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等 | 《中国丛书综录》在类目设置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四库全书总目》为研究范围
文摘
2024-11-08 11:24
天津
按:2024年11月7—8日,“毕生尽瘁图书业——顾廷龙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办。本文选自会议论文集《功标册府——顾廷龙先生诞辰百廿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版),感谢作者授权发布!《中国丛书综录》在类目设置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四库全书总目》为研究范围《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主其事者为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顾廷龙先生在《中国丛书综录的编纂过程》一文中,简明扼要介绍了编纂《丛书综录》原委,尤其阐述《丛书综录》析分三册的原因、各级类目的设置及增删调整情况,思路清晰,颇具开拓性和独创性,是顾廷龙先生目录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丛书综录》在结构设计上析分三册的考虑,顾廷龙先生作了如下阐述:由于丛书众多,子目浩繁,每部少则二三种,多则三四千种,没有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检查起来是很不方便的,甚至书在手边,也无法利用。因此,编制丛书的目录索引,对研究工作者实有迫切需要。过去的编目工作,对一部丛书,只以丛书总名为一条。例如《四库全书总目》,对包罗子目至二千余种的《说郛》,只总的著录一条。《古今说海》《诸子汇函》都是如此。使人很难从目录去了解它们包含那些内容。丛书既汇集许多著作以成一书,它的目录就必须区别于一般目录,不仅要反映丛书本身,更重要的是还要反映它包含的子目。丛书本身需要分类,它的子目尤需要分类。因此,《综录》分三个部分:1.总目分类目录;2.子目分类目录;3.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第一册为《总目分类目录》。在?集上首求完备,并试作概括性的整理。选择的标准,在于著作的内容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否为科学研究工作可资利用。凡合两种以上独立著述而成书者,列为丛书。如纯系诗文集,即使分为好几集而各集都有题名,也不收录。还有原非丛书经后人汇印而擅加题总名的,则仍作丛书收录。当时从我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搜集到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丛书和每种丛书的重要不同版本。丛书的分类,就其不同性质,以综合性的为汇编,专门性的为类编。第二册为《子目分类目录》,则先制定分类表。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丛书所包含的七万多条子目,要部次类从,安排恰当,关键在于确定分类法。现在各方面使用的分类法很多,采取哪一种好,煞费思考。好在这些书都属古籍,似以四分法为宜,读者使用比较习惯。编订类目时又参考了采用四分法的各目,但分析得更细一些。在类和属的名称及位置上均作了适当的调整。第三册《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是为子目分类直接服务的。力求每条都有着落。使读者要知道某书有没有收在丛书或收在哪一丛书中,可以从《书名索引》中一索即得。同时,《书名索引》还集中地解决了一系列同名异书的问题,对书名的简称也就通常使用的都为编列。一书经他人加工的,同见于两人著述之中。这样的索引不仅便于检查,同时也部分地起了著作简目的作用。《著者索引》中遇有同姓名的作者,以时代为别,时代亦相同的,则以籍贯为别,也都作了条分缕析。为了便于研究和叙述,笔者编制了《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四库总目》)与《丛书综录》类目比对表。经过比对,发现《丛书综录》与《四库总目》在四部类目设置上存在差异。《丛书综录》比《四库总目》在四部类目设置上更趋细化,也更合理。《四库总目》经部分10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丛书综录》经部分19类: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大戴礼记、三礼总义、乐、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春秋总义、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小学、谶纬。经部设置类目的数量不同。《丛书综录》比《四库全书》多出九类,几乎多了一倍。类目名称不同者,《四库总目》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五经总义,《丛书综录》曰尚书、曰诗经、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曰大戴礼记、曰三礼总义、曰春秋左传、曰春秋公羊传、曰春秋谷梁传、曰春秋总义、曰群经总义。《四库总目》没有,《丛书综录》新增类目有2:尔雅、谶纬。在排序上,《丛书综录》将乐类、四书类前移,孝经类调整至四书类之后。《四库总目》史部分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丛书综录》史部分15类:正史、别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载记、史表、史钞、史评、传记、政书、时令、地理、目录、金石。类目的数量相同。《四库总目》和《丛书综录》在史部设置的类目均为15类。类目名称相同者,计有: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目录、史评。两目独有的类目,《四库总目》有职官,《丛书综录》有史表、金石。在排序上,《丛书综录》的别史、载记、史评、政书四个类目的位置均比《四库总目》前提,唯传记类下降。《四库总目》子部分14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丛书综录》子部分15类:周秦诸子、儒学、兵书、农家、工艺、医家、历算、术数、艺术、杂学、典故、小说、道教、佛教、其他宗教。类目的数量不同。《四库总目》分14类,《丛书综录》分15类。类目名称不同者,《四库总目》曰儒家、曰兵家、曰天文算法、曰小说家、曰释家、曰道家,《丛书综录》曰儒学、曰兵书、曰历算、曰小说、曰道教、曰佛教。新增的类目。《丛书综录》比《四库总目》新增了3个二级类目:周秦诸子、典故、其他宗教。三级类的细化:《丛书综录》在农家、医家、历算、术数、艺术、小说、道教、佛教等二级类目之下,增设的三级类目多于《四库总目》。《四库总目》集部分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丛书综录》集部亦分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丛书综录》和《四库总目》设置的二级类目数量一样。两目比对所不同者,《四库总目》二级类目词曲类下设置的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五个三级类,《丛书综录》精简成了词、曲、词曲评三个三级类。《丛书综录》在总集类和诗文评类两个二级类下,增加了多个三级类目,更趋细化。《丛书综录》在类目设置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具体言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四库总目》分类目录中没有的二级类目,《丛书综录》根据依书设类原则,新增加的类目计有:谶纬、史表、周秦诸子、工艺、典故和其他宗教等6个二级类目。对于为何增设谶纬类,顾廷龙先生说;“谶纬为经学之支流,别为一类,较之分厕各经,更便于检查。”笔者认为,《丛书综录》根据谶纬书的玄学性质,将其与正经之书分离,又鉴于其附会经典,与术数有所区分,故在经部之末增设“谶纬类”,这是继《四库总目》之后的一大改进。史表类,收录以列表形式将历史事件辑成史书者。史表或散见于史书,或辑为一书谱系,以往根据性质内容附于正史、编年、别史等各类目中。《丛书综录》基于其特殊形式,将史表单列一类,具有创新性。对于为何新增周秦诸子类,顾廷龙先生说:“子部采班固的说法,以周秦诸子归为一类,分列十家,使与汉以后发展前人学说者有所区别。”周秦诸子类,收录汉代之前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九家的经典著作。《丛书综录》沿用“周秦诸子”的类目名,将汉代之前诸子经典收录其中,秦后产生的著作及外延作品则分出,相较《四库总目》更改多个类目名称,剩余部分按照原目次序:儒家类改为儒学类,以周秦诸子类的儒家之属收录前秦儒家经典,儒学类收录汉之后历代阐释弘扬儒家学说的作品;将法家类并入周秦诸子;农家类名不变,实为农学农业范围;小说家类改为小说类,收录多为文学性质作品;杂家类改为杂学类;道书由道家类分出并改为道教类,将原道家著作划入周秦诸子类道家之属。对于为何新增工艺类,顾廷龙先生说:“讲究工艺技术的,向来以为不多,由于它和艺术合在一起,没有很好分析。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史的参考,特分工艺、艺术为两类。”工艺类,收录器物、食品、器械等无类可系的杂书著作。《丛书综录》撤销原谱录类,改设工艺类,并对子目稍作调整。《四库总目》谱录类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三个三级类。《丛书综录》工艺类析分日用器物、文房器物、食品制造、格致四个三级类,将其置于农家类后。《四库总目》以谱录类收录子部无类可归的杂书,却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凡见“谱”“录”等字样的书籍通盘纳入,违背了目录学依学科、体裁、内容等分类的科学原则。检视各家书目,谱录类所收之书,几乎都能各归其类。《丛书综录》撤销谱录类,将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著作划入农家,剩余生产器具、生活用具、文房四宝以及西学影响下的器械等书合为一类,创建“工艺类”,从类名到采录范围都更为科学贴切。典故类,收录以摘录古书中的资料而辑成的著作。《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杂家类杂纂之属与类书类之属合并而成典故类。收录范围明确,便于操作。除了佛教、道教书籍之外,尚有其他宗教著作传世。《丛书综录》设其他宗教类,将回教、摩尼教、景教及耶教著作收录其中,解决了有书无类的问题。《四库总目》类目设置,绝大部分到二级类为止,《丛书综录》在二级类之后,新增了多个三级类。例如:经部,《四库总目》只在礼类和小学类这两个二级类之后设置了三级类。相反,《丛书综录》在二级类之后,全部设置了诸如正文、传说、分篇、专著、文字音义等三级类目,弥补了《四库总目》的不足。这样的类目设置,遂成后世编目设置类目之范本,意义非凡。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分类,《丛书综录》在史部、子部、集部的三级类之后,有些还设置了四级类。例如,在史部·传记类·通录之属、政书类·通制之属、目录类·版刻之属,在子部儒学类·礼教之属、农家类·作物之属、医家类·内科之属、佛教类·总录之属,在集部·词曲类·词之属、曲之属、词曲评之属等三级类之后均设置了四级类,个别的四级类之后,甚至细分到了五级类。《丛书综录》把《四库总目》设置的4个三级类目,升级为二级类目。《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的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4个三级类目,升级为二级类目的周礼类、仪礼类、礼记类、三礼总义类。此外,还把原附录于三级类礼记中的大戴礼记,提升为二级类目。《四库总目》卷二十一《礼类三·礼记》提要末有馆臣按语,云:“《大戴礼记》旧附于经。史绳祖《学斋佔毕》亦有《大戴礼记》,宋列为十四经之说。然绳祖所云,别无佐证,且其书,古不立博士,今不列学官,未可臆加以经号。今以二戴同源,附录于《礼记》之末,从其类也。”《丛书综录》设置大戴礼记二级类,下分传说之属、分篇之属和逸记之属三个三级类,遂将汉戴德的《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孔子三朝记》等书及其研究著作收录其中,书得其所。对于经部春秋三传二级类的增设,顾廷龙先生说:“经部春秋三传,过去都分隶于春秋类下,……今以三传均经历代学者研究,所撰传说之作甚多,而公羊在清末且曾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变法运动之理论依据,较为盛行。而三传又均并列于唐开成石经中。实际春秋一经赖三传以行,而春秋单行之本很少,不必以三传相统。因此三传与总义并立为类。”《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一个二级类的春秋类,一分为四,衍变成4个二级类的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和春秋总义类。《四库总目》春秋类未设三级类目。《丛书综录》析分出多个三级类目。其中,春秋左传类细化为7个三级类目,春秋公羊传类细化为4个三级类目,春秋梁传类细化为5个三级类目,春秋总义类细化为五个三级类目。《丛书综录》尔雅类从《四库总目》小学类的训诂之属三级类中独立出来,升为二级类目。《丛书综录》金石类从《四库总目》目录类的金石之属三级类中独立出来,升为二级类目。诏令奏议类,收录帝王命令和大臣奏章之著作;职官类,收录文武百官官制之著作;政书类,收录有关国政朝章、六官所职之著作。《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职官类与诏令奏议类归入政书类,并立为职官之属、诏令之属、奏议之属三个三级类。对于为何将年谱划归传记类,顾廷龙先生说;“史部传记类,过去都以年谱为一类,别传为一类,这样从著作体裁看是集中了,但求某一人的整个传记资料,则感到分散。例如郑玄的传记资料,有《郑君别传》《北海三考》《郑学录》《郑康成纪年》《郑司农年谱》等六种,如别传与年谱分离,须要在目录中两处翻阅。今以人物为类,则资料集中而便于查阅。”经部书类更名为尚书类、诗类更名为诗经类、五经总义类更名为群经总义类;子部兵家类更名为兵书类、天文算法类更名为历算类、小说家类更名小说类、释家类更名为佛教类。尚书类,收录《尚书》及其注释、研究之著作。《丛书综录》将书类改为尚书类。《四库总目》书类未分三级类,《丛书综录》尚书类细分为7个三级类。《丛书综录》将诗类更名为诗经类。《四库总目》诗类未设三级类目,《丛书综录》诗经类细分为10个三级类。《丛书综录》将五经总义类改为群经总义类。《四库总目》五经总义类无细分三级类目,《丛书综录》群经总义类细分7个三级类目。《丛书综录》扩大了此类的外延范围,将诸多无类可分的杂经书收编其中,为一大改善。《丛书综录》将兵家类改为兵书类。《四库总目》兵家类不分子目,《丛书综录》兵书类细分2个三级类目。5.子部天文算法类更名为历算类《丛书综录》将天文算法类改为历算类。对于为何小说家类更名小说类?顾廷龙先生说:“关于小说类,根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精神分为杂录、志怪、传奇、谐谑、话本、章回等类。改变过去一般以话本、章回等列于集部的旧例。”《丛书综录》有关宗教的类目有三:道教类、佛教类、其他宗教类。其中道教类由《四库总目》的道家类所附之道书分化出来,佛教类由释家类改名而成,其他宗教类为新增类目。《丛书综录》设周秦诸子类,将先秦哲学流派的道家归入其下,神仙法术修身长生之道改为“道教”,以免混淆;将释家改为“佛教”,佛教道教统一名称,突出宗教性;遵循古例将道置于佛前,以本土宗教为第一;又增设其他宗教与前二者并立,收录外教及中土民间小众宗教著作。《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礼类中的“通礼”,归入其“三礼总义类”名下,成为通礼之属,平行移动,类目级别未改。《丛书综录》将《四库总目》礼类中的三级类目“杂礼书”删除,并将《四库总目》“杂礼书”类下收录的书,都作了相应入类处理。《四库总目》“杂礼书”类下收录了五部书。其中,《书仪》《家礼》和《泰泉乡礼》三书,归入了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杂礼中。《朱子礼纂》一书,归入经部·三礼总义类·通礼之属中。《辨定祭礼通俗谱》一书,归入经部·仪礼类·逸礼之属中。这五部书,各入其类,从而解决了分类问题。将丛书中收录的小丛书,单独析出,另编《别录》收之,放置在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之后。《丛书综录》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前的编例,对此作了说明,略云:某些子目,本身又包括几种著作。例如:《微波榭丛书》里的《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数》等,因此,《算经十书》对《微波榭丛书》言,是子目;对《周髀算经》等言,则又为丛书。故将《算经十书》等小丛书编入《别录》。因小丛书《算经十书》的子目,已经在第一册《微波榭丛书》中列出,所以在《别录》中只著录《算经十书》,不再重复罗列其包含的子目。这种处理小丛书的巧妙办法,是一种创设,别开生面。《四库总目》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目录,体例完备,是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者,影响深远。《丛书综录》以《四库总目》设置的类目为蓝本,汲取历朝编目精华,吸纳近现代官私书目对传统“四分法”的成功经验,设计出了一套适应新时期的四部分类法的目录体系。对比《四库总目》与《丛书综录》的类目差异,可知《丛书综录》的各级子目的设置更为细化和完善。《丛书综录》是继《四库总目》之后产生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分类书目。其在类目设置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对各级类目的增设、调整与改进,是顾廷龙先生目录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后出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总目》在四部类目设置上产生了直接影响。《丛书综录》于四部分类法在类目设置上取得的突出贡献,推动了当代目录学的发展。顾廷龙:《中国丛书综录的编纂经过》,《顾廷龙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645、647—651页。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