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沉甸甸的荣誉背后,记录着漯河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着力点,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为实现漯河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提供有力保障的不懈努力。
“您刚刚办理的是什么业务?办得顺利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如何?”前不久,漯河市纪委监委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开展明察暗访。
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内,昔日的“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已升级为“有诉即办”并嵌入“纪委监委监督岗”,由漯河市纪委监委自主开发建设的智慧监督平台“码上监督·马上办”二维码海报显得格外醒目。
“别小看这个二维码,作用大着呢,不仅实现了与‘有诉即办’监督窗口‘线上+线下’无缝链接,还让企业和群众的声音一扫直达纪委。”漯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紧盯“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为切入点,开展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以有解思维破难题、优服务、促改革。一年来,市县两级监督窗口累计受理投诉问题239个,监督推动解决180个,“证照分离”等25项改革领先国家标准,“证照联办”审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跨区域“一照多址”等改革事项领先全省,升级版“企业码”系统启用后实现全国互通互认,经营主体办事更加便捷。
“这张卡上有具体的监督内容,你们可以扫描二维码,随时向我们反映问题或寻求帮助。”这是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干部日前实地走访时,给辖区企业发放营商环境监督服务卡的情形。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相对集中。该区纪工委围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政策落地、项目审批、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公务事项中存在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制作监督服务卡,正面标识作风监督“十个不准”和纪律“红线”,反面公示举报二维码,为企业搭建便捷的政企沟通桥梁,畅通优化营商环境渠道。
该区纪工委的做法只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初,该市纪委监委就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会商研判形成监督要点清单,主动约谈与惠企利企政策措施落实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联合调研机制,互通共享调研成果,并全程介入营商环境评价监督工作,时时传导压力、解决难题,压紧压实优化营商环境政治责任。目前,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先后督促解决企业档案迁移等问题99个,实地查看重点项目169个,推动解决卫龙二期员工通勤不便等问题46个。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漯河市纪委监委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做到“三个纳入”:纳入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参考指标,以“评”促“干”,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的积极性;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细化一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措施,抓紧抓实抓细解难题、促发展各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清单,以有力有效监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推动政商合作大大方方、清清爽爽,促进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列入“一把手”政治监督谈话必谈内容,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和部门责任,从政治上审视和发现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背后隐藏的作风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4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3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人,组织处理16人。开展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督,走访企业400多次,约谈相关职能部门11家,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110个,确保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真正惠及市场主体。(于雅菲 郭勇睿)
来源 ∣ 省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