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针线活”变为“金线活”
——记石屏县政协委员张华
1983年,张华出生在石屏县龙朋镇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父亲业余时间喜欢琢磨根雕,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她对各种艺术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1年,张华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带着追求艺术的执着梦想,在昆明向浙江麦秆画老艺人潜心学艺,又用近十年的时间四处寻访精通麦秆画、羽毛画的民间艺人,虚心求教,逐渐掌握了制作麦秆画、羽毛画的精髓。
2015年回到家乡后,张华成为石屏县最年轻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创办了“麦羽轩”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室,并利用各种展览、展会、节日、公益活动向大家展示、传承麦秆画、羽毛画的制作工艺和作品,让广大群众了解、热爱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
麦秆画、羽毛画制作工序复杂、市场和受众较狭窄。2017年,张华成为石屏县政协委员后,就开始琢磨如何让非遗技艺有效传承,同时还能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不久后,发展花腰彝刺绣技艺的想法进入了她的脑海。在州、县两级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凭着扎实的刺绣功底,四处奔走于各地,提升刺绣技艺,学习先进的运营模式。
2018年,在石屏县政协的帮助与扶持下,张华带头成立了石屏县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吸纳、培训妇女加入合作社共同创业,实现了非遗传承发展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的华丽转身,开启了传承非遗技艺助推妇女就业增收的新征程。
6年来,张华培训了2000余名绣娘,其中,800余名妇女成长为合作社里的中、高级长期签约绣娘,推动了花腰彝刺绣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妇女增收致富。
为展示石屏特色刺绣文化,张华多次代表石屏县参加云南省文博会。在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红河展区,张华携带羽毛画、麦秆画、刺绣、根雕、小配饰等500多件作品惊艳亮相,吸引了与会嘉宾和群众驻足观看。红河展区一下子成了省文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在石屏县宝秀镇幸福新村小区,开展了一场“美丽乡村·女子学堂”刺绣技能培训班。张华作为培训讲师,已经数不清到这里来讲过几次课了。“一个月就有一次几十人的培训,平时会有小范围的提升班。培训也不仅限于县里,还会到镇上和村子里,培训时我就和学员们吃住在一起,并且也不收取费用。”张华说。
“作为县政协委员,把广大山区贫困妇女通过合作社的方式组织、凝聚在一起,以刺绣为纽带,不断学习提升,共同创业致富,是我服务群众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履职的最大成就。”张华自信满满地说。
为了快速提升合作社绣娘技艺,张华精心设计刺绣技法、刺绣材料应用、刺绣图案配色、文创产品开发等刺绣培训课程,将刺绣培训的课堂搬到村子里,将刺绣技术送到家门口,前后共举办了60余期免费刺绣技能培训班,并通过“合作社+公司+绣娘”以及“统一订单、分散加工、统一收购”的经营模式,将千家万户变成刺绣产品“生产车间”,让绣娘成了当地一张亮丽名片,有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4年08月13日第08版)
作者:李芳 杨勇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