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言”28种方式方法和技巧
作者:莫眲Mone
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是思想的羽翼,是情感的载体。锤炼语言如同打磨繁星,使其闪耀出独特而迷人的光华。它们相互交织、辉映,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手段。要像一位精心雕琢的工匠,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成为艺术结晶。无论是描绘壮丽的山河,还是抒发细腻的情感;无论是讲述传奇的故事,还是阐述深刻的思想,使作品熠熠生辉,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同时,在日常阅读中,要不断汲取经典作品中的语言精华,学习大师们的写作智慧。同时,也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从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到山川湖海的壮美景色,从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到时代变迁的波澜壮阔,都蕴含着无数可供挖掘的语言宝藏。技巧与生活感悟相结合,写作之路将越走越宽。要让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篇作品都是一座语言的丰碑。
一、精准用词,恰似神来之笔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对诗句的雕琢,尽显对精准用词的执着。精准用词,是用最贴切的词汇描绘事物的本质。比如,写一位老人的笑容,“他的脸上绽出菊花般笑容”,“绽”字生动地展现出笑容的舒展与灿烂,一个词便勾勒出画面。若只是“他笑了”,则显得平淡无奇。又如描写寂静,“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死一般”三个字,将寂静的程度推向极致,瞬间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氛围。
二、生动动词,赋予生命活力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一个“闹”字,让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动词是句子的活力源泉。在描写运动员奔跑时,“他像猎豹一样飞窜出去”,“飞窜”生动地体现了速度之快与动作的敏捷。当描述风时,“风在树林中呼啸穿梭,摇落了一地的树叶”,“呼啸穿梭”和“摇落”让风有了生命和力量,仿佛是一个调皮的精灵在林间嬉戏,使整个场景鲜活起来。
三、形象形容词,描绘五彩画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红胜火”“绿如蓝”将江南春天的色彩鲜明地呈现。形象的形容词能丰富事物的特征。写一座古老的城堡,“那座阴森而巍峨的城堡,矗立在迷雾之中,透着神秘的气息”,“阴森”“巍峨”“神秘”等形容词,为城堡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使读者能在脑海中构建出独特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奇幻的情境之中。
四、摒弃陈词滥调,跳出思维旧框
“文章最忌随人后。”黄庭坚的这句名言警示我们要摆脱那些被反复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描写美丽的女子,不要总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是“她的美,如春日里第一缕阳光照在初绽的花朵上,清新而迷人,带着自然的韵味”。这种创新的表达,能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避免审美疲劳。
五、创造新词汇,开辟表达新径
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新词汇,丰富了英语的表达。在写作中,当涉足新的领域或描述独特的情境时,创造新词汇能展现独特魅力。例如在科幻小说中描写一种新型的能源,可以创造一个专属的词汇,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全新的概念,激发想象力,为作品注入新鲜感。
六、善用典故,厚植文化底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在诗中巧妙运用赤壁之战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典故是文化的瑰宝,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能让文章更具深度。写关于智慧的文章时,可以引用“草船借箭”的典故,论述智慧在困境中的作用,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读者在熟悉的故事中领悟新的道理。
七、精妙比喻,点亮思维之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将愁绪比作滔滔江水,形象地展现出愁的无尽。比喻能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把孤独比作“是大海上漂泊的一叶孤舟,在茫茫的波涛中独自摇曳”,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孤独的无助与迷茫,增强了情感的传达效果。
八、灵动拟人,赋予万物情感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生动地烘托出离别的伤感。在描写秋天的枫叶时,“枫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像是一群穿着红裙的少女,在与秋天作最后的告别”,枫叶有了生命和情感,使整个秋天都变得富有诗意,拉近了读者与自然的距离。
九、大胆夸张,强化艺术效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夸张手法让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震撼人心。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在描写饥饿时,“他饿得肚皮都贴到脊梁骨上了”,这种夸张的表达,生动地体现出饥饿的程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气势排比,奏响激昂乐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用排比阐述了担当大任者需经历的磨难,气势磅礴。排比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在赞美母爱时,“母爱是温暖的阳光,母爱是滋润的春雨,母爱是轻柔的微风,呵护着我们成长”,使情感更加强烈,更能打动读者。
十一、工整对偶,展现对称之美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的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在描写自然风光时,“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从视觉上呈现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之美。
十二、巧妙顶真,环环相扣之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中的这句话运用顶真,逻辑连贯。顶真使语句衔接紧密,语气连贯。在阐述学习的过程时,“学习是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越能开阔视野,视野开阔了,就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观点的阐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十三、韵味回环,循环往复之妙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这句话体现了回环的形式之美和哲理之趣。回环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趣味性。如“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在形式上别具一格,也加深了对善恶与辩之间关系的思考,读者在反复咀嚼中体会其中的深意。
十四、独特移就,情感的奇妙挪移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把“浓黑”这一原本形容视觉的词用来修饰“悲凉”,独特的移就手法,将悲愤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在描写战争后的废墟时,“那死寂的荒芜,弥漫在每一寸焦土上”,将“死寂”移用于“荒芜”,更深刻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凄凉。
十五、奇妙通感,感官的交融之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把嗅觉和听觉打通,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氛围。通感将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写月光照在身上的感觉,“那银色的月光洒在身上,像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流淌在每一寸肌肤上,带来丝丝凉意”,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丰富了对月光的感受,使描写更加细腻动人。
十六、含蓄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诗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含蓄委婉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描写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他们的目光偶尔交汇,又慌乱地移开,那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息,如同花蕊中隐藏的芬芳,若隐若现”,这种含蓄的表达更能体现出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十七、直抒胸臆,情感的澎湃宣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展现了他的高傲与不羁。直抒胸臆能直接表达强烈的情感。在表达对正义的追求时,“我要为正义而战,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退缩,因为正义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读者感受到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澎湃的情感。
十八、借景抒情,情与景的交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通过描写长江边送别的景色,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借景抒情能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在写思乡之情时,“夕阳西下,那余晖洒在斑驳的古墙上,炊烟袅袅升起,在晚风中摇曳。这熟悉的画面,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底那扇思乡的门,乡愁如潮水般涌来”,将思乡之情融入到乡村的暮色之中,更具感染力。
十九、托物言志,物我合一的境界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虚荣、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表达志向。写竹子,“那竹林在风雨中依然挺拔,节节向上,它是坚韧的象征,是不屈的灵魂,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都坚守着自己的生长姿态,向天空展示着自己的气节”,以竹子喻人,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十、细腻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真情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细节能让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描写母亲做饭的场景,“母亲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着。她熟练地切着菜,那菜刀与案板接触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顾不上擦,眼神专注地盯着锅里翻炒的菜肴”,从这些细节中,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出母亲对家人深深的爱。
二十一、环境烘托,营造氛围的妙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凄凉的氛围。环境描写能烘托气氛。在写悬疑故事时,“黑暗中,只有那摇曳的烛光在风中颤抖,墙壁上的影子张牙舞爪,四周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朽气味,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营造出紧张恐怖的氛围,为故事增添神秘色彩。
二十二、精彩对话,人物灵魂的碰撞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台词,深刻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精彩的对话能推动情节、展现人物性格。在写小说时,通过人物之间富有个性的对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愤怒地盯着他。‘我有我的理由。’他避开她的目光,低声说道。”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十三、长短句结合,节奏的韵律之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长短句交错,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声的变化。长短句搭配使语言节奏富有变化。在描写战斗场景时,“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鲜血飞溅。而在营帐中,将军默默地凝视着远方,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长短句的结合让场景更有层次感,节奏的变化也更能吸引读者。
二十四、音韵和谐,奏响语言的旋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的押韵与和谐的音韵,使其易于传唱。注重音韵能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写儿歌或者诗歌时,“小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挂天空。我在地上数星星,数来数去数不清”,押韵的语句让儿歌更具趣味性,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二十五、把握节奏,情感的韵律表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通过节奏的把握,强化了忧愁的情感。合适的节奏能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写抒情散文时,“走啊,走啊,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寻找着,失落着,欢笑过,哭泣过。每一步都印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生命的韵律”,节奏的变化体现出人生的起伏,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情感的波动。
二十六、视角转换,多面的世界之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从不同视角描绘庐山,展现出庐山的千姿百态。从不同视角描写能丰富内容。在描写一个城市时,可以从空中俯瞰它的全貌,展现其繁华的布局;从街道上看,感受人群的熙熙攘攘和建筑的风格;从居民的家中看,体会城市的生活气息,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城市,如同身临其境。
二十七、留白艺术,无声胜有声之境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适当留白能让读者有更多思考。在故事结尾,不把所有结局都交代清楚,“他转身离去,那背影在夕阳下渐行渐远,只留下一片金黄的余晖。至于他的未来,就像那远方的迷雾,充满了未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人物的命运,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参与感。
二十八、反复强调,加深印象的重锤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多次重复这句话,让这个梦想深入人心。反复能突出重点。在写关于坚持信念的文章时,“信念,是黑暗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信念,是寒冬里的炭火,温暖我们的心灵;信念,是沙漠中的清泉,滋润我们的灵魂。我们要坚守信念,让信念之花在生命中绽放”,通过反复强调信念的重要性,使读者深刻记住这一核心观点。
👇立即订阅👇
【七位散文作家的散文写作课】
(纯享课,可以永久回放)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陪你发现,散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更有
5节答疑视频回放+1000多页课程资料
帮你学习巩固,一站式解决学习困惑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