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纳西族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铁索桥

时事   2024-11-26 19:53   云南  

1200多年前,位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西北180公里的塔城关金沙江上曾经有座铁索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度最大的铁索桥。


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其铁桥上下及昆明、双舍,至松外以东,边近泸水,并磨些种落所居之地。”唐代初年,纳西族就定居在塔城上下金沙江(古称磨些江)两岸,这一带江流平缓、江两岸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当时的纳西族已经有了高超的冶铁技术,《新唐书》卷222中记载,“磨些蛮”制造的铁剑“状如残辫,有孔旁达……饰以金,所击无不洞”,纳西族称这种兵器为“铎鞘”。纳西族从湟河流域往南迁徙,要越过千百条大江大河,很早就积累了过河架桥的丰富经验,在唐初,云南各兄弟民族称纳西族为“笮都夷”,“笮都”一语,实为纳西语“桥边”之意。《太平寰宇记》卷80亦说:“自《汉书》以下置州郡图籍,凡音笮者,即土夷人于大水之上置藤为桥,谓之笮,故日“邛笮”。唐代纳西族定居在塔城关上下、金沙江两岸,深感金沙江阻碍了两岸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给生产、生活、物资贸易带来诸多不便。在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纳西族联合金沙江两岸各民族,发挥纳西族善于架桥和先进的冶铁技术,选择塔城关下金沙江较窄、江水平缓的地方架设铁链桥。他们先打造巨大的铁环,然后一环连结一环,连成几十米铁链;接着在金沙江两岸石壁和磐石上作石孔,先架藤桥,再将铁链依附藤桥上拉直,一根根固定在石孔上,铺上木板,一座最古老的铁索桥就建成了。


塔城桥的建立,成为云南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塔城成为茶马互市的繁荣之所。藏族的骏马、山珍、皮货、药材源源不断运到云南,再转运往内地。云南的茶叶、铁器,四川的丝绸,通过这里大批运往西藏等地区。在塔城茶马互市的带动下,丽江的巨甸镇(唐时为巨津州)、丽江古城很快成为藏族同汉、白、纳西等民族贸易的中心,这些地方日渐繁华昌盛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塔城很快发展成为战略要地,西藏地方吐蕃势力扩张到塔城铁桥,并于唐朝天宝十年(公元737年)在铁桥城置都督府。南诏在中央王朝支持下,也将势力发展到塔城,并建塔城关。南诏和吐蕃在这一带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贞元十年(公元774年)南诏异牟寻破东西两城,斩断铁桥。”(樊绰《蛮书》卷六记载)塔城铁桥建成到被毁,存在一百多年时间。当然,纳西族先民建造的铁索桥,并不只有塔城一处,据史料记载,唐代以来,纳西族和各族群众先后又在长江第一湾下游的树底、梓里、石鼓镇建造三座铁索桥,使在长江第一湾环抱中较封闭的丽江,三面天险变通途,自古繁荣昌盛。


丽江纳西族建造的铁索桥,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著名桥梁专家潘洪萱先生说:“我国是较早出现铁索桥的国家……它的建造至迟不会晚于隋唐时期。”我们从大量史料和实地采访中发现了塔城铁桥建于唐朝调露二年(公元680年),被毁于公元794年。塔城铁索桥比英国(公元1741年始建铁索桥)、比俄国(公元1824年始建铁索桥)都早1000多年!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5月06日第05版)

作者:张信 洪卫东

编辑:何健美

二审:张居正

终审:张莹莹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