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成为了一个日益凸显的健康问题。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健康杀手”,悄悄地侵蚀着老年人的骨骼健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那么,什么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它有哪些症状、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困扰着众多老年人的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老年人中,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营养摄入不足、运动量减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逐渐丢失,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
疼痛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腰背部疼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疼痛还可能在活动后加重,如弯腰、咳嗽、大便用力等。
身高变矮、驼背
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椎体压缩变形,使得身高逐渐变矮。同时,由于椎体前部压缩更多,脊柱会出现后凸畸形,形成驼背。
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轻微的外力作用,如摔倒、碰撞等,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功能下降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胸廓畸形,使得肺的活动度受限,从而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1. 影响生活质量
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行走困难、睡眠不佳等。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引发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增加经济负担
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费用较高。骨折后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费用更是巨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 危及生命
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髋部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会逐渐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量丢失速度加快,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2. 营养因素
钙、维生素 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导致骨量减少。
3. 激素水平
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骨的吸收和形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4. 运动量减少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骨骼的负荷减少,骨量丢失加快。同时,运动还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5.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过量饮酒、长期饮用咖啡和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6.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脏疾病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1.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 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鲜等;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有鱼肝油、蛋黄、晒太阳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鱼类、蛋类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2.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3. 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冬春季,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15-30分钟;夏季,接受太阳直射5-10分钟。每周2-3次,以上午9-11点,下午15-17点为宜,避免暴晒。
4. 戒烟限酒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吸烟会影响骨代谢,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会抑制骨形成,增加骨折风险。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应适量饮用。
5. 预防跌倒
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如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装扶手、穿防滑鞋等。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在湿滑、不平的地面行走,上下楼梯要小心,避免搬运重物。
6.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骨质流失的情况。对于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或有骨折史的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定期检测。
1. 药物治疗
(1)钙剂和维生素 D: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钙剂可以增加骨密度,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每日应摄入1000-1200mg钙,而维生素D3每日可补充600-800单位。
(2)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降钙素(如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RANKL抑制剂(如地舒单抗、狄诺塞麦)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有效缓解疼痛,降低骨折风险。
2. 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磁场等,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2)运动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康复训练、游泳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
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如髋部骨折、椎体骨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年人的健康“骨”劲,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撰 文/彭璠(内分泌·老年病科)
编 辑/陈思思
一 审/周妙昱 二 审/赵 勇 三 审/全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