关孔子及孔门弟子的珍贵文献,是孔子弟子对孔子遗说记录的较为原始的面貌。另外,《孔子家语》之所以称“家语”,是因为其内容包括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迹、思想言论等,与“大夫家史”正相吻合。《孔子家语》对于理解早期儒学,尤其是孔子思想和孔门弟子,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可以说,《家语》这一文献的价值实不亚于一部《论语》。

接着,宋教授着重讲述了《孔子家语》的编者和成书经过。《孔子家语》的资料源于孔子遗说,可能是子思编辑。《孔子家语》一书所记内容原始可靠,约有三分之一见于《左传》《荀子》《韩诗外传》《说苑》和大、小戴《礼记》等先秦秦汉典籍。但是由于《孔子家语》是以家学形式传播,加之疑古思潮的影响和流传过程的曲折,造成世人对《孔子家语》认识的偏差。宋教授强调,地下简帛文献的出土可证明《孔子家语》绝非伪书。

最后,宋教授具体讲解了《孔子家语》历代研究整理情况和书中记载的孔子形象以及孔子弟子。《孔子家语》到汉代有孔安国整理定本,三国时期王肃为之作注,从此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在《孔子家语》的流传史上,清代学者范家相的《家语证伪》、孙志祖的《家语疏证》、陈士珂的《孔子家语疏证》是《孔子家语》考证的三部重要著作。《孔子家语》中记载“谈天”“为政”“重礼”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的面孔更为亲切。宋教授还以颜子、子贡、子路为例,介绍了《孔子家语》中记述的孔门弟子的情况。  

张磊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宋立林教授的讲座。他认为,讲座内容丰富,具体讲解了《孔子家语》的资料来源、成书经过、思想内容和流传过程,突出强调了其重要价值,从而启发大家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讲座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使在座听众加深了对《孔子家语》的理解,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END


排 版 | 薛雯斐

摄 影 | 孟令倚

文 字 | 段   迪

初 审 | 李文昌

复 审 | 李   莉

终 审 | 张   磊

 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点赞在看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是以传承和弘扬齐鲁文化,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为宗旨的高等研究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