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的凌烟阁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功臣榜了,其中15位武将以外,还有9位文臣。
他们都是唐朝初年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之前已经说过凌烟阁上的15位武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9位文臣。
1、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名列凌烟阁功臣榜第一名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他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而且在唐初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所以李世民把他放在第一位。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很早就与李世民交好。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后,长孙无忌投靠李渊开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后成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
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埋伏,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贞观元年,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并定其功劳为第一,不久又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然而由于他外戚的身份加上长孙皇后的劝说,李世民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但是李世民只要一有机会就想着提拔长孙无忌,之后的长孙无忌相继担任过太子太师、司空、太师、检校尚书令等职。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画像名列凌烟阁第一。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前任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佐新帝李治。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的权利更大,成为高宗朝初期的权臣。
他主审了房遗爱谋反案,借机害死吴王李恪,后来又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结果被诬谋反,流放于黔州,并在黔州自缢而亡,终年63岁。
2、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是京兆杜陵人,唐初名相,李世民的重要谋臣,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杜如晦在隋朝时做过滏阳县尉这样的官职,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从此便成为李世民的重臣。
武德九年(626年),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以功擢太子左庶子。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拜杜如晦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
贞观三年,杜如晦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一同辅佐朝政,在当时受到朝臣们的一致好评。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染病辞去官职,但是李世民照常给他发放俸禄,不久杜如晦去世,终年46岁。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画功臣像于凌烟阁,杜如晦名列第三。
3、郑国公魏征
魏征是唐初名臣,早年曾跟随瓦岗李密,武德元年归顺大唐,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冼马,辅佐太子李建成。魏征辅佐李建成的时候兢兢业业,曾让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杀掉李世民,可惜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所杀。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归顺李世民,贞观年间他相继担任过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等职,期间他多次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主张。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终年64岁,李世民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
然而就在魏征去世不久,太子谋反案事发,魏征卷入其中,李世民下令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还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4、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初名相,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
房玄龄出身于清河房氏,隋末天下大乱后投靠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重要谋士,屡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参谋划策,掌管书记。为秦王府网罗人才,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使其各尽死力。
武德九年(626年),房玄龄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并列功劳第一。李世民继位后,房玄龄相继担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长期在中枢任职,为唐初的各种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毅然抗表上谏,言征伐高句丽的得失。不久薨逝,谥号文昭,追赠太尉,陪葬昭陵。李世民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5、申国公高士廉
高士廉出身于渤海高氏,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舅。隋朝时相继担任过一些官职,受斛斯政叛逃高句丽事件被贬到岭南,后来依附萧铣。李靖辅佐李孝恭灭掉萧铣后又归顺李孝恭,后转投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后,高士廉历经多职,基本上都是高位,他相继担任过侍中、司空、右仆射、太子太傅等要职,还曾一度主持朝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以73岁高龄病逝,朝廷下令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于唐昭陵。
6、宋国公萧瑀
萧瑀的出身在凌烟阁诸位名臣中相对来说是比较高贵的,他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西梁时期被封为新安郡王,西梁被灭后,萧瑀入隋朝担任过内史侍郎,后来因为向隋炀帝直谏,被贬为河池太守。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后,萧瑀归降唐朝,被封为宋国公,任民部尚书。武德年间,萧瑀备受李渊信任,任内史令、尚书右仆射,总掌政务。李世民继位后,萧瑀又升任尚书左仆射。
然而萧瑀为人心地偏狭,不能容人,贞观二十年(646年),诬奏房玄龄结党谋反,遭到李世民的斥责。萧瑀在唐初六度为相,也是唐初诸臣中唯一一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萧皇后去世后,萧瑀备受打击,于贞观二十二年去世,终年74岁,获赠司空、荆州都督,谥号贞褊。
7、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虞世南比唐高祖李渊还要大6岁,南陈时期担任过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南陈被灭后,虞世南与哥哥虞世基转仕隋朝,江都之变后,虞世南随宇文化及到聊城。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虞世南又被夏王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被灭后,虞世南转投秦王李世民,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他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以81岁高龄善终。
8、渝襄公刘政会
刘政会是匈奴人,隋朝时曾担任过太原鹰扬府司马,是李渊的部下,公元617年,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参与晋阳起兵,为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贞观初年,刘政会担任洪州都督,食邑三百户。贞观九年(635年),刘政会病逝,朝廷下令追赠其为民部尚书,谥号为“襄”,配飨唐高祖庙庭。
9、莒国公唐俭
唐俭称得上是唐初的一名外交官,隋末他曾与李渊一同掌管禁军,李渊开府设官后,授唐俭为记室参军。历任司马、光禄大夫、相国府记室。李渊建唐后,任命其为光禄大夫,封晋昌郡公。
刘武周进犯中原时,李渊派唐俭等人率兵前往征讨,结果唐军大败,唐俭被俘,揭发独孤怀恩谋反之实。后李渊对唐俭大加赞赏,授为礼部尚书,封为莒国公。
贞观初年(627年),突厥颉利可汗屡犯边境,派唐俭前去说服颉利可汗。后趁两军混战之时,脱身还朝,因功授为民部尚书。唐俭晚年一直在朝中处理政事,被封为光禄大夫。后因唐俭位居高官,常与宾客纵酒为乐,却将职务弃之一边。为了谋利,其托盐州刺史张臣合购买他放养的羊,遭到御史弹劾。唐太宗念及旧情,赦免其罪,将其光禄大夫之职罢免。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唐俭以78岁高龄去世,朝廷下令追赠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襄”。
李世民时期的凌烟阁上的9位文臣,除了长孙无忌以外,其他八人都得以善终,虽然有魏征、萧瑀、虞世南这样敢于直谏的人,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犯颜直谏而给他们穿小鞋,仍然对他们委以重任,在他们的助力下,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