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齿痕越多,心气越少!关于齿痕舌,再说一番话,你别我啰嗦

健康   2024-11-06 11:41   辽宁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还想和你唠唠,舌边有齿痕这个事儿。

有读者可能会想了,不就是齿痕舌么,怎么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呢?

你呀,别嫌我唠叨。齿痕舌,作为最为明显,最容易观察到的异常舌象,其背后的诊断意义十分明确,而且涉及到的患者群体很庞大。因此,我们不得不从各个角度,反复加以解读。

今天我想说的是,齿痕舌和心气虚之间的关系。

来,看一个小小案例。


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32岁。什么情况呢,就是心慌啊,心悸心跳,觉得全身乏力,没有劲儿。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

这个患者也曾找过中医来调理,当时辨证心脾两虚,投归脾汤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好。

后来,此人再求中医诊治,刻诊见舌质淡胖,舌边有明显齿痕,苔薄白而脉结代。

既然归脾汤无效,医家当然就避开了之前的思路,投药仅仅四味:

龙骨、牡蛎各30克,炙甘草20克,茯苓30克。所有这些, 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6剂,诸证悉平,心电图正常。原方不变,再投10剂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3年的《辽宁中医》杂志。

来,我们就从龙骨、牡蛎、炙甘草、茯苓这四味药说起。研究一下,为啥这四味药的疗效,比归脾汤要好。

首先,这里有龙骨和牡蛎。这两味药,潜镇安神,是心慌心悸之类问题的治标之药。两味药各重用30克。

茯苓呢,重用30克。一方面,茯苓可以健脾益气,另一方面就是它可以宁心。如此大量用茯苓,显然也是为了增加全方宁心安神的效果。患者心慌心悸,中医讲,就是心神不安啊。龙骨、牡蛎、茯苓各30克,宁心安神的功效很强了。

最后,也是我们要说的重点,就是其中的甘草。


甘草,我们知道,性味甘平,可以益气健脾、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还能调和诸药。中医方子里,几乎都有甘草,主要还是指望它调和药性。

但是,甘草补气的效果是不容置疑,不可忽视的。甘草补气,分两大种情形。其一是补心气,对心气虚弱导致的心中悸动有效。另一个是补脾气,对脾虚所导致的食少便溏,短气乏力有效。

医案里,炙甘草重用20克,显然就是为了补益心气。如果说宁心安神、潜镇安神是治标,那么这个补益心气,显然是治本了。因为医案里的患者,心慌心悸,乏力,这些都是心气不足的表现,她心气虚啊。

当然,辨别其心气虚的根据,还有一个,就是患者的舌体胖大,有齿痕。

这就得说到中医对齿痕舌的认识了。

中医讲,舌边齿痕的产生,源于舌体胖大。舌体庞大,源于舌体失养。那造成舌体失养的原因,就是我们必须看清楚到了。一般来说,包括气虚、脾虚湿盛、阳虚和血瘀四类。

气虚型的齿痕舌,舌苔比较薄,舌质比较淡嫩,舌体胖大。脾虚湿盛者,舌质也可能比较淡嫩,舌苔白腻而厚。如果舌体胖大而红,舌苔厚腻略黄,就得考虑湿热。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舌面水滑,舌苔白腻,并有畏寒怕冷等阳虚表现,就得考虑阳虚所致的齿痕舌。另外,近些年有人研究认为,淤血阻滞,导致舌体失养,也会出现齿痕舌。患者在舌体胖大的同时,舌下静脉明显迂回,舌色暗,或有瘀斑。

就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她显然是气虚,而且是气虚里面的心气不足,最终舌体失养导致齿痕舌。心,开窍于舌啊。心气不足,很容易体现为舌体失养,胖大有齿痕。因此,通过舌有齿痕这个细节,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心气虚证。用炙甘草补气宁心,这是非常正确的。


其实,说到齿痕舌的原因,临床上也未必区别的泾渭分明。实际情况千奇百怪,找规律是很困难的。但是总体讲,气虚和齿痕舌的关系比较确切。尤其是女性到40岁左右,在经历了生产等人生大事以后,心气损耗的可能性就很大,会出现心慌、心悸、心率不齐等现象。这个时候,重用龙骨、牡蛎、炙甘草和茯苓来补心气、安心神,是一种不错的思路。而且,用于这个思路药少力专,单刀直入,所以很可能比养心汤、归脾汤之类效果明显。

总之,齿痕舌的存在,和心气不足,有密切的联系。经常感觉心悸心慌、心神不定的人,应该对此多加留意。文老师这篇文说,就简单给你讲这么多吧。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微门诊
微门诊,你手机上的健康顾问,全天24小时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