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视角下的中国空军
文摘
2024-09-11 22:29
北京
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空军在朝鲜的作战行动,作为对手的美军的报告是一个重要视角。1953年2月,曾任美国海军情报局的航空情报分析专家爱德华·贝克尔向美军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题目是《中国空军的崛起》。写作这篇文章时,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在美国人眼中,中国空军正快速成长为一支令人敬畏的力量。下面这段文字,就节选自这篇报告。中国空军以中国东北为基地(丹东浪头机场)出击,而这些基地无法被美军攻击。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地点和条件对“联合国军”飞机发动攻击,根据形势需要,他们可以迅速脱离作战,飞越鸭绿江返回基地。米格-15的作战空域距离出发基地较近,他们可以在作战空域滞留更长时间,而F-86在与米格-15的作战中受到时间限制,因为他们抵达作战空域时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在与米格-15作战中,F-86不得不面对剩余燃油不多的窘境。米格-15的战术也非常灵活,作战中米格-15经常变换编队形式,以便更好地与F-86交锋。自1950年12月F-86投入作战,米格-15就开始改变战法。起初米格-15主要采取进攻阵型,他们经常采用纵列队形,很少有横向相互支援。战机的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从4机编队演化成多达30架的大机群。中国空军常常采用大编队多群组方式,以领队编队为首,高度渐次向下组成3个跟进机群,总数达到20—30架,相邻机群横向间隔3000英尺(约900米),高度差1000英尺(约300米)。有时他们也会以横列阵形投入战斗。中国飞行员显然能熟练地以双机编队为基本战术单位进行作战。米格-15采用的战斗队形表现出相当高的技术和精度,驾驶这些飞机的飞行员的编队作战能力与美国空军相当,他们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那就是编队的横向间距较小,僚机与长机保持更近的距离。米格-15通常会从中国东北的基地起飞,组成一连串的战术编队。这些编队飞行的高度通常高于美国F-86。在少数时候,米格-15编队也会出现在F-86同高度,但此时他们的编队会在纵向拉开较大距离,后卫编队会非常靠后,美军有时候自认为发现了队伍末尾并伺机绕到后部突袭,但却常常发现自己成了真正后卫编队的猎物。当米格-15编队集体转向时,他们会转换成扁平的横向编队。无论这种编队方式是否系精心安排,却十分有效。任何一架米格-15脱离编队发起攻击时,都能得到横向友机的掩护。到1953年初,中国飞行员变得更加注重战术问题,他们总是在30 000(9144米)—35 000英尺(10 668米)高度横向列阵,随时可以相互支援。如果一个F-86双机编队开始转向对一个米格-15双机编队发动攻击,米格-15经常会拉开高度,一架爬升,另一架下降,爬升的那架会占据高度优势,随时准备对美机俯冲攻击。在不断优化战术的同时,中国飞行员还智慧地运用了米格-15优秀的高空性能,他们总是保持在35000英尺(10 668米)甚至更高,向F-86编队俯冲攻击,然后脱离再次爬升蓄势待发。中国飞行员对于英国皇家空军惯用的“流动六机”编队方法也颇有心得,他们常常让一个双机编队保持在其他编队上方担任掩护,下面的编队负责攻击。完成攻击后的编队爬升到掩护阵位,而原来的攻击编队则俯冲投入攻击。有时中国飞行员也会使用美国空军常用的4机四指编队。在作战中,美军有时会面对两个各由8机组成的大编队,分别从美机编队左右两侧更高的位置发动攻击,很像是拳击手左右开弓的架势。当美机编队开始转向试图从一个编队后方发起攻击时,另一个编队会趁机从美机后部发起攻击。另一种攻击方式也很有威胁:米格-15会以横向大编队方式从很远处开始向美机俯冲,接近时所有战机一起开火。在进行防御时,米格-15飞行员很少俯冲脱离编队,他们会选择爬升转弯。他们的战术原则不断改进,很少出现单机机动,很难让他们的编队分散成为单机。遭到美机攻击时,米格战机会根据编队的体量,使用扇形编队进行防御。通常是一个编队向上爬升,另一个编队反向俯冲脱离。有时候,美军飞行员也会遇到快速尾旋的米格-15,有些尾旋显然是有意为之,也有一些是因为操纵问题进入了失速。中国飞行员在苏联空军的训练和引导下成长极快,超乎想象。中国飞行员的改装训练非常有效,他们在作战中取得的成绩超过了预期。到1952年,中国空军的组织和训练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除了朝鲜半岛的作战,还承担起中国东北、北京、上海、山东半岛和广州周边地区的要地防空任务。有迹象表明,年轻的中国空军未来仍会继续发展,肩负起更多的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