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主题:Green Patent Signaling: Evidence from Voluntary Climate Disclosures
主讲人简介:林海,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金融学教授。曾担任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商科经济与金融学院(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院长。2003年获得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曾担任厦门大学和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职,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微观结构、金融衍生品和绿色金融。论文发表在《Joum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ournal of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国际一流金融学期刊。论文获中国优秀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以及中国金融学年会、亚洲金融学会和新西兰金融年会优秀论文奖。
讲座伊始,林海教授由碳排放已被归为企业自愿披露的范围这一背景引出本次讲座主要探讨的问题,即绿色专利能否增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以及这种可信度如何反过来影响公司主动地报告这些披露。报告内容分别从研究动机、变量测量、研究贡献以及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逐步展开。
首先,林海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该文章的研究动机。大量研究文献已经证明绿色专利拥有可靠性很强的信号作用,通常而言,一个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价值很难得到量化,但绿色专利作为一种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证明,与这些创新活动具有紧密的关联。那绿色专利传递了一种怎样的信号?林海教授进一步进行解释:一个企业关于减少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的承诺一般无法被投资者观测到,但绿色专利背后的创新行为是企业可以采取的最切实的气候影响行动之一,并且专利通常需要经过彻底的审查过程,较少受到公司的操纵。这是一种行为而不仅是语言,绿色专利具有信号作用这一观点更具可靠性。因此文章为验证绿色专利的信号作用,开始探究绿色专利如何影响自愿气候披露决策。
其次,林海教授对绿色专利和企业自愿披露气候信息这两个变量的测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接下来具体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具体地,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模型,以专利审查员的宽容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了变量可能涉及的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审查员的宽容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企业获得的绿色专利数量平均增加4.7%。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项绿色专利,企业进行气候披露的可能性平均提高21.5%,且该效应在声誉资本较低的企业中尤为突出。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拥有更多绿色专利的企业,其气候披露后的股票价格涨幅更大,同时吸引了更多的气候意识型机构投资者关注,这进一步证实了绿色专利对企业气候披露可信度的提升作用。
最后,在座师生和林海教授就这一话题展开深刻讨论。林海教授认为,尽管绿色专利的信号效应显著,但现有的自愿披露框架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强制性的披露制度或许能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文字|普瑞
图片|徐桂梅
编辑|徐桂梅
审核|崇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