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晚茶 | 高翔:国际产业转移:测度与演变

文摘   2024-11-27 20:00   湖北  


核心提要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主题:国际产业转移:测度与演变

主讲人简介:高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数量经济建模与应用、全球价值链、产业转移、投入产出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国际产业转移:测度、演变及趋势》,在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Energy Economics、iScience、《国际贸易问题》《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报告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和部委好评。



主要内容

本次讲座从国际产业转移的测度方法出发,对全球产业转移的演变历程刻画、区分企业异质性的国际产业转移测度、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上下游协同选址等问题的数学建模与实证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讲座伊始,高翔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他指出国内正在面临中高端产业向发达经济体回流和中低端产业向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分流的双重转移压力,国际上全球化不确定性激增、价值链正在经历重构。这些背景表明了围绕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随后高翔从微观企业视角、中观行业视角、宏观经济视角全面地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

其次,高翔详细介绍了如何测度产业转移、区分产业转移模式、在测算中区分异质性、识别上下游协同选址四个问题。在产业转移测量方面,高翔总结了现有文献的主流产业转移度指标、全球产业转移价值测量度模型以及与测量指标相比模型具备的优势。在区分产业转移模式方面,他将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归纳为离岸生产、回岸生产、生产再离岸三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模型对应规模的测度算法,同时以2017—2023年的数据为例,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产业转移三种模式的差异。对于如何在测算中区分异质性的问题,高翔以区分内、外资为例展开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中国国内的生产活动呈现出“外资转内资”的态势,国内市场存在很强的“内资替代”效应。针对如何上下游行业识别协同选址这一问题,他讲述了一个理论框架,包括树状协同选址、链状协同选址、网状协同选址三种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它们的应用。

最后,高翔总结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数量建模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从验证其他先行指标、用结构模型预测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解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评估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经济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END

文字 | 李婷

图片 | 徐桂梅

编辑 | 徐桂梅

审核 | 崇延磊

狮山红叶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