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智能时代,大学何为”,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必须回答好的“国之大者”、灵魂之问。
聚焦兴国强师,打造未来“新师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作为北疆师范教育的领军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具有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厚基因和天然使命。当前,学校正高位谋划、主动担当,把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确定为学校改革发展主战略,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大学治理等方面的系统布局和创新实践。下一步,将致力于打造智慧师范、未来师范,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加快建立大规模个性化的智能教育方式,探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时代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具有高水平数字素养的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聚焦特色一流,擘画学科“新范式”。特色是高校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基础扎实、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有教育学、数学、物理学等11个一级学科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等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学校按照聚焦主业、服务需求、培育高峰、融合创新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交叉融合学科群,全面支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同时,大力加强“超学科”的探索和布局,力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积极构建人工智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安全”“+能源”“+农畜牧业”等多维度应用场景。
聚焦英才兴蒙,构建人才“新生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内蒙古师范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以超常规举措强化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布局,成功引进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与国内一流大学深度合作,组建了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团队,逐步构建起人才“新生态”。按照学校的战略布局,未来将更大力度引育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建成集学科交叉、智能教育、人才集聚、学术研究、平台培育、合作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大厦”,切实让人工智能人才成长拥有最优生态。
聚焦先天优势,引领行业“新突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全力打造“世界算谷”“世界智谷”,建有全国最大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全国最大的云计算园区、亚太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数据存储算力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青城之光”超算能力位居全国第四;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把内蒙古师范大学办学驻地和林格尔新区设为网内核心节点,这为学校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下一步,学校将充分依托内蒙古区位、政策与资源优势,建设好、运用好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及其算法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大专项,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示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实践等重点领域有组织集成攻关。同时,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首发地,深化校地、校政、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聚焦科技赋能,领跑发展“新赛道”。不久前,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内蒙古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个重要教育和学术机构。这些机构全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是学校优化学科布局、数智赋能教育的关键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性布局,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助推教育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全力支持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及内蒙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助力内蒙古师范大学领跑发展“新赛道”。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创新,我们将努力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实施和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校对 | 高丹
校审 | 斯云宝乐尔
复审 | 张慧儒
终审 | 包双成
来源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