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不断升级!一探2024斗茶赛突围新方向

文化   2024-11-05 18:02   福建  


斗茶赛趋多趋密,同类赛事如何脱颖而出?


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涌现出丰富斗茶赛事,并不断契合时代潮流实现升级发展,演变出多样新形态。然而,各赛事在为茶界带来广阔好茶展示窗口的同时,也不免面临一定的同质难题。


那么,当下斗茶赛事究竟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在赛事趋多、同质化问题渐显的环境下,斗茶赛又该如何突围、实现真正的“高含金量”?


为深入剖析以上问题,呈现赛事发展情况,“说茶”对今年斗茶赛展现的新亮点进行梳理,并对话斗茶赛事审评专家、参赛茶人,针对赛事真实现状,对未来发展提出呼吁与切实建议。


一览2024斗茶赛新亮点

一探赛事前沿走向

"


伴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斗茶赛事也展现出鲜明特色与创新力,从中可以提炼出诸多赛事模式特点和发展走向。


突出“全民”属性 

参赛更简易、更公正


“全民化”是斗茶赛事发展的一大关键趋势。除赛事整体规模扩展外,“海茶会斗茶中国行”系列活动今年增设更贴合大众品饮习惯的评分设计,为茶农茶企茶商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指标;“海峡杯”武夷岩茶茶王争霸赛系列赛事采用电子大屏实时公布各茶样的得分情况,做到更透明、更公开;多个赛事简化报名流程、推广线上小程序等便捷参赛方式……


△“海茶会斗茶中国行”第598场福建开放大学站采用2-3-5分钟出汤的专业评审组和按日常泡茶习惯自由掌控出汤时间的经典品鉴组(图片来源:斗茶赛系统)


便捷参赛流程、保障公平公正、贴近大众需求是当下赛事发展的主流走向。其中,“自由冲泡法”参与斗茶赛的创新应用,体现赛事正不断尝试拓宽茶叶品鉴受众基础,打开斗茶赛事知名度。而在吸引大众参赛、创新斗茶模式时,也需重视评分标准的规范化,兼顾赛事“流量”与“质量”。


跨区域、跨行业

赛事边界不断拓延


跨区域、跨行业,是斗茶赛模式发展的显著亮点。例如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红茶组)暨2024祁门红茶“茶王赛”,通过全球化线上直播、实时观看审评,打破更广的地理界限;2024福鼎白茶茶王赛则线下走进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促进多省份茶文化的交流;第二届“相如满庭芳”杯人工·智能斗茶大赛邀请来自饮用水、营养保健、公益基金等多个领域的跨界人士参与推介交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知识共享与资源互通……


△第二届“相如满庭芳”杯人工·智能斗茶大赛上开展公益基金、饮用水、茶交中心等单位跨界联盟签约仪式(图片来源:四川茶博会)


线上+线下跨区域融合发展、多行业跨界交流的创新实践,展现斗茶赛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突破茶业边界,实现更广圈层传播。斗茶赛事也可更多尝试加强省外、甚至国外的赛事宣传,并进一步集合茶科技成果,融合智能设备创新赛事模式,在此过程中延伸与智能制造、设备供应等合作可能,助力中国茶品质提升、文化内涵丰富。


类目、互动增强 

赛事意义更丰富:


茶王赛正不断拓展茶人交流合作、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如首届中国·泸州“纳溪特早茶杯”斗茶大赛采用场内评比与场下评鉴交流、合作洽谈相结合形式,为茶人、茶企、茶商搭建直观展示、交易合作平台;多个活动与历史传承、文旅推介相结合,有效提升传播声量,实现赛事效果多元化。


当前,斗茶赛的意义愈发丰富,逐渐实现产业、经济等价值的拓延,在选拔出茗茶的同时,也促活茶农茶企茶商、跨行业合作交易。(“说茶”仅呈现部分典型案例的创新模式探讨,可以查看《盘点来了!2024年斗茶赛举办情况一览》,搜索了解今年举办的更多赛事创新模式。)


从审评+参赛双视角

看斗茶赛事的新趋向

"


赛事增加、整体规模扩大,已成为行业内较普遍共识。为更深入地探究赛事模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赛主体对此的感受、看法,“说茶”对行业内多位专家、参赛选手进行专访。


农业农村部茶叶指导组专家、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高峰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斗茶赛事热度不减,在整体市场相对平缓的背景下,斗茶赛事依然展现出较强生命力。本年度赛事也呈现出多样亮点,尤其在两大方面成效显著:一是部分赛事通过强化多部门联合协作的方式,扩大赛事规模与权威性,同时叠加奖项设置、升级奖励机制,有效激励茶人参赛,促进好茶传播、匠心传承;二是外地审评专家参与比例提升,显著增强赛事的专业性、公开性,提升地方茶对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助推多区域间的茶人相互交流学习、提升技艺,彰显赛事积极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学会感官检验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郭雅玲提出,斗茶赛事逐渐成为展现茶乡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彭溪村虽地处偏远山区,但其村内年轻人积极探索斗茶赛运行模式,利用村部监控、连线,让赛事由村民关注扩展到全县关注,并在公布结果后,组织制茶企、农户共同品鉴茶叶品质区别,成功形成原产地风味、风情融合特色,有效助推优秀技艺传播、优质茶叶规模化生产与持续优化;九峰镇斗茶赛推出“九峰十二泡”评选,集中宣传获奖茶以提升影响力、塑造地方茶IP。此外,当前推广的专家和大众融合的审评模式有效助推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的碰撞交融。总体来看,斗茶赛事对生态、人文发展以及促进行业间各主体交流有重要推动作用。


△赛事审评现场(“说茶”摄)


参与岩茶、红茶、白茶等斗茶赛事的多位获奖茶人皆表示,今年赛事增加,部分赛事增加特别金奖奖项设置,奖金也有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茶人积极参与赛事,促进匠心传承。


可以看出,赛事整体活力化、模式多样化、奖励机制升级,已成为业内广泛共识。然而,在这过程中,多位审评专家、参赛选手也指出发展面临挑战并提出建议,“说茶”对此进行整理呈现。


1、部分区域赛事趋于同质化,亟需整合、精简。


各产区虽积极创设新兴斗茶赛,但也导致同质化赛事增多、分散资源、赛事含金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区域间应有效整合赛事,构建集中展示平台,增强传播效果,避免消费者和参赛选手对赛事“审美疲劳”。行业也需“领军赛事”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匠心传承,促进跨区域茶文化交流,应进一步拓展、打造省级、国家级权威斗茶赛事。


2、赛事细则有待完善,需要更多机构协同制定规范。


当前赛事审评存在部分细则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如专业审评与大众审评的差异性等;且半成品茶参赛现象增多,易误导消费者对好茶的认知。因此,相关机构需介入了解、制定发布更多标准规范。此外,引入外地、国家级专家以及第三方认定机构对增强赛事公信力、搭建公平公正的竞技环境有重要作用。


3、斗茶赛需更契合专家、茶人、茶企与大众需求。


斗茶不仅是茶叶品质评比,更是展现茶叶自然与人文底蕴的桥梁,对维护生态茶园、弘扬工匠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赛事可考虑为长期获奖产品颁发“时间记忆”相关荣誉或奖励,促进优秀制茶技艺的传承与赛事品牌形象深化。同时,主办方还应积极组织获奖茶样交流,帮助茶人深入理解高分茶的品质精髓,进而提升茶叶整体品质。


△赛事审评现场(“说茶”摄)


当前,斗茶赛事模式花式创新、不断跨界寻求新机遇,展现赛事发展的勃勃生命力,但在此过程中也需注重斗茶赛事举办的初衷,公平公正选出好茶,提升茶叶的整体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喝到好茶,让茶行业、社会受益。


责编 / 林洁

编委 / 王妙容

持续关注“说茶”2024年茶王赛纪实专题

说茶ShowCha
中国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编著出品《中国茶商业白皮书》,专注茶行业观察,提供专业咨询、策划、传播服务,助力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企品牌传播与价值提升,赋能中国茶产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