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故事|朱熹为什么求助郑侨?(一):神秘来信

文摘   2024-11-25 07:30   福建  

永泰研究郑侨的文章多如过江之鲫,也有文章关注过郑侨和朱熹关系,但多在宏观层面论述,未见深入讨论二人交往细节。而历史的表情都在眉梢眼角。不知道细节,难免说些隔靴搔痒的话。这篇从两人交往的一件小事说起。这事虽小,却是暴风雨中的一片落叶,背后是南宋党争的波谲云诡。


▲朱熹-郑侨书信(1/2)


朱熹的信


绍熙五年(1194),郑侨收到一封信。信是朱熹写的。朱熹那年65岁,比郑侨大两岁。 


匆匆去国,深荷眷存。既行之后,又知榻前开陈之力。固知高明非私于某者,然不能不以为愧也。 区区舟行,冒寒阻风,昨夕始到三衢,更一二日始遂南去。病躯幸可支吾,皆余庇之及也。向在长沙,尝得温公《稽古录》正本,别为刊刻,殊胜今越中本,欲侯成书奏御,未竟而来;又欲面奏行下取索,则又未及而去。每念此书,温公所以愿忠君父之志,更历三朝,然后成就。其论人君之德有三而材有五者,尤为恳切,不可不使圣主闻之。不知可以一言及之,行下本州取索投进否?然不必及某姓名,恐罪累之迹延及先贤,反致忠言不得闻达也。闻中司已兼读官,幸更与议之,同君举、子寿诸公共白之也。(《郑尚书惠叔侨》)


郑侨字惠叔,所以,信的标题是《郑尚书惠叔侨》。这是古人的表达习惯,姓+官职+字+名。郑侨刚刚当上礼部尚书,是宋宁宗的红人。


这封信说什么?朱熹求郑侨办什么事?为什么要求郑侨?朱熹和郑侨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以下讨论的要点。


▲朱熹-郑侨书信(2/2)

朱熹和郑侨关系


从信的口气看,朱熹和郑侨私交不浅,不是普通的同事关系。事实上,朱熹和郑侨有一点沾亲带故。郑侨的岳父汪应辰是朱熹的从表叔。朱熹在汪应辰祭文中提到叔侄关系:"从表侄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谨以香茶清酌致祭于近故端明殿学士尚书汪公之灵"(《祭汪尚书文》)。


朱熹和汪应辰私交很好。除了是亲戚,两人志趣相投,都服膺理学。二人一起论学议政,意见未必一致,但始终融洽,惺惺相惜。钱锺书先生读汪应辰《文定集》,曾对朱汪二人进行比较:


汪應辰聖錫《文定集》二十四卷。文定不以文名。有德之言,和粹周詳,尚無理學家套語習氣。宅心寬厚,不似朱子褊狹,觀其論蘇氏可知也。(《容安馆札记》之484则)


钱先生说汪应辰“宅心宽厚”,而“朱子褊狭”。这是旁观者的持平之论。至于朱熹是不是通过汪应辰结识郑侨,还有待考证,但可能性较大。有这层关系在先,朱熹和郑侨有工作以外的来往。


书信内容


除去信里的客套话,朱熹要郑侨帮个忙,让郑侨把司马光的《稽古录》进呈皇上。这不是什么大事,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细节。朱熹要郑侨献书时,不要提及他的姓名。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的说,因为朱熹刚刚得罪了宋宁宗。要弄清楚背后原委,得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朱熹的为人;二是朱熹和宋宁宗的关系。


【待续】



方广岩
关注乡土,理解永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