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跑去一年级上了一节课《明天去远足》。40分钟里,我遇到了好几个意想不到的情景,现在回头想想,真是太耐人寻味了。
在上课前,我给自己的要求是,要体验小朋友学习的快乐场景,关心课堂的育人功能,能够用尽量简单的方法,让小朋友们语文学得更好更快。
2
上课还没几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一位小朋友朗读出现了“漏字”情况,其他小朋友开始笑,那位朗读者,就越来越不敢当众朗读。
上课二十几分钟后,我又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一位小朋友,站起来朗读第二小节,读第一遍时,小朋友们就已经听出来了,接着,又让他感受了朗读的他一读完大家就开始笑他。我立即提醒小朋友朗读或发言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位小朋友读得不响亮、不正确,其实是因为大家在他读错了的情况下,都会去笑他。被大家一笑,他自己朗读、发言就越差了。今天开始,谁也不准这样嘲笑。这样,小朋友就一定能读得响亮,读得深情。不信,我们现在立即来听听。”
这位小朋友又朗读了一遍,这是他朗读的第三遍,果真如我期待的那样,进步非常大,堪称他最高质量的朗读了。
有时候,小朋友发言声音总是很低,那必然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就是我们老师需要去剖析、纠正,并努力营造一种有心理安全感的交流情境。
纠正一些问题,自然会让小朋友在做人、交际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活泼泼的学习必须要有的心理安全。
3
课上到第二十分钟的样子。某个小朋友就开始坐没坐样,听没听样。我用眼神提醒,不然仍然没啥作用。我一个箭步来到他桌旁,他吓了一跳,狠狠地批评了他。我看到他泪水已经含在眼框里。我一看,尽管流泪了,但他还是坐得端端正正,于是我立即赞美他的进步。几分钟后,其他小朋友还在吵,他仍然很安静地坐着,听着,我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
这位小朋友自然是越来越好,而其他小朋友也开始变得专注了。
如果说,我们只是批评一个孩子,不马上去赞美他的进步或优点,那么他的兴趣、积极性、专注都得不到培养,如果持续地激励,他就会更热衷于自己的进步。
持续地激励,特别是批评后的激励以及借激励某位带动全体的做法,一定会帮助小朋友得到长足的进步。
4
这节课,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抓住两个标点——破折号和问号,展开了朗读指导,效果不错。
而最让我觉得开心的是,我和一位男生一起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
我演爸爸,男生演儿子。我们有一个没有排练的对话。
最大的成功是,男生真的能够像生活中那样,一见到我这个“爸爸”,就喊我,并扑向了我。在后面的对话中,我们完成了模仿说话。
其他小朋友,把这个场景,用课文第一节这样的样式说了出来——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贝壳,
真的像爸爸说的,
那么多吗?
再接着,小朋友们不用看情境,也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一节小诗了。
情境创设,既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同时也锻炼了现实生活中与人对话的能力。这是一种对象式聊天的能力,值得不断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