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
《鲁峻碑》是刊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的一方碑刻,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又称“司隶校尉鲁峻碑”和“鲁忠惠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济宁博物馆。
《鲁峻碑》为东汉鲁峻的墓碑,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碑首为圭形,有圆穿。碑额竖刻2行阳文隶书“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字径7厘米。碑阳17行,每行32字,共544字,字径4厘米,记载了鲁峻的生平事迹。碑阴刻捐资立碑的门生故吏题名3列,下列已磨灭,现存2列,每列21人。其书法方劲、厚重而丰腴,兼有萧散、古逸之致,字有大有小,欹正相生,布局活泼可爱,碑阳与碑阴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阴古朴自然,尤多天趣。
明郭宗昌《金石史》谓其“书法峭峻古雅,第小开魏人堂室,然自是汉格”。清万经云:“字体方整匀净,凡勒笔、磔笔、超笔、挑起处极丰肥,开元诸家似效其体。”杨守敬《平碑记》则谓:“丰腴雄伟,唐明皇、徐季海亦从此出,而肥浓太甚,无此气韵矣。”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云:“临写时应防波画起笔处逆锋侧露,笔致一味重浊而流于唐隶的庸俗风气。”诸多真知灼见的评论,真实客观地评述了《鲁峻碑》对后世书风所产生的影响。
【1】(碑额)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
【2】君讳峻,字仲巗,山阳昌邑人。其先
【3】周文公之硕胄,□□伯禽之懿
【4】绪,以载亐祖考之┘铭也。君则监营
【5】谒者之孙,修武令之子。体纯和
【6】之德,秉仁义之操。治《鲁诗》,兼通
【7】《颜氏┘春秋》,博览群书,无物不栞。学
【8】为偄宗,行为士表。汉□始仕,佐
【9】职牧守。敬愘恭俭,州里┘归称。举
【10】孝廉,除郎中、谒者、河内太守丞。
【11】丧父,如礼。〔辟〕司徒府,举高苐,侍
【12】御史、东郡顿┘丘令。视事四秊,比
【13】纵豹、产,化行如流。迁九江太守。
【14】□残酷之刑,行循吏之道。统政
【15】□┘载,𥡻若清风,有黄霸、召信臣
【16】在颖南之歌。以公事去官,休神
【17】家衖,未能一朞,为司空┘王畼所
【18】举,征拜议郎、大尉长史、御史中
【19】丞。延熹七〔年〕二月丁卯,拜司隶
【20】挍尉,董督亰┘辇,掌察群僚,蠲𥿳
【21】举大,榷然疏发。不为小威,以〔济其〕
【22】仁;弸中独断,以效其莭。案奏
【23】□┘公,弹绌五卿,崋夏祗肃,佞秽
【24】者远。遭母忧,自乞,〔拜〕议郎。服竟,
【25】还拜屯骑挍尉。以病〔逊〕┘位,守疏
【26】广止足之计,乐于𨹧灌园之㛃。
【27】闭门静居,琴书自娱。年六十一,
【28】熹平元年□┘月癸酉卒,朙年四
【29】月庚子葬。于是门生汝南干商、
【30】沛国丁直、魏郡马萌、渤海吕图、
【31】任┘城吴盛、陈留诚屯、东郡夏侯
【32】弘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游夏
【33】之徒,作谥宣尼。君事帝┘则忠,临
【34】民则惠,乃昭告神朙,谥君曰忠
【35】惠父。〔息叡〕不才,弱冠而孤,承堂
【36】弗构,𣂔薪弗┘何,悲蓼莪之不报,
【37】痛昊天之靡嘉。頫企有纪,能不
【38】号𦸻,刊石叙哀。其铭曰:┘
【39】巗巗山岳,礧落彰驳。棠棠忠惠,
【40】令德孔㜰。命□时生,雅度𪪺绰。
【41】允彣允武,厥姿烈逴。┘内怀温润,
【42】外撮强虐。督司亰师,𥡻然清𨗿。
【43】当□绲职,为国之榷。匪究南山,
【44】遐迩忉悼。┘凡百君子,钦谥嘉乐。
【45】永传𥩶龄,㬇矣旳旳。
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墓志滥觞于秦汉之际,发展于魏晋,完善于北魏,兴盛于唐,延续至明清,经历了由砖造墓志到石刻墓志,由碑形墓志到方形墓志的发展历程。
墓志始于秦汉,发现最早的有秦劳役墓瓦志和东汉刑徒砖志。秦汉之时,墓志少见亦全无系统。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提倡俭朴、薄葬,禁止树碑为个人立传,一般的士大夫阶层遂将死者的生平及歌颂文辞镌刻于一较小的石面上,此石置棺内随葬,后经出土,称为墓志。有的文辞用韵语结尾的称"铭",也称"墓志铭"。墓志的书法往往能体现当时的书法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关于它的起源,纵说纷繁,但墓志铭真正成为一种文体应该始于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会·墓志铭》书中就这样认为,比较可信。
明代徐师曾在《文本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记(文)或碑铭的。
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它开始是刻(或铸)在铜鼎上;以后也刻在石碑、金属板等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引申借鉴,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文体。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有《铭箴》篇;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中有班固等人的铭文五篇;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至今传诵。
铭文精短活泼,或用骚体,或类五、七言诗歌或似佛家倡语,或同警世格言,妙语珠玑而不浮华,蕴藏哲理而不晦涩。这是墓志铭及其它座右铭在记功、记物等铭文的特色。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袁可立)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