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纷纷退学,从协和到双非!退学博士:要反内卷!博士难毕业,硕士进不了大三甲,进不去就不当医生了...

文摘   科学   2024-12-09 16:36   湖南  

01

众多医学博士选择退学

上到协和,下到双非!

在医学领域,博士学位曾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巅峰。然而,随着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的发布,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大幅增加,使得这一学位的“稀缺性”光环逐渐褪去。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开始质疑:在当前形势下,攻读博士学位是否还值得?

今年,医学博士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从顶尖的协和医学院到普通的双非院校,不少博士生选择了放弃。这一现象背后,是博士生们对于学术追求与现实压力的深刻反思。

各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将2024年称为“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图源知乎

以协和医学院的一位博士生为例,他的故事颇具代表性。这位新生在入学之初满怀期待,但很快便感受到了博士生涯的艰辛。他白天忙于杂务,晚上才能抽空阅读文献,课题进展缓慢,导师的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状态让他对学术和未来充满了怀疑。经过几个月的挣扎,他最终选择了退学,理由是博士生涯的艰难与痛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另一位来自双非院校的医学博士贝贝,她的退学理由则是“健康至上”。贝贝原本对博士生活充满憧憬,但实验室的条件和导师的工作要求让她感到震惊。她描述了博士生活的高压和对身体的严重损害,最终决定放弃学位,追求健康和平衡的生活。

这些退学案例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还有更多类似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揭示了一个现实:博士学位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而是一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对于那些在退学边缘徘徊的博士生来说,他们的心声是:“如果不是为了就业,谁会去读这个博士?”他们认为,博士的价值已经与四年前的研究生等同,而读博的投入与回报不再成正比。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评估读博的意义。他们认为,与其在学术的孤独中挣扎,不如早日步入职场,抢占先机。毕竟,高端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博士学位并不能保证一切。

这些故事让我们深思:博士学位的价值究竟何在?它是否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青春和努力?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答案都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读博不再是一条单一的、必然的成功之路,而是需要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仔细权衡的选择

在这个“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博士学位,将其视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标。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学术、愿意为之付出的人,博士学位依然是一条值得追求的道路。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早日进入职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02

内卷与职业选择的较量

在医学博士退学的热议中,公众的看法呈现出明显的分歧。一方面,有人对退学者的选择感到惋惜,认为放弃博士学位等同于放弃了进入顶级医院的机会和高额年薪。例如,一位网友的评论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学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你就这样轻易放弃了?”另一位苏州网友则表示,三甲医院的招聘门槛高,博士退学意味着未来职业道路的狭窄。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退学博士们有自己的立场。一位杭州的退学博士反驳道:“为什么只有博士学位才能进入大三甲?硕士难道就不能胜任医生的工作吗?”他认为,过分强调博士学位是一种人为的内卷现象,这种内卷不仅加剧了临床专业的竞争,也让医生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

这位退学博士表示,他选择退学是为了反对内卷,即使这意味着可能无法进入大三甲。他说:“如果所有大三甲都不要我这个退学的硕士,那我大不了就不当医生了!”他呼吁00后认清医疗界内卷的本质,并希望医生的生活能够因为大家对读博的理性看待而得到改善。

在这场关于学历与职业选择的讨论中,所有博士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不要因为读博而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同时,医院的选择也不应局限于大三甲,正是大家对大三甲的追捧加剧了内卷现象。打破内卷,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希望有一天,人们选择读博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而非就业压力或随大流。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这个学科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许多人读博是出于功利性,这种痛苦的读博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们的经历提醒我们,在选择是否读博时,应该考虑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而不是盲目追求学历。毕竟,真正的职业满足感来自于个人的热情和职业成就,而非一纸文凭。让我们重新审视学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03

博士难毕业,退学一大堆

要让导师变成真正的老师

在博士教育的浪潮中,博士生退学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痛点。数据显示,我国博士生的退学人数在过去几十年间增长了12.58倍,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同样普遍存在。博士生的流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局。因此,解决博士生退学问题,尤其是改善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

博士生退学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导师的影响不容忽视。超过半数的退学博士生将学术原因列为主要退学原因,包括项目融入困难、孤立无援、导师问题等。而导师的道德品质、科研指导能力、以及与学生的关系,都是影响博士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博士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自己则被视为“牛马”,这种师生关系的异化,反映了导师角色的偏离。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必须对导师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规范。首先,需要完善导师的选聘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导师上岗的首要标准,同时严格考察其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其次,明确导师的指导职责,规范指导行为,加强指导过程的管理,提升导师的育人责任意识。此外,建立导师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导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指导能力。同时,建立导师岗位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导师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最后,严格限制导师经商行为,防止导师利用学生谋取私利。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导师能够回归教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术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博士教育不应仅仅是学术训练的场所,更应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福祉得到关注的平台。只有当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博士生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博士生也才能在学术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就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博士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学术环境,开启博士教育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学术志录
前沿的科研资讯,有料的科研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