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但是每种设备,必然有其最高效的应用领域。
我其实对研磨设备也是一知半解,仅仅对粉体应用还是有一点点的研究,那么现在就站在下游应用的角度来看待上游设备对粉体的影响。
要想取得各种研磨设备-粉体-下游应用的相关数据,最好采用大致相同稳定的矿石,然后是各种工艺和设备都有,比如立磨、球磨和环辊磨,甚至雷蒙磨、湿法线等。在这些基础上,企业严格采用一定粒径标准,控制生产,产品品种规格齐全,应用覆盖范围广。大规模化的大工业生产产品,才更具有真实可靠性。
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这样工厂的。
以下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环辊磨设备利用多组浮动行星辊进行动态挤压研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备出的粉体粒径较窄等特点。在制备粗粉方面,还是有价格成本优势的。如果能在40~325目提供解决方案,替代雷蒙磨或制砂机,或者能吃细砂料,也可能是有更大市场的。细粉方面,尽管也可以利用增加分级头方式,获得更高微米级粉体,看起来十分美好。然而研磨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解理度。粒径只是表面现象,如同化学中的原子,深层次的应用,还是需要看更深层次的外电子规律。
立磨设备价格更高,制备粉体粒径较宽,和环辊磨制粉完全不在同一级别。然而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水泥领域立磨替代球磨,且归纳入成本问题,而钙粉领域也是如此?立磨看起来与环辊磨的研磨方式不同,实际也是如此。对矿石解理度不一,粉体性能差异较大。如果能将细粉和粗粉分离,估计应用潜力还会更大。
球磨采用碰撞和冲击两种方式进行研磨,理论和宣传上颗粒外观形态接近湿法,具有更低吸油值。然而这种外观修正对粉体的应用影响,在特写应用领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低吸油值能否在冲击研磨方式下取得,也是与数据与机理相斥。
研磨设备,表面看起来要求低能耗、低噪音、低粉尘、高稳定性等等,当然在这基础上,便宜更好,还有一些其它改良或改进,如产量,细粉含量等指标,这也是大多厂家宣传的。
但是,决定某一设备发展潜力的根本要求,难道仅仅是粒径?干法是有极限的。我认为,研磨设备决定生死高下的核心,是对矿石解理度的高低和能效。如果不清楚这一点,设备研发只能说是镜花水月,不得其本。就像锥双螺杆挤出机,不比初级粒子破碎比,而是在诸如无油、省钱、便宜等方面渐行渐远,研发没有方向,在品质和成本之间将就,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