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决定》相关部署,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关于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管理工作有关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改革目标方向和原则要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财税体制改革任务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实的财政保障。
准确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目标方向和原则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举措的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财税体制改革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统筹考量、系统谋划,抓好落实。
把准改革目标方向。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统筹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加快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商业模式、财富分配等变化,创新财税制度,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加强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强化财税调节作用,推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更好促进社会公平。全面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加强财税制度供给和政策保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落实改革原则要求。《决定》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提出了“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必须统筹把握、科学运用好这些重大原则,确保财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财政领域充分彰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财税体制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讲求科学方法,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
预算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重大方略、重大决策、重大工作。健全预算制度,既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修改(订)了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财政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四本预算”(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衔接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正式运行,预决算公开常态化制度化。政府采购鼓励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政策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全面实施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基本实现国有资产报告“全口径、全覆盖”目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财会监督,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
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健全预算制度,要围绕更好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
收入上,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
支出上,优化财政资源分配机制,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基数固化预期;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管理上,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更加突出绩效导向,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健全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
税收制度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调节收入分配等重要功能,涉及国家与企业、个人以及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全面实行营改增,推进增值税税率四档变三档并降低税率,建立留抵退税制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支持创业就业、鼓励创新发展。全面实施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率先在河北省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省份。推动施行环境保护税法,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境保护税平稳转移,有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18个税种中有13个已完成立法。
健全税收制度,需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强化税收功能,使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平衡稳固,税收调控更加科学有力,收入调节更加精准高效,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优化税制结构,要适应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等新趋势新变化,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稳步推进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立法及非税收入立法,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创造统一公平的国内市场环境。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更好调动两个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触动大、影响十分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完善,扎实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及教育、科技等分领域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体系,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间权责利进一步明确,有效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下一步,需要围绕保持和增强中央调控能力,围绕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围绕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围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加快推动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拓展地方税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管好地方政府债务,合理扩大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同时,继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财力分配,切实加强基层财力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来源:《秘书工作》2024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李梦雪
编辑:王泽阳
设计制作:胡小慧
投稿信箱:bjb@msgz.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