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歌:六零后的岁月印记与生命回响

文摘   2024-11-24 16:36   湖南  

岁月长歌:六零后的岁月印记与生命回响
薛凤莲


在时光长河的幽深处,六零后们宛如一群执着的行者,他们的足迹,印刻着时代的沧桑变迁,每一步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每一段经历都编织成一幅独特而深沉的画卷。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建设初期,物资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广大农村地区尤为落后。在偏远的乡村角落,没有现代化的照明设施,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便成了长夜中唯一的慰藉。在那如豆的光晕里,六零后们度过了无数个静谧而又充满憧憬的夜晚。灯光虽微弱,却足以照亮他们年少时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那一方小小的光亮中,他们阅读着、思考着、梦想着,尽管生活艰苦,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那跳跃的火苗,映照着质朴的脸庞,也点燃了心中希望的火种,在黑暗中顽强生长,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而凤凰自行车,则是他们青春岁月里最耀眼的“坐骑”。那时的乡村道路,多是狭窄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六零后们对自行车的热爱。骑行在乡间小道上,清脆的铃声打破了田野的寂静。那是一段充满活力与自由的时光,自行车轮滚滚向前,仿佛承载着他们无尽的梦想与追求。后座上或许搭载过心仪的姑娘,微风拂过发梢,笑声洒落在一路的风景里;又或许驮着满满的收获,从集市归来,车把上挂着的布袋里装着生活的琐碎与温馨。每一道划痕、每一次修理,都记录着与它相伴的点点滴滴,成为了生命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集体工的岁月,是汗水与奋斗交织的篇章。当时,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人民公社制度下,大家集体劳作。十分底分的劳作,虽报酬微薄,却凝聚着他们对生活的热忱与坚韧。在田地里,他们弯腰插秧,烈日炎炎下,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不曾停歇;在工地上,他们搬运砖石,粗糙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始终紧紧握住生活的重担。修渠道水库时,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开凿出一条条希望的水道,让生命之水得以在大地流淌。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大家齐心协力,不分彼此,集体的力量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彼此前行的道路,也铸就了他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交公粮的记忆,是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彼时,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持,农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承载着他们辛勤耕耘的成果,也承载着对国家建设的坚定支持。在交公粮的队伍中,他们推着装满粮食的推车,脸上虽有疲惫,却透着一份自豪与满足。那是一个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深知自己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社会的稳定,这种朴素的家国情怀,如同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庄稼,质朴而又深沉。

 

“双抢”时节,是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旋律。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六零后们在炽热的阳光下,争分夺秒地收割着成熟的稻谷,又马不停蹄地插秧播种。弯腰、挥镰、捆扎、搬运,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又机械,汗水如雨般洒落,却顾不上擦拭。蚊虫的叮咬、身体的疲惫,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对土地的敬畏与眷恋,也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计划生育的浪潮,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控制人口增长成为重要任务。面对政策的要求,他们虽有无奈与困惑,但依然选择了默默承受。生育子女后的罚款,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然而,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咬着牙,努力地撑起家庭的一片天。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他们学会了坚强与妥协,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责任与社会的使命。

 

住茅草屋的日子,是风雨飘摇中的坚守。当时,农村住房条件简陋,大多数家庭只能依靠就地取材,建造简易的茅草屋。简陋的茅屋,抵挡不住狂风暴雨的侵袭,却容纳了他们无数的欢声笑语与心酸泪水。在那寒冷的冬夜,寒风从缝隙中呼啸而过,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在简陋的灶台前,母亲煮着简单的饭菜,烟火缭绕中,是家的味道与温暖。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们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修缮着茅屋,如同在修补着生活的希望,期待着有一天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

 

抽着一毛钱一包香烟的时光,是艰苦生活中的片刻放松。那个年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各类物资供应短缺,香烟也是一种奢侈品。烟雾缭绕中,他们或是在田间地头休息片刻,舒缓一下疲惫的身心;或是在与邻里闲聊时,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那廉价的香烟,虽无法与如今的高档烟草相比,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慰藉与享受。在缭绕的定时,他们思考着生活的出路,谋划着家庭的未来,也在这片刻的宁静中,找到了与生活和解的方式。

 

如今,父母已渐渐离去,六零后们也从曾经的青春年少走向了暮年。他们回首往事,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曾养活了一代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子女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从煤油灯到电灯,从自行车到汽车,从茅屋到高楼大厦,这一路的变化,是他们生命的见证,也是国家发展的缩影。

 

在岁月的长河中,六零后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长歌。它唱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也唱出了希望与坚持;唱出了对过去的缅怀与眷恋,也唱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们的经历,是时代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去铭记。因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部篇章里,有你、有我、有我们共同的根与魂。



作者简介:

薛凤莲,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益阳作协会员,《文学欣赏》杂志社签约作家。亦商亦文,书写人生。数年耕耘,竟也有文字见诸巜新思路、诗人年鉴》、巜浣花》、巜奔流》、巜九天文学》、《大楚文学》和巜益阳日报》等杂志报刋。忝居巜大楚文学》杂志社采稿记者。有散文诗歌合集公开出版。



羞女山下
羞女山下,款款深情。为伊憔悴,为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