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赵凌波、彭梦莹
拔罐治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五十二病方》,该书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古医方。其中就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角法即现代拔罐疗法的雏形。
拔罐疗法在中医中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疼痛等。拔罐后皮肤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例如紫黑色可能表示供血不足或积寒,而鲜红色可能表示阳症、热症。
随着时代的变迁,拔罐工具也经历了发展和变化。最初的兽角逐渐被竹罐、陶罐所取代,后随着玻璃生产工业的发展,玻璃罐开始出现并沿用至今,因其造型美观、清晰透明,便于观察治疗效果,而成为主流工具。
平衡火罐和传统火罐的区别
传统火罐往往为单一方法的使用,如留罐是将罐吸附在体表后留置一定时间,一般5至10分钟。
走罐则是在罐口涂油后,将罐吸住并在皮肤上来回移动,直至皮肤潮红。
闪罐是将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
平衡火罐在传统火罐的单一手法基础上,融入平衡理论的治疗方法。平衡火罐结合了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使用玻璃罐,结合以上这些手法更好地刺激经络、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平衡火罐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拔罐前避免过饱或饥饿、饮酒、过劳等状态,医护人员会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并详细解释治疗过程,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闪罐、揉罐、走罐、抖罐和留罐等步骤。其适应症包括失眠[1]、颈肩腰背痛[2]、痛经[3]、感冒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者等。
平衡火罐禁忌症包括
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高热抽搐、凝血机制障碍者、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恶病质、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皮肤红肿、破损处及体表大血管处禁用。
【科室简介】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