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江华西凤村:盘王大庙不绝香火缥缈出的神秘传说
文摘
文化
2024-09-09 06:42
湖南
【永州古村落】江华西凤村:盘王大庙不绝香火缥缈出的神秘传说
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涛圩镇,历史上为冯乘县治,冯乘并非人物,但在江华随处可见“冯乘”二字。冯乘县,西汉初置,属交州苍梧郡。史载为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治于深平城,即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连山脚村自然村,县域包括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东部。吴黄武五年(226年),属临贺郡。南朝宋属临庆国,齐、梁、陈复属广州临贺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改隶永州总管府,属荆州。唐武德四年(621),析其北境置江华县,江华县治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北宋开宝四年(971)废,东境归江华县,西境入富川县。冯乘县共历时约1100年。西凤村位于涛圩镇南端,系江华县上伍堡平地瑶区域中心地带,上伍堡平地瑶以及周边乡镇瑶民文化娱乐的中心。靠近西凤村,在路边的西凤小学前矗立着一块四方形碑,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为“上伍堡瑶族义学碑”高约2米,宽约1米。顶盖形似官帽,高约0.5米,宽约1.1米。碑的四面阴刻小楷碑文,其中“江华县上伍堡建立义学碑记”490字,其余三面每面约刻450字,文字仍清晰可辨。碑上铭刻的立碑时间为清乾隆年间,但具体时间难以辨认,距今200多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江华县衙开始在上伍堡瑶区设义塾,专收瑶族子弟入学读书,开创了瑶族教育先河。”“江华县上伍堡建立义学碑记”明文规定:“楚南永宝徭籍,与内地生童一体应试。”原上伍堡平地瑶的最高学府《三宿书院》坐落于洞尾岗坡上,清乾隆38年(1773年),江华县衙把上伍堡义塾改为三宿书院。沿着西凤村头,经过一片古木密林深处,有一处建于八十年代的上伍堡盘王大庙,这是方圆三十公里瑶民朝圣的地方。盘王大庙背靠密林,前朝平整田畴,一座两栋硬山顶砖木结构平房,正门成“八字”形,墙上多饰各种彩绘,石门框,门墩石,上悬一斜坡匾“盘王大庙”。门楣两边写有一副对联:“英武雄风大功辉宇宙”、“衡国志士浩气壮山河”。入内香烟袅袅,前为前厅,中为天井,后堂为神坛,左边有一个财神小庙,右边有一个观音庙。内不设墙,全为大木柱鼎立,木柱上都是彩绘。大庙内的两边摆放了瑶族各个支姓的祖先塑像。神台上面供奉着盘王和仁王,神台左边是杨爷大将,右边是黄祖白公。神台上面摆满了诸如酒,饮料,鞋子,令旗等等,这是民众供奉给盘王和仁王的供品。墙上悬一匾《始祖盘王——盘瓠简传》,内容为:始祖盘瓠,盘王也,生于古代古历十月十六日,系浙江会稽山人,因保国功高,被评王招为驸马,封其为盘王,江山平分,与春阳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由评王命名,成为当今瑶族十二姓氏——盘黄李赵,唐奉包沈,任邓高周。从此,王瑶子孙世代荣昌,相传盘王系远古时期盘古氏之玄孙,盘古氏名叫盘固,寿长一万八千岁,盘王之父亲盘圃系浙江会稽山人,以种菜为生,正当盘圃一百岁那年,菜园里结了重一百斤之瓠瓜,当年又新添一子,三朝取名盘瓠,故历史上圣人孔子之学生樊迟,向孔子求教种菜术,孔子曰:“吾不如盘圃也。”盘瓠长到三十岁,其父已一百三十岁,因病身亡,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家境清贫,仍为单身汉,据传盘瓠生下之第三天,家门口从天而降一只奇特之大犬,后来才知是东海龙王的龙大,专为盘瓠成就大业的,三十年来,大犬也长成,身长三尺六,身高二尺五,威武雄壮之金丝锦犬,无以伦比,成为打猎之帮手,有一天,盘瓠在山间打猎,发现一处奇特的山间小盆地,山顶水晶石翡翠玉石,熠熠生辉,境内水清土肥,金银铜铁,宝藏丰富,鸟语花香,名叫七贤洞,后来定居于此,盘瓠每天所猎野味盛丰,与大犬前往皇城去卖野味,当到达城门,见到一张皇榜,榜上书道:当今评王与高王打仗,高王势强,评王不敌,故在国内招贤纳士,其中写道:若有勇士将高王首级取下,大功告成后,将皇女春阳公主许配为妻,招为驸马,江山平分,并封其为王。盘瓠细看,大犬授意,并一跃将皇榜揭下,交与盘瓠,咬着盘瓠衣襟,立即进朝请战,盘瓠与大犬一道朝见评王,评王曰:“壮士,何以能胜?动用多少粮草,多少将士?”盘瓠在大全示意下,回奏评王:“吾只与大犬足矣!”评王大喜,并将宝剑赐之,预祝早日成功,第二天,盘瓠与大犬出征,盘瓠骑在大犬背上,腾云驾雾,漂洋过海,经七天七夜,降下到了高王国,到达后,伪装打猎侦探军情,有一天,高王出游,见到威武的盘瓠和雄壮英俊的金丝大犬,便示意侍从,一定要大犬,盘瓠借此良机,满口答应,事后盘瓠经常与高王外出打猎,高王赏识,高王特别喜爱秀丽大犬,有一日,高王上厕所,侍从避之,猎犬见时机已到,向盘瓠示意,并急速将高王扑倒,咬下阴部,盘瓠火速取下高王之首,立即骑在大犬背上,又经七天七夜回到了评王国,盘瓠将高王首级献与评王,评王大喜,便命满朝文武官员宴请并为盘瓠庆功,席间评王龙颜大开,按榜文行赐,春阳公主许配盘瓠,江山平分,并封为王——盘王和龙犬,封王后,第七天晚上,盘瓠做梦,梦见家中百余岁老母生病,于是朝见评王,说出梦境,评王恩准,回家后,母亲果然年迈病重,医治命归黄泉,盘瓠办完母亲后事,又回到了皇城,由于盘王乃是打猎出身,虽劳苦功高,但与百姓肝胆相照,把想回乡开发奏与评王,恩准,于是选择第二年三月初三日大好日子送盘王回会稽山之七贤洞定居,七贤洞诗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十多年过去了,盘王与春阳公主共生下六男六女,评王非常惦念女儿和驸马,于是南巡亲临会稽山,评王到达这块风水宝地,又见到英俊的六个外甥和六个似玉之外甥女,当时君口大开,命名这一远离皇城之部落为瑶族,对十二位子孙命名王瑶子孙,并各取一名,后来成为瑶家十二姓氏,长子盘启龙,二曰黄敬忠,三曰李龙瑞,四曰赵才昌,五曰唐元瑞,六曰奉进城,七曰包文敬,八曰沈如飞,九曰任天夕,十曰邓连安,十一曰高转达,十二曰周文昌。接着评王又下了一道牒文十条,日后成为王瑶子孙安居乐业的法定文献,另又给十二个外甥赐与爵位与俸禄,真乃皇恩浩荡,福星高照,王瑶子孙在浙江会稽山为中心向外发展,日后奋发图强,王瑶子孙遍及大江南北,由此,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还有《唐朝敕封仁溪朝显仁王简传》。
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文中所述系远古帝喾高辛氏时,皇后耳痛三年,后来从耳朵里取出一条虫子,外形似蚕的模样,将其在盘中养育,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犬,浑身毫光闪现,遍体锦缎。高辛皇(即帝喾高辛氏)见了大喜,赐名龙期,号称盘瓠。"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后因犬戎氏族作乱,高辛氏答应谁能斩下犬戎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犬戎将军首级而归。"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南蛮集团嫡系瑶、苗、畲等民族中广为流传,将盘瓠尊奉为盘王。瑶族还有关于盘王由来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瑶山平王和高王作战。平王悬赏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盘瓠。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末脱落,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艰苦营生。盘王先是人,还是先是犬,莫衷一是,因为是传说,不去深究之。上伍堡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连山脚村到河路口镇一带平地瑶聚居地的统称。分三宿:旦久宿、平岗宿、竹子尾宿。上伍堡瑶族自古就有盘王崇拜的传统,根据瑶族的传说,盘王原名叫盘弧,因帮助评王杀掉高王而被评王封为盘王。盘王生六男六女,评王将他们封为瑶族的十二支姓。盘王因为上山打猎,坠崖身亡。后世瑶族子孙便将盘王作为本族的始祖进行祭祀,各处建立盘王庙,每年三月十三日许愿,六月十六日伸愿,十月十六日酬愿,年年祭祀。过去,瑶人居无定所,吃过一山又一山,尽管这样也不忘祭祀祖宗,每到一地就在古树参天的青山脚下建立庙堂祭祀盘王。如果说,盘王信仰是包括上伍堡民众在内的所有瑶族的一种民族信仰,那么上伍堡地区自隋朝以来还诞生了另外一种英雄崇拜——即仁王信仰。仁王原名叫李云溪,生于隋朝三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公元584年),因其奇特经历被错斩,为了平反昭雪变成黄蜂扰乱朝廷,最后被封为仁王。而又因为其保护一方平安,被上伍堡村民视为当地的保护神得到供奉,享受人间香火。两者因拥有共同的诞生日(农历十月十六日),共同供奉在同一个庙宇(“盘王大庙”)之中,因此共同享受着香火和民众的祭拜。在江华还有一座规格设计一模一样的“盘王大庙”,在牛路村后山脚下,背靠相公岭,前面是一望无垠的田畴和村庄,内有一碑《施田碑记》:“功推仁王自唐勑封灵钟伍堡,显济一方,求之则应,无祷不灵,合家同心,建施香田,永远祭祀,兹有上半屋下村奉腾安妻唐氏侄元斈偕侄元树元芳元超施田土名平冈洞墙围里坊田二坵计禾三十俫瑶粮……”,记录供奉仁王祭祀之事。庙里还留存有大量石雕和碑刻《重修大庙记》、《第三届重修大庙记》。
武德四年(公元611年)唐高祖敕封李云溪为仁王,并且命黄祖白公为庙主,威武杨爷大将为护驾(俗称仁王三圣),令九万一千五百万神兵为仁王李云溪殿下之神兵神将。仁王三圣得到唐皇恩准,向仁王家乡萌渚岭(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上伍堡地区)进发。当时天色已晚,三圣就在岭脚下马了(现在的下马庙就是仁王始居的庙)。景泰年间,轮流到鲁塘村的一个寡妇(盘氏)去侍奉仁王(主要是烧香),因“仁王庙”处于大山之上,路途遥远且多有不便,结果寡妇因迟到受到惩罚。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三宿头倡议在萌渚岭山脚交通方便地方建造一座“仁王庙”(现在的“岭下大庙”)。“岭下大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从庙门前的石碑可以得知已经重修过三次。庙内神台上供奉着仁王以及仁王夫人、黄祖白公、杨爷大将,神台两边是瑶族十二支姓的祖先小塑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岭下大庙”中的三圣塑像被毁,停止祭祀,那时候上伍堡年年干旱失收,岁岁饥饿难存,乡境不宁。
仁王是上伍堡的地方保护神,在民间有着很多传说故事。“明朝中期;有一年湘南地区遭大早,各地求神降雨,但只有上伍保地区求助仁三圣之一的杨爷大将,降下雨露,真是杨爷显灵降雨露。清末民初时期,大马匪围剿三宿,仁王大显神通,利用黄蜂术将匪班击退。仁王三圣在明朝天顺年间,在莲洲显灵斩杀鱼精,救下一船商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邪神嚣张,瘟鬼乱行,魔气散发,妖精害人,湖南以及临近三省很多人染上瘟病。只有上伍堡三宿地区魔鬼未敢侵入,仁王在阴间专打官司,不让瘟鬼抓走上伍堡的一人,白公专送钱粮供文武专用、杨爷大将英勇守卫三宿边界专与瘟神瘟鬼打仗,可谓是大战瘟神保黎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神庙被拆毁,神像被焚烧,上伍堡民众在无庙宇无神像期间,依然到旧庙地址敬奉纪念,照常馨香祭祀仁王,可谓是“香烟不断千年火,玉烛常明万岁灯”。 走进盘王大庙,无不有一种敬畏之情蔓延,不敢拍照,不敢亵渎,一种民族信仰足以支撑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繁荣,祖先已经变成了神,护佑着上伍堡的子孙们,愿神依在,愿民依仰,愿瑶民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