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
而都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什么。
使人受骗上当的圈套指的就是陷阱。那么为什么说求关注、求认可、求别人爱你是一个使人受骗上当的圈套呢?
大家在修行这条路上走到一定的时候,一定会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不管你的前半生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你会突然一下发现,哦,原来前半生,我过得那么辛苦,我做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想让别人关注我,认可我和爱我!
小时候,我们是努力表现得好,甚至表现得不好,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引起注意了,我们就开始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觉得,只有别人认可了我,才会喜欢我,爱我。
这种模式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而是大家都共有的。它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不太一样,但其实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就是当你在等待别人给你什么时,等待的心情会因为你有多想要而变得多糟糕。你越想要什么,你等待的过程就越难受,甚至真的会让你难以忍受。
所以,当你在等待别人给你什么时,由于太想得到,由于害怕得不到,于是就一定会忐忑不安,这时通常的表现是: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尽量让自己做得更完美,以确保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励。
而在这个阶段,一旦出现了任何差错,就一定会自我责备,怪罪自己,也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不要出错。但一旦当害怕得不到的恐惧大过想要得到关注、认可与爱的欲望时,人就会开始抑郁,开始怨恨别人。
而当害怕得不到的恐惧完全超过想要得到关注、认可与爱的欲望时,人开始觉得没有希望,于是忿恨,于是远离,于是开始清高,表现出根本不感兴趣,以及漠不关心。
这其实是同一条反应链上的不同反应。
爬山和负重其实是两码事
02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自己有时会小心翼翼地讨好别人,有时会表现得很清高,讨厌与人相处,巴不得离人群远一点,只想自己呆着。这两种其实也是同一条反应链上的不同反应。
所以,无论你觉得你需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满意,感觉到很累,还是对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恐惧,甚至讨厌人际关系,那么这些全部都是因为你想要别人给你关注、认可与爱。
如果一个人去爬山时,每次都要背五六十斤甚至七八十斤的东西,而这些重物让他在爬山时无法负荷,苦不堪言,那么,很快,这个人就会讨厌爬山这件事,甚至光想到爬山这件事就厌恶至极。
而当一个讨好型人格带着讨好的心,带着让全世界都满意的心,带着不能做错任何一点事情的心去与人交往时,就犹如负重爬山。问题并不在于爬山,而在于负重。
讨好型人格,表面上是讨好一切,其实是索取关注,认可与爱。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讨好型人格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一个讨好型人格是围着别人转,处处逢迎别人,处处考量别人的需求,然后在自己能不能满足别人与愿不愿满足别人之间纠结,耗尽了大部分心力。
你的期望,
03
表相是他们看起来好像只考虑别人,很少考虑自己,所以很多心理学家建议这类人需要更自我一些,其实呢,恰恰相反,这类人格其实不需要太自我,因为他们的痛苦恰恰是由于太过于自我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这类人只关注一件事,就是别人是否看到了我,他们会如何评价我。
你想想,如果你身边有个朋友病了,如果就只是他病了,那么你会毫无压力地提供任何你想要提供的照顾,再累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累的只是身体而不是心,相反你会很开心地为对方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心里有期望,希望他觉得你是个好朋友,并且希望对方看到了你友善的举动并因此而对你产生感激之情的话,你就一定会纠结。
纠结什么呢?纠结我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合适不合适,他舒不舒服,他会不会开心,会不会领情,还是我做了什么会让他误会,我怎么做了这个,我居然这么蠢,说了这个……妈的,真是吃力不讨好。于是就会累,累了就一定会心生抱怨。
而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其实也就是因为需要关注、认可,与爱,还想要从其他人那里索取赞赏、赞美、爱来让自己感觉良好,而且这类人总是会委屈,总是会让自己感觉到自己付出得太多而没有回报。
因为人本能就讨厌负重前行,本能就觉得这个不舒服、不对,所以本能就想停止这件事。而唯一可以让自己停下来的方法,就是下意识地创造各种人间不值得,来让自己不要那么傻,但其实白白为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剧情,却并不能让自己成功突围。
而另外一个极端则是自私、冷漠、桀骜不驯,不愿也不屑与他人相处。这也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两端而已,就像努力负重爬山与无法承受然后厌恶爬山,这是同一件事的两端一样。
先看到别人并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你对别人有太多的期望,你只是害怕你无法通过别人来实现你的期望。你的期望才是你的负担,你的需要关注、认可与爱,才是你的负担。
你怎么可能,
以一种姿态在所有的哈哈镜里,
其实在乎别人怎么想自己,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人类意识发展中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有反思自己的能力。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尽力了,你们承不承认这一点?每个人都已经尽力让周围所有的人满意了,也尽力让自己满意了,但是结果往往是大家都不满意。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的各种概念与别人的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课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就是看到你的人生剧本。结果大家都发现,原来对于同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与解释。
比如当你说你是一个大方的人,这个“大方”代表了什么?当我们把这个“大方”的概念拆开时,我们会发现,你的关于“大方”的概念可能与我的不同。比如,我的大方是指仪态大方,自然,不造作。而你的大方是指对于金钱不小气。他的大方可能是指仗义,乐于提供各种帮助。
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努力做到最好,但是,我们需要把别人当成镜子来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够好了,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
可是这件事情的难度在于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我即便十分努力,百分之百达到了我自己的标准,但是你会满意吗?你不会,因为根据你的标准来讲,我还差得很远。好,我再努努力,我也达到你的标准,但他会对我满意吗?不会,因为按照他的标准来看,就算我达到了我和你,我们两个人的标准,在他那里,可能还是不及格。对不对?
这个就好比说,如果你周围都是统一标准的穿衣镜,那么,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自己打扮得是否得体。但是如果你周围都是哈哈镜,每个的标准都不一样,那你怎么可能以一种姿态在所有的哈哈镜里都是站得笔直笔直的呢?
你刚从一个镜子里看到自己背不直,好不容易锻炼了坐姿,各种姿,把它给弄直了,拿到另外一个镜子里看到,咦,怎么肚子又拱起来了。然后把肚子弄平了,下一个镜子里发现,怎么回事?不是平了吗?怎么还是拱起来的!哎呀,我的努力都白废了吗?
你就要知道你只是在自欺欺人
但是,这个的确提出来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如此自知且智慧的动物,无法确定自己做得是不是对的,而需要别人来告诉自己?无论是自己的行为、思想,还是语言,都需要一个外在的标准,都需要别人来评判对还是不对,并且终日为了对不对而惶恐不安?
你们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很确定自己知道大是大非,都很确定自己可以判断是非对错、人情冷暖,可以判断美丑高低,事实上也在不断地每天、每时每刻做出各种判断,但为什么还需要别人来告诉自己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合适?
这就是智慧的重要了。真正的智慧,就如金刚石一样坚定,不为任何外力而轻易动摇。我们已经有很多同学越来越发现,他们的内心正在一天比一天更加坚定。他们会越来越坚定自己的行为与想法,他们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没有任何外来的力量可以动摇得了他们,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这自然而然的力量会随着你的修行功夫而增加。它不是你自以为明白了某个高深的道理,自以为悟到了某个高妙的境界,自以为到达了某种超然的状态就可以勉强自己去得到的。你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勉强,你只要还有一丝一毫的勉力、费劲、试图……或不确定,你就要知道你只是在自欺欺人。
真正的智慧,是水到渠成。
这其实不关你的事。
06
《讨好型人格恰恰是太自我了》里说的:
这类人总是会委屈,而且总是会让自己感觉到自己付出得太多而没有回报。因为他本能地讨厌负重前行,本能地觉得这个不舒服、不对,所以出于本能就想停止这件事。
而对于他们来说,唯一可以让自己停下来的方法,就是下意识地创造各种人间不值得,来说服自己让自己不要那么傻,但这其实只是为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剧情,却并不能让自己成功突围。
于是就会有人说:“在意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什么问题呢?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你说,哪个会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会回答:“没有问题,真的什么问题都没有。如果它不给你带来困扰的话,它自然也困扰不到我。哈哈哈……是不是?”
但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自己觉得没有问题的事情,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正常的。那么,出路在哪里呢?四个字,轻松自在。先让自己轻松起来。
轻松的第一步,是先让自己看到,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关自己的事的。英文里有句话是:Don't take it personal… 指不要将某件事私人化,拉到自己头上。我更喜欢简单一点的翻译:让自己看到,这件事不关自己的事……
想想前面那个例子,你的朋友病了,重点是什么?是他病了,他正在难受中。如果你放下需要成为对方心目中的好朋友这个念头,你把你需要他如何想你,念你的好的需求放下来,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朋友。
你才能意识到,在他病了的这件事情上,主角是他,而不是你。你才会意识到他在难受,你才会想尽办法去帮助他缓解他的难受。
这跟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关系?这只跟对方有关,这只跟你如何可以更好地帮助到对方有关,跟你在他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没有关系,跟他如何想你的没有关系,跟你是不是得到了他的关注没有关系,跟你是不是得到了对方的认可没有关系,跟他爱不爱你没有关系,这件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它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他生病了。我如何可以让他更好受一点?我愿意做什么?我实际上可以做什么?然后去做。当你放下了你想要成为一个他心中的好朋友时,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好朋友。
如果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那么就再也简单不过了。大家都会在工作上犯些错误,挨领导的批评。这件事情的重点在哪里?在于事情没有被做好,而事情需要被做好。没有“老板真的有病,我把事情做得好好的,他就不开心,就骂人……”对吧?
但大部份人的重点在于:“妈的,我被骂了”,或者,“完了,老板对我不满意了”,或者,“切,凭什么说我,你干得很好吗?YOU CAN YOU UP啊……不行,就不要在旁边鬼扯”,对不对?
但是这样对于事情有任何的帮助吗?没有。如果大家可以放下那个我需要得到关注与认可与爱,只就事论事的话,你的重点会放在如何可以弥补之前的错,如何可以把暂时的失败转变成为机会,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完美地完成。而当你真的可以就事论事的话,请相信我,你在事业上一定会比现在成功很多倍。
让自己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看到这其实不关你的事。
别人有困难了,哦,不关我的事,是他的事,嗯,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如何帮助他呢?
别人冲我吼了,嗯,不关我的事,他心里不舒服了,我心里舒不舒服?如果我不舒服了,我先让自己舒服起来,然后再看能不能帮助到他。
我坐在这里,周围很多人,不关我的事,他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有没有轻松一点?我身体哪个地方是僵硬的?先把它放松。当身体能以一个放松的姿势呆着,那么整个人,整个状态都会放松。
我需要跟一个员工沟通她的去留问题。她会怎么反应,我不知道,不干我的事。我现在坐得舒服吗?需要喝口水吗?我可以说的我都已经准备好了,不需要我担心。那我可以以更有同情心的方式说出来吗?对方看起来很难受,嗯,我可以如何帮助到她?帮不到?我可以在这里陪着她,给她一点支持吗?
只要你对别人还有期待,
还在别人那里有想要的东西,
你就会辛苦,
07
这跟之前有什么不同,不还是我我我?
不同,很大的不同。
之前你说出的每一句话是试探性的,是不确定的。你拿你的整个姿态在试探别人的反应。别人反应好,你说得做得更多,别人反应不好,你马上转弯。
如果你是一个人,你会选择与一棵大树相伴,还是与一棵随风而转向的小草为伍?而且,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别人的一个反应而完全推翻。你不是直接去看回自己,你是透过别人这个镜子来看自己,透过各种哈哈镜来看自己,并且调整自己,怎么可能不乱?只要你对别人还有期待,还在别人那里有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会辛苦,你就会委屈。
其实从来不是别人让你委屈,而是你在委屈自己。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根据哈哈镜来调整自己,还要把自己调整得很完美?一定是越调越错的。你不得不调,是因为你在乎这些镜子怎么看你,你不想让他们把你照成某个样子,你想让他们把你照成另外的某个样子。
对方需要的,
08
所以,当你通过假装关心别人、迎合别人、理解别人、投其所好种种与人相处时,你觉得你是在莫名地伟大地付出,但其实你只关心一件事:对方有没有看到你,有没有觉得你很好,有没有愿意更爱你,有没有愿意更理解你。
而最需要爱你、理解你、在意你的人是你自己。
你通过这样的低姿态,要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因为你要的从来都不是关注对方,给到对方对方需要的,而是,透过对方,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对方不过是你满足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
为什么不把重心拉回到自己身上,
做到那四个字:
09
先从头两个字做起:轻松。每时每刻地看自己,从身体开始看,哪里不轻松,哪里是僵硬的,时时调整。你一定要随时问自己:我在我世界的中心,这意味着我总在我该在的地方,这意味着我一定是舒服的,为什么我现在不舒服?哪里不舒服?然后去调整它。所谓的调整,不过就是放松,就这么简单,当你轻松了,你一定会自在。
带着种种的需求与人交往,需要别人的认可、赞美、关注、爱,就好比背着那几十斤的重物,慢慢地你就会把爬山(与人交往)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把山(别人)当成一种负担,绝对不想要靠近的负担。因为过往的爬山记忆让你太痛苦,而每次你尝试时,那些重物就会压得你喘不过来气。但神奇的是,你根本看不到那些重物。
如果你能看到那些重物并且放下,你就会发现爬山其实很轻松,甚至还很令人愉悦。但是正是由于看不到这隐形的重物,它在你眼里就成了山的一部分,就成了与人交往的一部分。你会把这种痛苦归结到是别人给你的。
所以,清楚地去看到别人从来不是你的负担,你的负担只是你的那些需求。放下索取,无论是希望别人觉得你很美,觉得你很有用,觉得你很成功,觉得你很聪明,觉得你很可爱,觉得喜欢跟你在一起……都放下它们。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看自己舒不舒服。如果你自己舒服了,你才有能力去真正关注到其他人。
不如先好好照顾自己
10
这并不是讲,让你完全变成一个自私的混蛋,而是你先让自己舒服起来,你才能做出对别人更好的事情。当你在照顾一个病人,如果你自己浑身都各种痛,你照顾对方时,一举一动都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痛,你就会产生怨恨。
这个时候,其实你是没能力照顾对方的,你不如先好好照顾自己。当然,有些特殊情况,是会引发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己的情况发生,但这个不是常态。
我要你做什么?
11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头脑是有限的,正因为它是有限的,所以它的考量永远是有限的。所有人经营所有的事情,一定都是斤斤计较。我付出了这个,对方有没有回报我那个?是我付出得更多,还是对方付出得更多?我是不是吃亏了?我做了这个,为什么对方没有反应?谁他妈有耐心等个十几年?最多三天,三天不给我我想要的,老子再也不认识你。
如果你不满足我的这些需求,我要你做什么?中国人不太会对父母说这种话,但我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人说这种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都不让我吃好穿好,那我要你做什么?
你不关心我,不在乎我,那我要你做什么?你都不帮我赚钱,不听我的指挥,那我要你做什么?你都不好好学习,不听我的话,那我要你做什么?你都不做饭,我回家都没有一口热饭吃,那我要你做什么?对啊,你要他(她)做什么呢?
人是最功利的物种。大自然可比人类宽容得多。如果大自然生出这个念头:“妈的,人,干嘛嘛不行,吃嘛嘛香,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那我要你做什么?” 哈哈哈……那么就像杰德说的,人类就会像狗身上的水珠一样,狗抖抖毛,人类就完蛋了。
所以好好去想想:你要他(她)做什么呢?
然后把你的期待收回来。
让它死掉。
回收你的垃圾,
你想收获什么,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