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拼出未来·干出精彩”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郭建体 湖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张 儒 湖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康建廷 湖滨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杜 刚 湖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旭卿 湖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 涛 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主持人:
杨占平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
时间:2024年11月29日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 杨占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拼出未来·干出精彩”主题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湖滨区有关领导同志,向大家介绍湖滨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他们是:
湖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建体先生;
湖滨区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儒先生;
湖滨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建廷先生;
湖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刚先生;
湖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旭卿先生;
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宋涛先生。
下面,请郭建体副区长作介绍。
湖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郭建体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介绍湖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湖滨区委、区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湖滨发展的各界媒体、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湖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融入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认真写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按照区委“123”目标思路,即聚焦打造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这一奋斗目标,紧扣沿黄和东部两个片区建设,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产业发展三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十大行动”,承压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下面,我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开放经济,全力打造科技强区、产业强区、开放强区。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市场主体,共成功申创省级创新平台13个,各类创新平台累计达69家。牡仙生物、中原量仪、三味奇食品等企业先后与知名高校合作组建“中原学者”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牡仙牡丹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获得省科技厅认定。持续开展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截至目前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48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22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易事特储能科技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基本形成了先进装备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大健康医药食品产业链四大重点产业集群。一方面,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易事特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引进肆泉五穆、卓越线束等配套企业,实现了储能产业从零件、设备到电站建设的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渐成形,今年1至10月易事特公司产值达到5亿元,带动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8.5%;同时,作为易事特储能产品的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投资2.3亿元配套建成全省第三家、豫西第一家50MW/100MWh独立共享储能示范电站。另一方面,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按照省、市“一转带三化”工作部署,广泛引导企业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累计引导20余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余个,总投资18.59亿元,引导富达精工、卓越电气等6家企业实施“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的数字化改造,三味奇、明珠电冶等5家企业完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三星智能成功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明珠电冶、卓越电气成功创建市级“智能车间”。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围绕大型商超、汽车、家居家电等重点领域开展以旧换新和促消费活动,累计补贴金额2700万元,带动销售收入2.37亿元。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加速恢复接触性消费,激活万达商圈、美道家—丹尼斯商圈,在崤山路以南和东部片区错位发展以红星美凯龙为龙头的建材家具市场,以交口汽车城为主体的汽车专业市场,充分激发消费潜能。创新消费场景,激活线下娱乐消费,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再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和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陈宋坡冷链物流、一帆绿色智慧农产品冷链中心、诚美冷链仓储物流、华为医药物流园等项目,着力发展冷链仓储、物流管理、运输配送等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冷链物流中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22项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推动营商环境全方位改善。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数据互通共享,汇聚政务信息系统75个、政务数据目录1645项,不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有效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效能。落实“减证便民”措施,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217项,减免材料服务事项126项。持续抓好“补、奖、免、减”政策兑现,全面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改善湖滨机电制造业园区基础设施,出清僵尸企业12家,盘活低效用地746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37个,签约金额180亿元。
二是聚焦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力打造生态强区、文化强区。
加大沿黄生态修复力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沿黄矿山治理修复。共推动3个铝土矿权缩边退出3.75平方公里。开展冬春绿化攻坚行动,实施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七大工程”,绿化面积1.2万亩,栽植苗木80万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6%,森林蓄积量达到5.78万立方米。深入推进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和“守卫河湖”行动,黄河湖滨段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截至10月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水环境、土壤环境保持稳定。
全力推进三门峡大坝功能区建设。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一坝一院一馆一场一园一街区”布局累计投资20亿元,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角古东小镇、中流砥柱博物馆、中流砥柱研学中心、滑雪场、铁路文化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动物乐园等项目,中流砥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可以说,围绕三门峡大坝实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即将结出硕果,迎来收获。自景区投入运营,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2亿元。
推动全区乡村振兴。以沿黄片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大安村为龙头,建设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大安航空飞行营地、窑洞民宿、康养中心等项目,带动沿黄7个村产业、环境、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实施总投资8.7亿元的乡村振兴建设PPP项目,推动34个村庄环境全面提升。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成功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认定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以来,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项目57个,总投资9987万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聚焦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全力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扛牢主城区责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为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省际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片区建设。全力推动东部片区、城北片区建设,东部片区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召公路东延即将建成通车,医疗卫生健康中心主体全部建成,计划年底前投入运营。东部片区安置社区共建设38栋楼,有21栋已经主体封顶,预计明年基本完成拆迁群众安置。城北片区教师公寓、上悦城项目稳步实施,虢国博物馆周边征迁工作有序推进。
扎实开展征收安置工作。先后完成黄北六街坊、市眼科医院扩建、大岭路两侧、十一局木器厂、三门峡市粮库、山花面粉厂等拆迁工作,有力保障绿博园、大岭路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安置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梁家渠佳苑、黄河花园、黄河新城等,交付安置房4371套;师家渠、上村二期安置房完成分房3376套,安置群众1987户;与市城建集团合作购买商品房安置征迁群众558户,带动问题楼盘化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东环路陇海铁路以北及新国道310连接线建成通车,完成北环路景观绿化提升和52个地块“拆围植绿”工作。2023年,我们改造老旧小区51个,为6.3万户居民加装燃气安全装置。今年已改造完成46个老旧小区、83条背街小巷的排水防涝管网设施,197个老旧小区的屋面防水、墙面粉刷、线路整理等改造工程大头落地。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民生支出1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5%。完成8类24项重点民生实事。2024年安排民生支出10.8亿元,实施18项民生实事,已经完成13项。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2023年至今,累计新增技能人才10330人、高技能人才4342人;新增城镇就业16086人。先后完成滨河小学改扩建、三门峡市幼儿园提升改造,新增学位660个,崖底幼儿园主体建成。全区急救急诊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运营,获评河南省地方病防控规范化县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建成老年助餐场所27处,交口乡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湖滨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黄河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各位媒体朋友,奋楫扬帆风正劲,乘势而上正当时。湖滨区将锚定全年目标,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持续推动重点产业做优做强、城市更新提速提质,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打造“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新篇章,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贡献湖滨力量!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杨占平
感谢郭副区长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营商环境既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请问湖滨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湖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儒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湖滨区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围绕问题,对标先进,千方百计力促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一、提升效能,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线下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开设综合窗口、“跨省通办”窗口,和“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服务。健全“好差评”工作机制,通过“好差评”静态二维码、大厅窗口评价器等多渠道,实现PC端、评价器等监督评价线上线下全覆盖。目前,全区政务服务“好差评”有效评价数量共18.9万条,满意率达到100%。
“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印发《湖滨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涉及湖滨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53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强信息共享,优化服务流程,落实“减证便民”措施,减免材料服务事项126项。
全省首创一键办税业务。落实涉税事项一次不用跑,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宣传办税缴费清单,引导纳税人网上办理,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现已通过智税软件办理各类业务6000余笔。
二、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企业开办时间不断刷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开办+N项”服务,税务、公积金、社保、银行开户、水电气暖网报装等事项一站式、一次性办理,企业开办流程不断精简,时间不断压缩。企业登记前置审批由2021年的226项大幅压缩至2024年的36项,企业开办时间由2021年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2024年的0.4个工作日。
市场监管质效不断提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努力做到“无事不扰”,避免多头执法,多次检查。全区已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任务125个,同比增长42.4%;建立本部门双随机任务88个,同比增长17.33%。
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搭建政企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流通渠道,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50余场,帮助50余家企业获得信贷支持4.8亿元;依托三门峡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引导辖区企业进行平台注册、企业宣传、发布融资需求信息、开展线上银企对接等,全区已注册企业8542家,共获得信贷支持 73亿元。
三、宽严相济,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法治监管更规范。大幅减少商业纠纷耗时,合同纠纷类案件一审平均耗时36.43天,调撤率48.08%,再审审查率5.56%,一审服判息诉率90.55%,网上缴费率94.12%,电子送达率98.44%,实现商业资源配置最优化。
法律服务更高效。完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主动靠前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民商事矛盾纠纷化解效能。今年,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171起,调解成功2134起,成功率达98%。
信用行为更守约。加大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力度,着力提升信用信息归集数量,截至目前,全区共归集公共信用信息1420万余条,实现“双公示”信息归集合规率100%。“十类行政管理信息”全部覆盖,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两书同达”工作机制,实现“处罚即告知,期满即修复”,为市场主体累计提供信用修复服务100余次。
今后,湖滨区将持续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为重点,持续开展好营商环境方面作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涉企服务质效,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推进湖滨区整体营商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推进现代化三门峡建设贡献强劲的湖滨力量。
顶端新闻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湖滨区转型步伐加快,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能否向我们介绍下湖滨区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湖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潘旭卿
感谢媒体朋友对湖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近年来,湖滨区紧紧围绕“123”目标思路,将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采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主体培育等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1-10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4%,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赋能产业“新动力”。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打造以易事特为龙头的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链,已形成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发展,建成全自动锂电PACK模组、储能设备总装等4条生产线,具备年产1GW/2GWh储能装备制造能力,全省第三家、豫西地区第一家50MW/100MWh独立共享储能示范电站并网商运,后续将陆续入驻储能变流器(PCS)、锂电池梯次化利用等项目,致力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储能装备全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组织20余家企业开展对标提升,累计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余个,总投资18.59亿元,有力推动了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链升级。强化产业链数字赋能。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组织富达精工、卓越电气等6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提升,三味奇、明珠电冶等5家企业完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三星智能入选省级“智能车间”,明珠电冶、卓越电气入选市级“智能车间”。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新质效”。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为重点,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各类创新平台累计达69家,其中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3家,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1.2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3%,占GDP比重首次破3;支持企业在人才、高校资源集聚区域设立异地研发中心,我区“人才飞地”由2020年的一家增加到目前的3家,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1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天康成套智能排爆机器人获得河南省首台(套)认定。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打造行业“新龙头”。持续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机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2家,上市后备企业1家。持续开展梯次培育机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8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易事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四是优化助企服务,跑出湖滨“新速度”。强化政策宣讲。及时向企业推送“政策清单”,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次),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应享即享。推进政策落实。累计落实“三大改造”、规上工业满负荷生产奖补、专精特新企业奖补等财政奖补资金541万元。深化“万人助万企”。持续开展产融、产销、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紧盯问题办理,推动化解各类涉企问题249条,问题办结率达到100%,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期,组织各类企业50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26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建材、大健康医药食品四个主导产业,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推动制造领域实现智能制造,发力抢滩新兴产业领域,以工业高质量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门峡日报记者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湖滨区在推动民生实事落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湖滨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建廷
大家好!首先,向一直关心、支持湖滨区民政事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感谢!近年来,湖滨区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一、聚焦“老有所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一是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湖滨区现有养老服务设施90处,其中城镇养老服务设施61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9处,全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全覆盖,“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二是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服务为依托,向居家老人提供专业照护、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老年人10万余人次。三是加快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用餐需求,统筹社会资源,聚合社会力量,不断探索多样化助餐服务。目前,已建立27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累计服务老年人16万余人次。
二、聚焦“幼有所护”,保障困难儿童多元需求。一是强化关爱服务保障。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认定;推动儿童医疗、教育等方面保障政策落实,最大限度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我区现有孤儿1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名,累计发放补助金51.1万元,为4名在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孤儿累计发放助学金4.2万元。二是凝聚关爱保护合力。积极发挥“三级民政关爱救助网络”作用,持续强化“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保护关爱工作。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保护体系,建立10个乡(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10名儿童督导员和94名村(社区)级儿童主任,及时为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个案帮扶等服务。三是提升关爱服务质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在精神关爱、物质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重要补充作用。通过加大走访摸排、发放倡议书、宣传页等形式,切实维护困难儿童合法权益。
三、聚焦“困有所扶”,兜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一是兜住保障底线。扎实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持续提升审批权限下放后各乡(街道)低保、特困经办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实现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目前,湖滨区城乡低保对象3137户4121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21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资金2836万元。二是兜准保障底线。定期与有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提高救助的精准性。救助临时困难群众469人次,发放资金247.9万元,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45万元。三是兜好保障底线。积极探索救助新模式,构建“三层五类”的救助体系,持续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动社会救助由“兜底线”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
下一步,湖滨区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扛起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湖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关系着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请问湖滨区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什么成效?
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宋涛
感谢媒体朋友对湖滨区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湖滨区用行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区委“123”目标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庙乡入选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名单,并获得“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大安村获评“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寺庄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坡村获评“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区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项目推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PPP项目,在全区5个乡(涉农街道)34个村推动村庄道路、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工程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提升行动,硬化提升道路110余公里,对路肩、边沟进行整修,对宜林路段进行全面绿化,打造四好农村路。推进厕污治理,坚持户厕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互衔接、统筹推进,铺设污水管网108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及小型设备22座、公厕51个,全区累计改造户厕882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以上。新建路灯1300余盏,所有行政村主要道路及公共区域实现照明全覆盖。
二是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村“五星”支部创建,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6个村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尤其是东坡村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坚持支部带动,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带领村民以入股方式成立三门峡天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750万元,成功打造了东坡园、东坡欢乐谷、“山顶见”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万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健全机制,夯实环境整治根基。坚持“党员带动,村务员保障,群众为主体”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发挥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网格化管理”“党员联户”“支部联支部”结对共建等机制,明确包片区域环境卫生责任,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健全投入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委托第三方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整合村务员548人,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分区划片,常态化做好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工作。
四是打造亮点,推动乡村全域提升。围绕交通主干线,重点建设10个美丽宜居村,串联带动沿线村庄,打造风景成线、亮点成片、生态保护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廊道。实施拆旧复垦行动,坚持“一户一宅、占新腾旧”原则,对废旧宅院进行拆除复垦,盘活土地资源,推进“一宅变四院”,共完成复垦面积265亩,打造小花园、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290处。实施绿化提质行动,推进果树进村入户、四旁绿化,对高庙、磁钟、交口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县域接合部等20余处重点部位进行绿化建设,完成村庄绿化800余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8个,村庄焕发绿色生机活力。
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为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记者
现在各地的文旅项目频频火爆出圈,请问湖滨区有哪些高质量的文旅资源可以推荐给游客?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游客体验方面又有哪些做法?
湖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杜刚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湖滨区是在原三门峡市境域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濒临黄河三门峡水库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2.76万,是一个城乡兼备的综合型城区。
说起湖滨区,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是中流砥柱所在地;有白天鹅栖息地——王官湿地,是黄河流域唯一的一年中可同时看到清水黄河、浑水黄河的河段。优越的区位、厚重的文化、良好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让湖滨区处处成为旅游资源。
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上,近年来,湖滨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把“黄河根、砥柱魂、山水情、豫西风”作为旅游品牌形象,绘好“山水画”,打好“文旅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黄河故事”,在打造沿黄片区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在黄河南岸一带重点布局,突出黄河公园、三门峡大坝东西两个支点,以沿黄生态廊道、沿黄旅游公路、沿黄观光火车、黄河水上游览等为轴线,大力开发沿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和推进文旅重点项目,串联多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园、示范点,持续丰富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尤其是我们依托三门峡大坝,在其南部丘陵一带规划建设了中流砥柱景区,并于2023年年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湖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典范。
这里重点向记者朋友及广大群众推介中流砥柱景区。
中流砥柱景区位于黄河中游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景区面积13.52平方公里,是集文化展示、山水观光、科普研学、娱乐游乐、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类旅游区。在景区,大家可以登临三门峡大坝,看大河奔流去,望长河落日圆;可以驻足张公岛,俯看中流砥柱,聆听黄河艄公的壮美传说;可以游览中流砥柱博物馆,追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艰辛历史;可以徜徉角古东小镇和铁路文化公园,追忆大坝建设时期热情如火的红色岁月;可以行走在沿黄生态廊道的青山绿水之间,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可以登临大禹文化公园,一览四季皆景的五大万亩生态梯田;可以驰骋滑雪场,感受冰雪世界的速度与激情;还可以在大安航空飞行营地乘小飞机腾空而起,俯瞰黄河两岸的壮美河山。
随着该区域关注度、影响力的不断攀升,旅游资源开发进入快车道,穴子仓村、大安村的民宿、美食、休闲、游乐、购物等项目接连上马,“云岫民宿”“山顶见度假营地”等文旅新业态更是炙手可热、圈粉无数。目前,整个沿黄片区旅游要素逐步完善,成为湖滨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游客体验方面,我们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旅市场品质提升“六项行动”,特别是聚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和游客关心问题持续改进,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实现了文旅提质与城市提质齐头并进。
下一步,湖滨区将以保护传承和弘扬三门峡文化为纽带、打造豫晋陕黄河金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努力构建沿黄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湖滨区文旅的辨识度、传播度和美誉度。
谢谢!
杨占平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湖滨区相关单位联系,作进一步的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三门峡是一个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的城市,伟大的母亲河、璀璨的文化群、美丽的白天鹅让我们三门峡这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放射出无限的魅力。作为主城区,近年来,湖滨区凭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区位、优美的环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科技强区、产业强区、开放强区、生态强区、文化强区,经济运行量质并进,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湖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讲好湖滨区围绕转型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的生动故事,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
责编:蔡仲鸣
合作热线:18639836009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微信推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