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科普走红,越来越多的医生走进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
不过,随着MCN机构进场,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次出台规范,平台监管日渐加强,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涌动。
流量时代,这些所谓的“网红医生”可信吗?近日,新黄河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摆拍制作并发布涉民生谣言,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编造、拼接内容。
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等错误价值观……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所产生的恶劣后果甚至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安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旨在推动形成短视频行业良性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事没事“刷一刷”,休闲娱乐“看一看”,快乐时光“拍一拍”……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力量,短视频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关键就在于其切中了当下网民娱乐生活的需求和碎片化的生活现状。
现如今,短视频APP已成为大众手机里的常见软件,在指尖滑动之下,数以亿计的流量成为谁也无法忽视的“生产力”,也由此导致了良莠不齐的乱象,包括浮夸博眼球文案、借热点事件恶意营销、“饭圈乱象”、违规吃播、各种炮制虚假人设等行为,对广大网友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不良的价值观影响,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的开展,可谓是正当其时。
短视频乱象看似发生在平台之上,本质上还是违法违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投射:从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到网红恶意营销;从展示高危行为,到传播错误价值导向……以小切口映照大场景本是短视频之所长,但一些短视频的制作者并没有好好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赋权,而是利用监管漏洞和空间错位来兑现自己的利益。
问题是现实的声音,加强对短视频的治理,重点在于以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来作为标准。
专项行动就将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相关问题,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视听空间。
亿万观众的指尖力量,使得短视频产品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代。发展要可持续性,加强平台的治理和监管就成为秉轴持钧的关键。
着力解决短视频平台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优质短视频呈现不足等问题,着力解决短视频平台审核机制不规范和审核标准不够全面等问题——专项行动提出的“加强短视频平台管理”具体要求,正是在“播放”与“观看”的正向循环之中,让大众达成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之前,诸多短视频平台也已着手进行治理工作,并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持续优化安全治理方案。这显然是种先知先觉。
整治短视频乱象,共建和谐文明的网络新风尚。维护一个健康、公正的短视频环境,这对于社会、平台和广大受众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责任。
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治理、一次次的纠正,短视频平台的价值观越发风清气正:大学教授等高知分子在短视频里传道授业,让学习也能很有趣;
年轻人通过短视频来分享阅读体验,让书香更能飘远;一个个“非遗”传承人通过制作手工艺品来传播文化,引来叫好声不断——流量的确是生产力,但它的前提是要有正向引导,方能起到示范作用。期待本次专项行动能形成“良币驱逐劣币”之良好效应。
编审:唐华 高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