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云县政协委员杨天龙:谱写民族文化传承新篇章

时事   2024-11-20 21:02   云南  


谱写民族文化传承新篇章

——记云县政协委员杨天龙



杨天龙出生在云县一个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的小山村,在永不熄灭的彝家火塘边,耳闻目睹世代传承的打歌,民族歌舞的旋律在他的身体里“流淌不息”。


杨天龙高中毕业后,如愿考入云南省艺术学校学习。学成后,他带着对艺术的追求,随云南省民族文化艺术团到湖南长沙、陕西西安、广东湛江等地展演三年,在展演过程中,他极力把家乡特有的民族文化推介给观众,让更多的人知道云南、了解云南的民族文化。后来,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家乡民族文化,他毅然回到家乡,研究和传承彝族文化。2014年,杨天龙创办了“传习馆”,一边开展音乐培训,一边传承彝族打歌。通过不懈努力,如今,杨天龙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临沧市彝学研究会会长、云县音乐家协会主席、云县彝族学会会长、云县宝宝音乐馆艺术总监。


多年来,杨天龙组织、主办、承办或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展演活动60多场次。创建了地方原创歌曲演唱组合——阿卓山组合,创作地方民族音乐、传播打歌文化。先后打造了俐侎人美食文化传承点、彝香核桃油生产传承点、香堂人打歌传承实践基地,编印临沧市彝学会会刊《临沧彝学》两期共50多万字200多张图片。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天龙先后受邀到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学并开展云县彝族香堂人打歌传承教学;杨天龙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社区、进公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组织开展20多场公益文艺创作和公益传承活动,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


为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农村,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杨天龙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积极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时代最强音,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他带队先后编创《朋友来了啊呔呔》《边疆人民心向党》《和谐打歌献给党》等地方原创歌舞节目10余个、民族广场舞2部,拍摄歌曲MV3部。他主创并指挥的云县少儿合唱歌曲《赶马阿哥》,两次入选原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少儿合唱节”展演;创作的歌曲《火车开进我家乡》入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平台展播,铭记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刻;他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所创作的歌曲《我们都是收信人》,获得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全省宣传系统“双月赛”二等奖;创作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催人奋进,增强了全县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信心;创作的《帮扶之爱》表达了对对口帮扶云县的地方和单位的感谢之情;云县政协发起创作的《协商在基层之歌》,反映了云南政协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创作的《携手向未来》凝聚了云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望;创作的《绿美家园》谱写了云县绿美建设的新篇章。付出总有收获,2021年,杨天龙获得临沧市“民族音乐创作推广大师”荣誉称号。


杨天龙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不断挖掘培养演唱人才、创作人才和乐器演奏人才,部分学生已经获得国家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九级、十级证书,有的学生已经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专业比赛的奖项,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种下了颗粒饱满的“种子”。


“一路走来,是大家的鼓励让我坚持自己的梦想,特别要感谢市、县政协为我搭建了平台,让我能站在更高的平台去学习和思考,我将进一步植根于民族文化研究和传播,为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增色添彩。”杨天龙说。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4年08月20日第08版)

作者:曹光纪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