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的/蓝字/方可关注我们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
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
更臻醇厚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携自己的夫人来华访问,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访华之旅,标志着建国后中美关系迎来重大转折点,后来有人称这场访华之旅为“破冰之旅”。
不过在访华期间尼克松意外看到一副写着
“打倒美帝”
的标语,经过翻译解释后,他瞬间面色一沉,这场“破冰之旅”即将演变成“冰霜之旅”,就在这时,毛主席站出来说了一句话,尼克松听罢转怒为笑。
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
毛主席当时说了什么?尼克松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访问呢?
至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依然会为那些已经故去的伟人们感到自豪,折服于伟人的外交智慧。
建国后,中美关系日益恶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值迫切需要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美国却在这时候出来搅局,企图扼杀这个新生的国家。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世界开始迎来新的局面,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二战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强国都想当老大,激烈的斗争就此展开。
建国以前,苏联就多次对我国进行帮助,中国跟苏联的交情由来已久,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已经确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为了在冷战中加深国际影响力,与中国展开合作,在建国初期提供了许多帮助,给予新中国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重工业逐渐起步。
1953年,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为此派出去众多专家到达中国,深入多个工业项目中进行指导。
期间最为著名的就是
“156援助计划”
,即苏联帮助中国实行的156项工程,涵盖钢铁、金属冶炼、化工等多种工程,让中国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时值美苏两国冷战对峙,眼看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逐渐有了复兴的趋势,一直妄图以霸权主义席卷世界的美国坐不住了。
抱着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的原则,美国在军事和经济层面上竭力打压中国,限制中国在美国的贸易,干涉台湾问题……用一系列行动遏制中国的发展,导致在建国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日益恶化。
那时,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上经常贴满各种针对美国的宣传标语,无一例外都是写着
“打倒美帝”
之类的话,可见当时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有多恶劣,双方为此展开了一轮轮交锋。
美苏争霸,美国以为中国是个软柿子
1946年3月5日,美国与苏联的冷战拉开序幕,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竭尽全力打压苏联,与苏联关系非常密切的中国成了美国眼中的软柿子。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其人以铁腕手段闻名,他一心想扳倒苏联,奈何两国都是核大国,不能轻易打起来。
二战结束后,美国控制了日本,为此得到了不少甜头,杜鲁门不敢在欧洲与苏联撕破脸皮,但如果能在亚洲另辟蹊径,无疑就能在冷战中取得优势。
硬的捏不了就挑软的捏,杜鲁门盯上了新生的中国。
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打击中国就意味着打击苏联,杜鲁门的心思很快就活络起来,他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的大门——朝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加深在亚洲的影响力,公然派兵入侵朝鲜,不仅如此,杜鲁门还派出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巡逻,干涉台湾问题。
同年6月28日,美军越过三八线,肆无忌惮地在中国边界挑衅。
杜鲁门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攻打朝鲜,是因为他吃准了中国没有胆子与之对抗,毕竟二战后的中国一穷二白,还没有恢复元气,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
然而,他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面对美国的挑衅,毛主席作出表态:
“朝鲜就是中国的大门,美帝攻下朝鲜就等于是把军队驻扎到中国大门前!”
然而,新生的中国这么快就要参与到战争中,党内不少人表示担忧,这时候,还是毛主席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美帝都是纸老虎!”
毛主席
1950年10月,中国派出军队支援朝鲜,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三年时间将美军赶出朝鲜。
时间来到1955年,在肯尼迪上任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脚步仍没有停止,在这一年,肯尼迪发动了越南战争,派兵扶持南越势力剿灭北越军队。
中国与越南临近,一旦越南被美国控制,后患无穷,因此中国毅然介入越南战争,为越南提供军事支援。
苏联也没有放过这个打压美国的机会,在中苏两国介入后,美国不仅没有控制越南,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战争泥淖之中,战争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结果,对美国的经济和财政都造成了严重打击,最终失败而归。
被俘获的美军
到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彻底跌入谷底,美国原本以为中国是个软柿子,结果一头撞过来却撞得头破血流,正是应了毛主席说过的话——
“美帝都是纸老虎!”
冷战关键时期,苏联老大哥却突然“飘”了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将苏联当做老大哥来看待,感激于苏联对中国的帮助,中国一直秉着尊重、互助的态度与苏联保持密切合作。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热心的老大哥,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与美国的冷战中逐渐显现出优势之后,苏联突然就开始“飘”了。
其实,早在新中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有意开始干涉中国内政,但中国与苏联一直都是基于互助、尊重的原则进行合作,赫鲁晓夫针对中国内政的一些建议都被我方拒绝。
赫鲁晓夫
二战结束后中国一直致力于独立自主,走社会主义路线,为此连美国都无法让中国屈服,又怎么能容许苏联干涉?
此时的苏联,显然已经开始偏离社会主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之后,就注定苏联无法再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果然,在随后的时间里,赫鲁晓夫为了在冷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壮大苏联的实力,他企图控制所有的社会国家,学起美国玩霸权主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导致中苏双方的关系遭遇滑铁卢,迅速恶化。
原本就受到美国各方面打压的中国,与苏联闹翻之后处境更为不妙,为此领导人们苦思如何打破局面。
周总理陪同尼克松检阅三军仪仗队
时值越南战争结束,美国在战后陷入僵局,连年的战争失利导致国内问题重重,在六十年代更是爆发了美元危机,与中国一样,美国也在寻找打破局面的机会。
于是,原本关系恶劣的中美双方迎来了一次冰释前嫌的契机。
尼克松上台,中美关系迎来转折点
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他立志作出一番大事业,改变美国面临的困境。
中苏双方关系闹僵之时,一直关注国际形势的尼克松立刻注意到,此时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冰冻”了二十多年。
中苏双方的矛盾让尼克松找到机会,他意识到,如果能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必然能够极大地提高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世界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尼克松的主导下,美国解除大部分对华的贸易打压,召回在台湾海峡附近巡逻的舰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迎来微妙时期。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中国方面意识到这是一位有雄心的总统,他致力于打破冷战僵局,频频向中国释出诚意,两国领导人都有了建交的念头,就差一个契机。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落幕之后,一名美国队员错上了中国代表团的车,因为当时中美两国关系紧张,没有人敢跟他说话,这时中国队员庄则栋站出来主动找他谈话,展现中国人友好的风度。
中国方面抓住这个机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交流,中美建交由此走出第一步。这就是非常著名的
“小球推动大球”
事件,为后来的尼克松总统访华埋下伏笔。
同年七月,尼克松派出基辛格悄悄进入中国,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基辛格表达了尼克松总统有访华的想法,与周总理商量具体事宜。
此后,基辛格为了协商总统访华之事,一共秘密地来到中国五次,终于敲定尼克松来华访问一事。
周总理欢迎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1日,中国方面作出一系列应对,由周总理亲自带人在北京机场迎接,当尼克松下飞机时,寒风刺骨,他感动地对周总理说道:
“我很高兴能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
两人激动握手,后来称之为
“跨越大洋彼岸的握手”
,这标志着中美关系迎来重大的转折点。
尼克松总统随后在中国待了七天,这七天被后来人称为
“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场访华之旅即是
“破冰之旅”
。
“打倒美帝”的标语,险些让“破冰之旅”成为“冰霜之旅”
一切进行到此,似乎都在朝着圆满的结局前进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发生了。
周总理接到尼克松总统,安排下榻事宜,从安保人员到衣食住行他都要一一过问,可惜的是百密一疏,终究还是出了点差错。
尼克松为周总理脱外套
进入下榻的宾馆之后,尼克松被宾馆墙上的一副颜色鲜艳的宣传图给吸引了,宣传图上画的是一个中国人拿着枪对准西方人的情景,上面还有
“打倒美帝”
的宣传标语。
尼克松问随行的翻译人员,标语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翻译一看吓了一跳,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将这句话的意思告知给尼克松。
尼克松听完后顿时脸色一沉,显然非常不高兴。
在场的负责接待事宜的中方人员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告知周总理,周总理颇为担忧,思来想去还是汇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和尼克松
毛主席当时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健康问题让人担忧,但得知这件事情后他非常重视,让周总理安排他和尼克松总统见面。
于是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尼克松前往中南海拜访毛主席。
两人一见面,毛主席就表示今天不谈国事,聊一聊哲学。
于是,两人就暂时放下国事,聊起了哲学,毛主席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尼克松对哲学和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对于社会主义和当下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毛主席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尼克松总统为之佩服,两人的交谈更像是师生之间的交流。
最后,尼克松总统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不解,将他在宾馆看到宣传标语的事情说了出来,并询问毛主席的看法,结果毛主席回答他:
“我们这是放空炮呢!”
尼克松不明白,一旁的周总理解释道:
“放空炮,意思就是只听到炮声却没有炮弹,就是喊喊口号装装样子嘛!你们以前不也是天天喊着要打倒社会主义吗?光喊口号不行动,就是放空炮!”
尼克松听罢哈哈大笑,被毛主席的幽默风趣折服,一场政治危机就这么巧妙地化解了。
而在这次会谈中,毛主席不仅是化解了尼克松总统心中的芥蒂那么简单,还记得一开始见面的时候毛主席说什么吗?
只谈哲学,不谈国事。
随后的时间里,中美双方在诸多问题上有意见一致也有分歧,而尼克松总统希望中方能积极配合他。
但中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由拒绝,表示只有
“求同存异”
才是中美建交最大的意义。
尼克松总统在之前与毛主席的“哲学会谈”中意识到,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的时代,是
“求同存异的多元化格局”
,美国在当下局面如果还继续保持霸权主义,将会与世界格局趋势相悖。
最终,尼克松总统妥协,中美双方发表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这则公报成为中美建交的里程碑。
时至今日,中美关系又迎来恶化趋势,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国都是抱着友好、尊重、互助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建交,过去的领导人们所传承的外交智慧和精神,后世子孙一直铭记。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