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流不息的北京站背后的一条胡同里,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的地方——北京盔甲厂宾馆(北京中安宾馆)。
简洁的欧式风格外观、大门右侧上方挂着的一块镌刻有“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北京居住地旧址”的牌匾,吸引过往人们的目光。
日前,记者在中安宾馆了解到,斯诺夫妇生平事迹展览已布置完毕,整个酒店充满斯诺夫妇元素。宾馆160间客房中,近一半是外国宾客投宿。
史料显示,埃德加·斯诺自1928年来到中国,第一站到达上海,1929年来到北平,并在1935年10月至1937年11月租住在盔甲厂胡同中一处属于教会的四合院里,也就是现在中安宾馆所在地。在宋庆龄的引荐下,斯诺于1936年突破封锁,来到陕北红区深入报道了党的领袖和苏区的见闻,搜集到大量资料后,返回当时的北平盔甲厂13号,开启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历程。
北京中安宾馆副总经理陈大伟介绍,当时的盔甲厂13号,就是今天的盔甲厂胡同6号。2011年11月,中安宾馆在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帮助下召开了座谈会,邀请了各方研究斯诺的专家,结合史料,更加确定了中安宾馆所在地就是当年斯诺在北京居住地,也就是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诞生的地方。
在宾馆的主楼一层大厅,斯诺精神文化展区映入眼帘。
展区分为4个部分,分区域讲述了斯诺为中美建立友谊而做出的努力。展厅一侧的4个展柜以英文书名“Red star over China”为基座,陈列着宾馆获赠的毛主席纪念章、“工合”组织徽章和纪念品以及刊登过宾馆与斯诺夫妇故事的报纸。展厅东侧的书柜则收藏着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书籍。
除了设置展览,中安宾馆将红色元素融入宾馆的每一个角落。“宾馆每间客房内都摆放有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和印有斯诺元素的杯子。各个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封面画框,更是点缀在宾馆走廊中。”陈大伟向记者介绍说。
为挖掘利用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和传承胡同历史文化,建国门街道于2018年开始对包括斯诺旧居(北京中安宾馆)等胡同中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传承。通过拍摄微纪录片、撰写胡同故事文章、开展胡同文化寻访等做了大量工作。
“中安宾馆不仅是一家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的宾馆,也是东城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大伟表示,希望将宾馆打造成为东城区红色文化新亮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使斯诺“架桥”精神在新时代中美文化交流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