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需要客观理性讨论,不需要煽风点火乱视听

财富   2024-10-23 18:56   北京  


前不久,一个主角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的演讲视频,被掐头去尾,突然上了热搜。


为什么说是“突然”?因为这个演讲,发生在今年5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当时没引起什么声音,时隔四个多月后,突然莫名其妙“火了”。


为什么会“火了”?因为孙凝晖在演讲中分析中外芯片产业的差距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提到国内不应该只有华为的封闭垄断模式,还要走出一条更开放的产业路线,鼓励产业界多元化发展。


孙凝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为是中国科技领域的优秀企业,都是自带流量的身份和背景,这段言论也很快被贴上了“院士攻击华为”的话题标签,在网络发酵,更有网络大V编织起阴谋论,暗指背后牵涉利益,博人眼球。


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爱国情怀”也因此被点燃、裹挟,冲向了院士及他背后的中科院、高校……

院士到底是不是在攻击华为?


看过原版演讲视频就很容易理解,孙凝晖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华为在技术发展上采取了一种封闭式、垄断性的模式,将技术和利益集中到一个企业内部,实现端到端的控制,进行最大化发展,弊端在于整个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命运押在一家企业风险巨大,在华为被美国制裁期间,这种封闭式模式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整番演讲,实际上既肯定了华为发展模式的优点,也提醒了潜在的发展风险,更强调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仅仅依靠华为一家还不足够,还需要更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模式,需要整个中国科技创新界和更多企业发挥力量。


也就是说,这番发言的核心,是着眼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前路,提醒我国优秀企业正视差距,实事求是面对自身创新、发展的风险,脚踏实地寻找突破的打法。


言至于此,这个热搜,就是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口水混战:少数网民被裹挟得不明就里,相关企业和人物被挑唆得深陷其中,蹭流量者玩得风生水起,别有用心者看得暗自窃喜。


愚者盲目跟从,智者抬头看路。过往及将来,网上类似事情不少见,这一次的故事背后,同样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探讨,需要厘清。


其一,一位研究计算机科学近40年,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敢于向科技产业、企业发出提醒,不是坏事,将提醒的言论曲解为指责、攻击,无异于拒绝不同声音的封闭狭隘。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没有任何一个产业、一家企业、一种模式能永远完美地适配所有需求与变化,那些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正视利弊的声音,不嫌太多,只嫌太少。


近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飞跃,成长起了一批站在行业前沿的企业,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产业贸易日新月异,中外科技创新差距仍存,企业发展不进则退,需要关注的、提醒的甚至有点刺耳的声音。


其二,技术问题理应聚焦在技术范畴内客观理性讨论,既然话题是技术模式开放封闭与否,那就辩技术路径,但某些网络大V利用技术认知门槛裹挟网民情绪,刻意将技术讨论扯进商业竞争,大发阴谋论,让不明就里的网民被带节奏转成骂战,纯属博流量没下限。


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国外阵营里,芯片有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AI框架有TensorFlow、PyTorch等,大模型有OpenAI的GPT、谷歌的Gemini等,公有云平台有微软、亚马逊在做,这也是时至今日美国依然能够对我国动辄进行高强度封锁打压的强大产业基础。


所以,需要建立起一个普遍认知:在网络上“重拳出击”“互扯头花”,并不能提高我国科技产业、企业实力;在现实中鼓励不同技术路线、支持不同发展模式,广泛开放生态建设,才能真正“百花齐放”,实现我国科技突破进展。


其三,把产业正常讨论带歪至科学家与企业家对立的层面,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比如一些自媒体账号,推波助澜“网暴”中科院、高校这些“学院派”,一些网络大V甚至发出“中科院的人哪懂人工智能”“那帮院士的水平还不如我”“中科院、学院派、高校都是信不过的”等言论,很难不影响公众对科技创新研究的理解与尊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已经有近800家实体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里面包括了大量的芯片、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卫星遥感等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


在此情况下,尊重、支持科学界的先锋探索,鼓励、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紧密交流,加快、加强产学研用各界的跨界合作,才是有利于我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明智之举。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拿起麦克风,面对的就不再只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网络不仅会放大讨论声量,更会扩大讨论所带来的影响。一旦网络讨论失去客观与理性,无脑的贬损或吹捧就会形成“骂杀”或“捧杀”,最终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犹记得七八年前,我国一些科技企业在全球崭露头角、收获无数赞美的同时,开始暗自担心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赞美会发展成“捧杀”。果不其然,没过两年,越来越声势浩大的“自来水”不但让企业引起不少网友和消费者的反感,更因技术水平被网络过多曝光,被美国盯上,至今未摆脱影响。


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国科技产业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夹枪带棒、煽风点火的起哄者,而是时刻警醒、直言不讳的点灯人。前者往往蒙蔽企业双眼,给产业发展添乱,后者过滤浮夸和虚华,为产业前行鸣笛避坑。


更何况,某些科技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存的事实摆在面前,作为产业主体,中国科技企业要接得住赞美和肯定,更要听得进提醒和批评,正视发展潜在风险,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开放”是当下及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圈地自萌”不利于科技创新,封闭言路不利于优秀企业进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学研用各界合力,上下游广泛开放合作,整个产业的繁荣、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突破提升,尤为可期。

财经国家周刊
国家财经决策智囊,国民投资消费顾问!\x26lt;瞭望全媒体传播矩阵品牌\x26g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