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国庆乡村游“出彩”又“出圈”

民生   2024-10-06 19:35   吉林  



从长春出发,沿着长吉北线向东行驶43公里,公路一侧有道山岭,覆盖着人工松林、天然次生林,因其山形酷似马鞍而得名马鞍山,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就坐落在山脚下。

金秋时节,马鞍山村青山环绕、草木葱茏,立在村口的“鲜花盛开的山村”石刻赫然醒目。一栋栋特色民宿错落有致,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南果北种”温室点缀其中,更有充满体验感的氿遇欢乐谷主题乐园、农事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这个周末,村里格外热闹,精心打造的“一山一田一馆一谷一学一民宿”的城市后花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此赏秋景、品美食、住民宿、逛乐园,别样的乡村游“出彩”又“出圈”。



从“泥水村”到“鲜花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乡村旅游为马鞍山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几年来,借助“三块地”改革试点的契机,村里大力引入文旅产业,随着影视基地项目的建成,红色旅游资源的补充,长吉游客中心项目的竣工,“马鞍山田园综合体”“如美乡村民宿”“马鞍山村史馆”等一批文旅项目落位,打造出了一处都市旅游休闲目的地,走上了农文旅融合赋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还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村最大的发展优势!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制定了全村的发展规划。”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介绍,“将乡村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农业采摘观光等各具特色的精品线路串联起来,我们重点打造了以红色传承与乡旅情怀相结合的区域性乡村旅游产业链。”今年国庆假期前三天,马鞍山村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达上万人次,休闲观光、民宿体验、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青睐。
 


乡村旅游带“火”马鞍山村。连日来,村里的如美乡村民宿接待处格外忙碌,订房咨询电话接连不断。入住农家小院,望山餐厅里的大锅咕嘟咕嘟地响着,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铁锅炖大鹅、窝窝头、山野菜大包子摆上餐桌……游客围坐在炉台旁,感受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假日期间,餐饮、民宿的经营收益大幅提升。”如美民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闲置住房开办乡村民宿,村民除了房租和务工收入,还能享受村集体的分红。村民家里的笨鸡、鹅蛋、土豆干等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他们还把当地的农特产品精心包装后进行销售,带动农民多元增收。
 
 “这里空气清新,很适合休闲放松,特别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很有乡村游的新鲜感、体验感,在这度假太值了!”刚刚徒步完的游客付先生走进一家农家乐饭店,准备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再购买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正赶上中午,马鞍山村里的袁家小院餐厅里十分红火,后厨里的大厨袁家锋掂起大勺做着香喷喷的农家菜,“假期来村里的游客多了,我们赚钱的机会也多了,每天都要翻几次台。返乡创业的4年,乡村旅游带火了我的农家乐,一年能赚10多万元。”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马鞍山村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的村民,先后培育了多家返乡创业型企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乡村旅游更带动了新业态。今年国庆假期,马鞍山村里的“吉乡农创园”不断迎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辨识农作物、体验农耕劳动、感受新奇的农事……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棚膜果蔬农事研学基地、农特产品研发及加工工艺研学基地,新打造的乡村研学旅游大有破竹之势。
 
“我们村的研学基地,能同时容纳300-500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开设了古法石磨豆腐、非遗玉米草编等课程。”吉乡农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里的6栋采摘大棚采用了寒地双层纳米集热技术,种植香瓜、草莓、山芹菜、绿叶菜等,同时还设有特色山野菜包子生产车间和精酿小酒坊。通过对精优农产品的加工,基地还把村里萝卜干、农家鸡蛋、山野菜等10余种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分级、包装、销售和品牌设计,有效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
 
春徒步、夏消暑、秋采摘、冬玩雪……如今的马鞍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村”,着力打造了和美乡村的新样板。



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摄影:梁闯
编辑:连涟

初审:陈思秀

复审:于飞

图片审核:于飞

终审:吕方 徐微


长春政事儿ID:ccrb001

长春日报社的“长春政事儿”公众号,面向关注长春“政事儿”的人士,及时提供具备权威来源的长春市各级部门最新动态信息、政务新闻报道等。

长春政事儿
长春日报社全媒体中心“长春政事儿”公众号,面向关注长春“政事”的人士,及时提供具备权威来源的长春市各级部门最新动态信息、政务新闻报道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