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生贡献给了师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在传染医疗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百年岁月里,第一师医院老专家马玉梁经历过风风雨雨,对于长寿的秘诀,他说:“心中要有太阳,太阳就是信仰,有一颗爱党爱国的心,体恤百姓,造福患者。”
用情怀践行医者使命
“一干就是一辈子”
马玉梁来到第一师医院工作后,就再也没离开过。
“当时,医院条件很差,外面下雨,病房里就是一地的雨水,晚上我提着马灯,踩着水,高一脚低一脚地查房。如果遇到患者死亡,我就和同事抬着担架去太平间。”
1960年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对维吾尔族夫妇抱着2岁的儿子到医院求治,当时患儿口内白痰较多,呼吸困难,面部紫绀,呈昏迷状态。马玉梁诊断患儿是白喉病,若不及时抢救,患儿可因窒息而死,便立即联系外科,给患儿做了气管切开术,解除了患儿的危险。
在马玉梁的带领下,医院打赢了与白喉病的“遭遇战”。
1972年5月,一个叫秦平的12岁女孩得了尿素症,秦平的爸爸恳求马玉梁救救女儿,秦平虽然濒临死亡,但是眼中的光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让马玉梁心头一紧,便精心给秦平治疗,最终秦平痊愈,长大也学医了,后来还结婚生子了。
“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是医生应有的天职和精神。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浓浓的医患情深深融入马玉梁的血液,成为他始终不变的执着追求。
马玉梁是当时医院唯一能用拉丁文写病历的医生,他主动教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拉丁文;马玉梁会拉小提琴和二胡,他就教大家唱歌,指挥大合唱,带领大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
医院同事们都知道,听诊器不是被马玉梁挂在衣服里,就是握在手心里。这样,马玉梁给患者用听诊器时,就不是冰凉的,他用温暖给患者带去阳光。
正是拥有一颗关怀备至的共情之心,时刻将患者的疾苦铭记于心,他因此成为患者口口相传的“好医生”。
1983年,马玉梁到上海某医院进修,医院见他医术精湛,想调他过去任职,面对高薪和高职位,马玉梁说:“当地老百姓更需要我。”婉拒了医院的邀请,但医院仍执意留任,马玉梁悄悄从上海回到了第一师医院。
“第一师医院于我父母不是写在纸上的历史,而是他们的一生。”提起在临床一线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马焰动情地说。
与传染病防治“交手”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