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REPRIEVE研究
夯实匹伐他汀显著获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HIV感染让患者面临诸多健康威胁,包括心血管疾病(CVD)。血脂异常作为CVD关键致病因素,是HIV感染患者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系列解读会议暨2024血脂优化管理“患者关爱论坛”昆明站,《心关注》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马萍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盛莉教授接受专访,就HIV感染流行病学、心血管影响、血脂现状及调脂治疗挑战,该领域最新进展REPRIEVE研究背景和临床启示等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观点,为HIV感染者的血脂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点击视频观看访谈↑
AIDS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是其管理重要环节
《心关注》:HIV感染目前在全球和我国的流行病学情况如何?
马萍教授:艾滋病(AIDS)自1981年首次报道至今,依然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截至目前,全球曾诊断HIV感染人群约8000万人,半数在“鸡尾酒疗法(多种抗病毒药物合剂)”前时代已经去世。直至2000年前后全球广泛开展抗病毒治疗后,AIDS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但截至2023年,每年新诊断(包括刚感染和曾感染未诊断)AIDS仍有约13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65-70万。
鉴于AIDS传染途径的特殊性及其既往的高死亡率,全球从政府到民间,从AIDS相关工作者、医生到科学家都对AIDS特别关注。幸运的是,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能够使HIV感染者恢复免疫功能,从而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预期寿命与一般人群无异。因此HIV感染者和一般人群一样,随年龄增长以及其他传统因素的影响,要面对血脂异常以及CVD发生风险。我们感染科医生未来不仅要重视抗病毒治疗,还要管理好非艾滋相关疾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去年我们制定了《HIV/AIDS患者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给全国AIDS专业同道一点启发,重视该人群血脂管理,预防心脑血管病,以减轻患者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CVD是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视血脂管理势在必行
《心关注》:感染HIV对心血管健康有何影响?对其CVD防治,您有何看法?
李建军教授:WHO列出的全球难治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AIDS和老年性痴呆。AIDS患者死于CVD的比例相当高,4年随访可达18%。AID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与HIV病毒感染本身导致的ASCVD易发,抗病毒药物诱发的血脂异常、炎症以及其他对代谢的影响等因素均有关;也与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未来我们要更加关注AIDS患者的血脂异常,因为这是证据最充分的ASCVD致病危险因素。尤其要关注他汀,这是目前全球所有药物中发表文章最多的药物,不仅深入、全面且仍在持续探讨。今天的选题是一个非常好的专题,就特殊人群开辟新视野,也引导我们全面做好从幼儿到成人、从心血管病到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
李勇教授:“鸡尾酒疗法”后,AIDS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长期生存率提高。随着年龄增加,这些患者与普通人群一样,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比例升高;且其慢性炎症背景使其进展至CVD的风险更高。加上抗病毒药物可能影响血脂代谢,AIDS人群的血脂异常比例更高。若AIDS患者预期寿命超过5年,就应该纳入血脂、血压和血糖的“三高共管”范畴中。病毒载量明显降低的AIDS患者,日常接触没有传染性,因此,不仅AIDS专家,其他医生也可以比较大胆地接触这些患者,平常心对待,与AIDS专家合作,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叠加调脂治疗。感染科专家和心血管医生要更多交流,通过共同学习和成长,将心血管进展融入感染科患者非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中,让患者最大获益。
盛莉教授:首先,以往我对AIDS患者的了解不够,今天的分享和学习增加了我对这类患者的关爱。第二,“鸡尾酒疗法”合剂做得非常好,优于心血管领域降压或调脂药物,我们可能可以开拓思路,向同行学习。第三,ASCVD防治中,危险因素防控贡献厥功至伟,甚至超过遗传基因。因此对所有其他专科疾病控制较好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将ASCVD防治提到重中之重的层面,评估风险,给予相应治疗。我们越来越注重共病的全方位管控,这对个体患者的远期全身心健康举足轻重。第四,临床实践中,匹伐他汀小剂量发挥有效作用,依从性很高,多方面利好,很受患者欢迎。
REPRIEVE研究在HIV感染者中开启新探索,为他汀研究历程再填浓重一笔
《心关注》:REPRIEVE研究发布引发广泛关注,为何会选择探讨他汀尤其匹伐他汀在这类患者中的防治作用?
李建军教授:动脉粥样硬化有三大明确核心机制,即胆固醇、炎症和内皮。胆固醇在血液中以颗粒形式流动,要进入内皮须有内皮损伤,并被巨噬细胞吞噬,炎症在该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我曾在2004年提出将动脉粥样硬化改为动脉粥样硬化炎,以促进思考,从炎症角度来管理胆固醇。
他汀问世彻底改变了降胆固醇治疗模式。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效性,虽然尚不清楚抗炎作用在其获益中所占的比例,但的确存在。他汀类药物是调脂治疗的基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特殊人群均有研究涉猎。AIDS人群也是一个大的特殊人群,鉴于从机制上,匹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三大核心机制均有一定作用,REPRIEVE研究在这一特殊人群中做了崭新探索,在他汀研究历程中加上了重重一笔,对未来AIDS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管理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座都是医生,但专攻不同,对某个方向的认知深度会有差异。我们需要明确,并非所有他汀都一样,临床要使用有证据的药物。
REPRIEVE研究证实匹伐他汀大幅降低HIV感染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推动认知和理念提升
《心关注》:REPRIEVE研究带来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和启示?
马萍教授:《HIV/AIDS患者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后,临床医生开始重视HIV感染者的血脂管理问题。很高兴看到,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REPRIEVE研究印证了我们所做工作的前瞻性和必要性。这项研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针对未来10年CVD中低风险人群,这项研究突破了临床传统观念的束缚,也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纳入人群无任何偏见,包含所有种族,包含全球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区域,性别匹配,且对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和CD4水平没有要求。这是一项公正、合理、公平汇集几乎全人群的研究,值得尊敬。第二,小剂量他汀(匹伐他汀2-4 mg)就能够大幅度降低HIV感染者未来若干年的心脏事件风险。
目前AIDS最常用的鸡尾酒疗法包含至少两种抗病毒药物,受肝酶代谢影响,因此在选择调脂药物时要非常慎重。REPRIEVE研究之前,我们会将抗病毒药物和调脂药物输入软件中查询相互作用,从而选择最匹配的调脂药物,过程繁琐。REPRIEVE研究的出现让我们减少顾虑,简化过程,匹伐他汀是我们在未来临床实践中值得多做考虑的药物选择。
目前感染科学界还是非常关注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但是未来已来,我们还应该去关注这类人群还需要哪些医疗关怀。REPRIEVE研究发布推动临床医生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提示我们应该更早关注这一人群,这对节约劳动力、帮助患者及其家庭以及对全社会医疗资源的节约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理念不仅是心血管科医生的事情,感染科和其他科医生也要参与其中。
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明确身份信息的AIDS患者接近130万,这与高血压2.5亿患者的数量不可同日而语。但我认为,在医学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医疗福利,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也能够老得更慢一些、更健康一些。期待未来更多有识之士能将资源更多投入AIDS学界,为全球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对HIV感染者,对所有血脂异常患者,匹伐他汀都是安全有效的调脂治疗选择
《心关注》:您如何评价REPRIEVE研究的意义和匹伐他汀在HIV感染者中的应用前景?
李勇教授:REPRIEVE研究是在HIV感染的慢性炎症背景下,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中,用常规剂量匹伐他汀治疗,将LDL-C和non-HDL-C维持在低水平,带来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风险大幅降低的显著获益。
服用他汀的依从性决定了其能够带来的获益程度。大多数抗逆转录病毒都经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而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强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也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因此联用受限。匹伐他汀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非常低的优势在这类患者中得到充分体现。REPRIEVE研究直接证明匹伐他汀4 mg不受背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能够保证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其次,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对较大剂量他汀,医生可能会担心糖尿病风险,而且慢性炎症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那么在HIV感染患者中他汀是否会增加糖尿病风险?REPRIEVE研究再次印证,匹伐他汀不增加糖尿病风险。匹伐他汀几乎是他汀类药物中唯一不会带来糖代谢紊乱的他汀。
匹伐他汀在HIV感染者中开展研究,也是对其安全有效作用的自信表现。AIDS患者都可以用,可以推论对CVD患者包括服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患者,即使这些药物影响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应用匹伐他汀也同样安全。因此,REPRIEVE研究不仅对HIV感染者,对所有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都有非常好的启发和价值。
小结:期待多学科协作,共同做好HIV感染者综合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马萍教授总结指出,第一,与各位心脑血管病专家的交流有助于开拓思路,对患者、对团队成长、甚至对医生个人都有帮助,期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第二,呼吁全国同道包括心脑血管界和其他领域同道敞开怀抱,共同帮助HIV感染人群。例如,HIV感染者可能面临精神问题,一些抗病毒药物也会导致抑郁或焦虑,期待精神科专家能与感染科协同工作。术业有专攻,HIV感染者可能面临多种疾病管理,感染科医生期待与各科专家共同管理好这一人群。第三,全球公认的ASCVD致病因素LDL-C,以及其他非LDL-C如甘油三酯、载脂蛋白类,未来可能都是关注重点,我们期望能做好血脂管理,保障患者心血管健康。最后,期望社会和谐,HIV感染者能够被同等对待,全社会每个人都能够便捷就医、安心工作和生活。
专家简介
上下滑动查看
李建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国际动脉粥样硬化(IAS)学会亚太分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代谢性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心血管病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化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委会常委;亚太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联盟常务理事;北京市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代谢学组顾问;JACC: Asia, njp Cardiovascular Health等10余种国际期刊编委;中华CVD/中华老年CVD杂志等15余种中文期刊副主编,编委。发表SCI论文400+(IF>1000+H指数69,被国内外指南共识引用40余次) ;获国家科技技术成果奖,中华医学奖,北京自然科学奖等12项;2022-2024年斯坦福大学2%科学家收录及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收录。
马萍 教授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结核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委;在美国完成访问学者工作,承担及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Vaccine、NC、CID、EMI、AIDS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AIDS杂志中文版》、《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李勇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学(心血管病学)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动脉粥样硬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高血压学组长;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成员( FESC)。
盛莉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动脉粥样硬化分会委员;北京生理学会血管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诊治,长期从事动脉硬化发生发展防治的研究,在血脂与动脉硬化关系方面作出一定成绩。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的制定,发表文章26篇;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