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震学 | 五湖四海的地震文化(2)

文摘   2024-11-19 16:08   安徽  

qu

wei

di

zhen

xue

中国地震学会—地球科学科普栏目

地震科普—五湖四海的地震文化





看天上的星星尽显光辉

赏地下的河水肆意奔流




1、五湖四海的地震文化

1.3  宣传教育

1.4  走上共同奋斗的道路



灾难有多大,人有多坚强。

减灾始于学校。

—地震谚语

1.3 宣传教育


◆ 现场照片

地震发生后, 公布某些现场灾情是必要的, 有利于动员社会, 提高对震灾的认识。
国际上有几张高引用率的震灾现场照片(图1-10)。其中《母亲》拍摄于2003年12 月伊朗巴姆郡6.6 级地震后,头部鲜血未干的母亲强忍泪水,急盼亲人的消息,双眸黝黑闪光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妻子》拍摄于2004 年12 月的印度洋海啸,倒在海滩的妻子极力想挽回逝去的丈夫,十指分开的双手是伸向苍天追讨,还是在向你我询问?其他几张照片,既有儿童被保护或遗弃,也有母亲欲哭无泪的悲伤,都刻骨铭心地提醒着所有人:
这就是地震,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应对的灾难。

中国

海地

伊朗

伊朗

中国

印度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 图1-10 国际上引用率较高的震灾现场照

美国博物馆保存着100 多年前旧金山地震时的市长令(图1-11),用中英文张贴,简单明了地告知了人们地震时应该做什么、禁止干什么、政府要怎么办,此类做法延续至今。

图1-11 地震当日发布的市长令(美国)
除特殊情况外, 地震的应急救援主要由专业队伍承担( 图1-12)。照片《决不放弃》里的搜救队员在黑暗中显得那么孤单(图1-13),但挽救生命的决心粉碎了万重磐石,换来新生。没有什么比现场的真实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彰显人性的光辉、团结的力量。
没有什么比现场的真实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彰显人性的光辉、团结的力量。

图1-12 中国地震救援以及与联合国对应机构的臂章

图1-13 决不放弃(张建,2017)



◆ 弘扬的重点

地震时分,邻里间的自救互助、重建家园的信心,是抗震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近代历史中,欧洲最严重的震灾有两次:1755 年葡萄牙里斯本8.7 级大地震,9 万余人死亡;1908 年意大利梅西纳Mw7.1 地震,约10 万人死亡,灾情程度比我国2008 年汶川地震略高。国王、教皇、军队和各国救援队伍都投入抗震救灾中。令人感叹的是,在欧洲艺术作品里有过国王和元首在灾区肩抬担架、照顾伤员的场面(图1-14),但既无灾民向救援者敬礼、致谢之类的内容,也没有出现过把地震之日称为“感恩日”之事情,尽管这在现实的生活里会存在

图1-14 地震现场:1884 年西班牙国王救助伤员,1908 年意大利国王抬担架(王后旁边者)

为什么?这与道德原则、价值观念有关。
统计表明,70% 以上(有些震例高达80%)的遇难者都是在强震后的几小时内丧生的,有效的、高比例的施救也是在这个时段内由邻里间的救助完成的。“抢救伤者、帮助弱者”属于文明社会的道德底线,人性正义感的最低准则。受难的百姓已经丧失了亲人和家园,有幸生存的人理所当然地要施以援手、无需歌功颂德。因此,抗震救灾所弘扬的重点不会是救援者,而是受难者们顽强斗争的崇高精神、舍己救人的英雄,要让他们永远彪炳史册。
地震纪念馆里,严禁任何有损于死者尊严、贬低人格形象的艺术作品,隐含着对逝者的永恒尊重和深切悼念,认真地树立文明的社会风气。


◆ 铜版画和油画

图1-15 所示为三四百年前的画作,左图描绘了1627 年西西里地震时,大众在翻开的大钟里救出来一个怀抱玩具的小女孩,远处正抢救着一位老妇;右图是1755 年里斯本地震时,邻里们冒着危险在抢救一个女孩。这些救援都不是命令而为,是人性的正义使然。此类艺术品,一直在意大利和里斯本的博物馆里展出,供人瞻仰

图1-15 1627年西西里地震(左)和1755年里斯本地震(右)时,邻里抢救一个小女孩

1883 年7 月29 日意大利Casamicciola 发生地震,逾2300 人死亡。意大利画家R Morgari 在次年完成的《1883 年地震后的一幕》(图1-16),描述了一个家庭生离死别的动人情节:活泼女儿的青春年华被刹那间的地震粉碎,父亲急迫地呼唤着她、安慰着她,心口紧贴着女儿的小手不忍放松,母亲和弟弟悲痛欲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间亲情。1976 年7 月28 日唐山发生7.8 级地震,逾24 万人死亡。女画家周思聪把现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情景收入笔下(图1-17),小孩子们围绕着“解放军阿姨”上课学习,让观众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熟悉感和亲切感,朗朗地童声吹散了阴霾,人定胜天的精神涌起热血!

图1-16 1883 年地震后的一幕(R Morgari,1884)

图1-17抗震小学第一课(周思聪,1976)



◆ 漫画

近年间,南亚次大陆最严重的震灾有3 次:2004 年12 月印度尼西亚Mw9.1 地震海啸;2005 年10 月巴基斯坦克什米尔Mw7.6 地震;2015 年4 月尼泊尔Mw7.8 地震,全部发生在欧亚地震带,且都有国际救援队伍的投入。

漫画家拿起了手中的武器。

2005 年巴基斯坦地震,使7.9 万人遇难、330 万人无家可归,10 月5 日被定为巴基斯坦的“地震纪念日”。美国著名的时政漫画家、普利策奖获得者Mike Keefe在10 月12 日发表了漫画,辛辣地讽刺了布什总统的访问。大批记者、摄影师、保镖和随从在灾区现场作秀:“我们帮忙来啦。请找几个孩子让总统拥抱一下吧!”(图1-18 左)

2015 年的尼泊尔地震,日本画家Manjiri 现场作画《我来保护你》,在地震危难时刻哥哥紧紧拥抱着妹妹,两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生死与共(图1-18 右)。

两种拥抱,天壤之别。

图1-18 两种拥抱(左,Keefe;右,Manjiri)


1.4 走上共同奋斗的道路


◆ 挂图

美国专业部门挂图的科学水平更高一些。他们介绍了地震学简史和地震波特点(图1-19),涉及胡克定律、泊松理论、米尔恩地震仪的发明等学术问题,也谈及了旧金山地震、关东地震、唐山地震等重大事件,直至最新的科研成果。


图1-19 地震学简史和地震波(美国USGS) 

◆ 电影

1906年旧金山地震之后,近些年的地震电影片越来越多(图1-20),如《日本岛的沉没》、《2012》、《星球大战》、《流浪地球》等国际流行的大片, 几乎都要把地震作为重头戏来吸引眼球。当然, 通过电影了解房屋破坏和次生灾害的过程,也是有益的。

图1-20 各国发行的地震电影

◆ 邮票

发行地震周年的纪念邮票是国际上的一种通常做法。图(1-21) 给出了塞浦路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对地震周年的邮票, 也有纪念地震20 ~ 30周年(南斯拉夫、亚美尼亚)、50 ~ 80 周年(马其顿、日本)、100 周年(意大利),甚至纪念地震250 周年(葡萄牙)的邮票。
有一些特种邮票, 例如法国(2011)和中国香港(2015)为张衡和地动仪发行的纪念票, 宣传了中国在地震学上的贡献。希腊1953 年的邮票是为了募捐,要修复遭地震损坏的一座中世纪的钟楼。

图1-21 各国的地震邮票 

◆ 雕塑

2017 年11 月13 日,伊拉克哈拉卜贾(Halabja)发生7.3 级地震,近400 人丧生、7000 余人受伤,联合国迅速组织了各国力量予以救援。震后建立了纪念碑,它的造型十分奇特(图1-22),一个躯体伸出了气贯长虹的5 只臂膀,柱体上镌刻着两河文明的楔形文字,淋漓尽致地倾诉了五大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意志和情感。
总之,地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团结起来,战胜地震。

图1-22 地震纪念碑(伊朗,2017) 




图文来源:《趣味地震学》


-END-

蚌埠市应急管理局
负责发布蚌埠市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