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加工方式及包装、防腐剂等,使天然饮食中摄入益生菌的数量少。
大龄生育、剖腹产率高、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等使孩子先天益生菌获得不足或被破坏。婴儿顺产时会自然接触母体的多种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在婴儿期和幼儿期不断接触益生菌有助于促进成年免疫系统的健康和应答能力。
母乳中含有活性益生菌,而大部分配方奶粉不含有这些成分。国外研究者从母乳中分离出源自益生菌的类抗生素(细菌素),此物质能预防婴儿胃肠道感染。
居住环境不理想、污染严重、居民用水的工业化处理影响体内益生菌生长及功效。
益生菌对宿主压力状况敏感,生活快节奏、紧张和压力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降低益生菌数量。
现代饮食大量精细碳水化合物和糖类促进有害菌生长,抑制益生菌繁殖,高脂、少果蔬和杂粮的饮食削弱益生菌活性。
因为疾病过多使用药物,口服避孕药,抗生素地滥用,都在减少着益生菌数量。抗生素在带给人们感染治疗奇迹的同时,也促使细菌更聪明的反抗,这就是细菌的耐药与抗药。
“总有一天,80~90%的感染症会对所有现存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哈佛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吉波教授如是说。
旅行频繁,因各地环境和饮食微生物菌群种类、数量不同出现菌群失调,表现为腹泻等水土不服症状。
对照上面的描述,估计很多人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需要关注益生菌补充的人群了。
益生菌——你的肠道可少不了它!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个分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听到“细菌”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细菌”带给人们的也是很不舒服的感觉,很多人甚至恨不得生活在无菌的世界里。不过,近年来兴起的“益生菌”却又让父母们开始困惑:吃细菌,真可以益生吗?
益生菌到底对人有什么好处?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微生态体系,人体通过胃肠道粘膜与外界缓慢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运行。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缺乏代谢乳糖的酶,在摄入奶制品后,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全球有75%的成年人体内乳糖酶的活性有减弱的迹象,在一些亚洲国家则超过90%。研究发现,乳杆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够明显降低乳糖的浓度,产生乳酸,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益生菌进入肠道内,一方面可以在肠道内定殖,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诱发肠道免疫,并刺激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促进巨噬细胞活性,通过增强B、T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发挥特异性免疫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益生菌可以产生一些抑制肿瘤生长的代谢产物,如多糖、细菌素及乳酸等,通过抑制转化致癌物质的酶的产生。
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巨噬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性以及抑制细胞突变等方式,以及降低肠道内的PH值,刺激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致病菌毒素和致癌物质排除体外,降低致癌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正常人肠道中益生菌越多,罹患过敏性疾病的机会也就越小。益生菌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大量的IL-12,能够抑制Ig E的产生,有效地预防过敏发生。
益生菌主要通过同化作用来降胆固醇的含量、抑制胆固醇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CoA还原酶)的活性,通过益生菌的胆盐水解酶的作用,将小肠内水解后的胆盐能与食品中胆固醇发生共沉淀作用,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由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菌群紊乱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大量实验证实,通过摄入益生菌,可以有效的防治肥胖。
①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CCK,GLP-1等饱腹因子的释放,以及减少胃促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降低体重和脂肪的蓄积。
②降低胆固醇:益生菌可以通过同化作用以及共沉淀作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③调节肠道菌相:益生菌进入肠道内后,使失衡的肠道菌相正常化(厚壁菌门减少,拟杆菌门增加),降低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循环中LPS的含量,减少炎症因子,进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益生菌对糖尿病的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也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相,有益菌等附着在肠道上皮细胞上。益生菌通过吸收葡萄糖进入菌体内,减少宿主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另外,如上所述,益生菌可以降低循环中LPS的浓度,减少炎症反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益生菌好?
每次吃多少合适?
以及, 吃的时候该注意点什么?
别急,一一解答为你……
什么样的益生菌好?
用三个关键词就能概括:有效、持久、安全。
有效:是活菌,且数量足够,这样才能保证它发挥真正的效用。
持久:服用益生菌制剂一段时间后,检测孩子的肠道菌群,益生菌应该能够成为孩子肠道中主要存留的细菌。
安全:制剂中的添加剂应是安全的。比如,孩子是否对其中的某些添加物质(例如牛奶、鸡蛋、大豆等)过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即便添加剂本身是合格的,也不能算作安全。
每次吃多少合适?
建议每次吃100亿-200亿个益生菌。
这是因为在吃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因为益生菌是厌氧的,所以冲服时遇到的空气、食道和胃里面的空气、胃酸和胆汁等,对益生菌的安全都是威胁。
因此,益生菌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结肠,如果服用的量太少,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无几了,不足以起到效果。
吃的时候注意什么?
第一, 益生菌厌氧,服用时应该尽量避免和空气接触。
比如,给孩子吃益生菌时,一旦冲好就要尽快服用。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粉末状的益生菌原本处于休眠状态,遇到水就“活过来”了。此时,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干掉”,所以在它们“阵亡”前,要赶紧吃下去。
有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娃娃还太小,喝得慢,难免会有益生菌阵亡呀,怎么整?
你可以把粉末倒进小勺里一点儿,冲上水,这也就是“一口”的量,然后给孩子迅速喝下去。
之后再冲下一勺,反复几次,一包益生菌也就吃完了。
温馨提示:即便是干粉末状的益生菌,保存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和空气接触,因为空气中也有水分呀,保不齐还是会让益生菌失效。
第二, 益生菌怕烫,冲水时水温不要超过37℃。
作为活菌,且又在人体内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和人类肠道正常温度相近,大约是37℃。
所以,冲益生菌制剂的水温,最好不要超过37℃,不然益生菌就被烫死了~
第三, 益生菌不要与抗生素、思密达同食。
抗生素是杀细菌的,而且是个“盲人杀手”,不分好细菌和坏细菌,是细菌就杀;
而益生菌也是细菌哇,所以抗生素和益生菌同食,结果就是——
没被空气杀死、没被热水烫死的益生菌,好容易到了肠道里,被抗生素搞死了……
▶注:仅为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