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
盐城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是时代的纵横、历史的选择
在广袤的盐阜大地交相辉映
成就了红色的基因
是英雄的壮举、凡人的善行
在古老的瓢城内外世代传颂
播撒着红色的希望
守护红色
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我市围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积极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革命遗址修缮维护,强化数字赋能,让新四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全市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不断书写红色盐城新篇章。
保护革命文物
11月5日,“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来到南昌。
站在“《掩不住的阳光》手稿”展柜前,当地大学生刘雨洁激动不已。她看过央视播出的同名电视剧,也了解方志敏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故事,却不知道为了传承革命精神,乔信明将军一家几代人横跨半个多世纪付出的心血。
而当地六年级的小学生杨艾芃,则对新四军的臂章充满兴趣。从“N4A”到“新四军”,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在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的介绍下,他不仅知道了新四军臂章的由来,更知道了臂章设计者之一、台湾籍画家庄五洲壮志未酬的人生故事。他说,历史真是最好的教科书。
“这些革命文物太珍贵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承载着红色的革命精神,鲜活生动、感人至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张玉文,亲历了展览的筹备与展出,对新四军纪念馆的文物收藏保护工作尤为推崇。
新四军纪念馆藏品部负责人潘麟之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馆对文物库房进行了全面升级,先进的通风系统与恒温恒湿设备,为文物提供最适宜的保存环境。同时,根据文物特性,量身定制了保护方案。从防尘、避光到隔潮、防虫、防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目前,新四军纪念馆有藏品17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504件。
修缮遗址遗存
“国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的前途。”
11月23日,“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在阜宁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举行。来自市区的朗诵爱好者刘蕾,身着一袭白衣,现场朗诵新四军女烈士孙晓梅的家书。情到浓处,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1941年7月,新四军军部由盐城转移到阜宁停翅港。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这座由16间茅草屋和2间炮楼组成的四合院,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心。去年以来,当地对军部旧址进行了修缮提升,增添设施、完善功能,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盐城,红色遗址遗存的修缮保护工作持续接力。今年3月22日,我市召开《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贯彻实施推进会,提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对不可移动的红色资源要最大限度保持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开展抢救性修缮,滨海县开展宋公堤保护修缮提升工作,盐阜大众报创刊地旧址陈列馆开馆,阜宁县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建设单家港红色文化村……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开展对红色遗址遗存的保护修缮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留下场所、阵地。
创意赋能保护
文物“动”起来,文物“活”起来,文物“创”出冰箱贴、手办、咖啡、明信片。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创意产品,让红色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
在新四军纪念馆展厅内,一系列科技展项令人耳目一新。以皖南事变电文为核心设计的互动设施,使参观者能够亲身参与电文发报,亲身体会革命先辈在重大考验关头的抉择;电子翻书技术的运用,将一级文物“罗有荣整风笔记”以立体形式呈现,革命先辈的思想光芒真实立体;动漫作品《减租减息》,是根据华中抗日根据地农民减租减息前后对比资料制作而成,百姓生活好不好?解放区好不好?新四军好不好?一看便知。
同样进行数字化升级的,还有位于射阳的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今年以来,该馆加快了馆内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建设步伐,通过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确保馆内珍贵文物藏品得到妥善保护与有效管理。
“用科技手段,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尤其是面向年轻一代的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负责人李小玲说。
“N咖啡,这个我必须尝一尝!”10月12日,纪念新四军成立87周年主题活动中,张云逸之孙、北京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对由“N4A”臂章打造的创意咖啡“N咖啡”兴趣浓厚,端起杯子一饮而尽。而在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过程中,“N咖啡”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口感,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
守护红色,守护精神家园,是责任,是担当,是举措,是科技,是创意。一代代盐城人从中寻根溯源、学史明理、找到方向,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
编辑:张伟伟 赵新立 马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