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看政府债务化解

财富   2023-12-08 19:27   上海  



作者:王小文(中国投资咨询)


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当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该问题答记者问,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等方面,作出官方回应。笔者认同财政部的观点,在此,仅结合该事件谈一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和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未来趋势。


01

我国债务风险有多大?


国际评级公司高度关注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部回应“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扩张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政府法定负债率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


政府法定债务方面。2022年末,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总计61万亿元。2022年我国GDP为121.02万亿元,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就是说,我国的法定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2018年由各地方政府统计上报,纳入财政部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及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的债务,包括但不限于不规范的PPP项目、不合规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明股实债的政府基金等需要政府财政偿还的支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和事业单位负债中,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需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2022年底,财政部长刘昆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我国地方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今后化债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隐性债务问题是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重中之重。按照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的要求,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债期限为10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将于2028年全部实现清零。


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方面。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30.1万亿元、负债总额145.0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72.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3.0%。近年来,我国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步攀升,客观上反映出,我国地方国有企业过去三年的杠杆率有所增加,债务负担也较为严重,尤其是投融资平台公司。目前,中央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分类治理。



02

化债核心在于金融支持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开启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多样式化解工作,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等,但其核心在于: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我国政府债务呈现不均衡的分布状态。一方面,中央与地方相较,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


难点在于债务高风险地区化债上。对于少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需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则明确担起化债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方有望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如财政部回应中所言,我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各地尤其是债务高风险地区,应加强金融支持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也要求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精神,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新增。且与以往金融会议不同,此次会议重点强调了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表明中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同时,开始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化解发力。


未来各金融机构应分类施策,与各融资平台开展平等协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商化债。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延长融资期限,合理降低成本,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同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企业。


本文作者王小文,现就职于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


中国投资咨询
致力于分享有深度的行业观察和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