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校日回顾|西浦校园故事 相约与你共读

文摘   2024-11-24 17:34   上海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17日,首个“西浦附校日”如约而至。


“西浦附校日”是我们推出的一项新型活动,将作为长期项目周期性开展。在这一天,西浦附校面向全社会开放,通过一系列故事、对话、体验与互动,让更多人有更多机会走进校园,阅读我们的教育故事,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


首期活动吸引了数百组学生、家长、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天的点滴瞬间。


点击阅读:

《11.17西浦附校日开放|校园故事,欢迎来读》


早晨的校园,比平日更多了一份热闹与期盼。八点半不到,已经有不少访客陆续步入校门,在签到处领取指引折页和活动资料。



在第一学术报告厅举办的主宣讲会上,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助理董超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西浦附校日”的举办目的和活动规则,诚挚欢迎每位来宾开启“阅读模式”,感受西浦附校的教育故事。


宣讲结束后,大家依次前往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一场沉浸式的阅读正式开始。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助理董超先生致辞




01

专属导览路线

沉浸式漫步校园


校园导览,是“走读”西浦附校的一种特别方式。


在各学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沿着学部专属定制路线,深入走读这所校园的故事。从教学楼到体育馆、宿舍区,从水上运动中心到自然营地,老师们的讲解串联起校园空间与教育实践。一路上,交流声此起彼伏,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生活细节,大家关心与好奇的问题都被一一解答。



在自然营地,大家看到自然菜园里孩子们精心呵护的蔬菜瓜果,有人停在生态池塘边,阅读导视牌上的介绍,低声讨论这片“生态水域”的修复过程。导览老师介绍:“这里的一草一木、随处可见的作品或装置,都是同学们自主讨论、设计完成的成果。”



行至心理树洞区域,这里或许是这天校园里“最安静”的地方。来者可以写下心事,将纸条投入树洞;自然之声冥想角摆放着雨棍、天然果实音束和手碟等音疗乐器。轻轻摇动雨棍,或敲击手碟,空灵的音色与自然的白噪音融为一体,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交谈,静静感受片刻的安宁。



也有朋友选择自己在校园里走走,各处的导视牌和扫码可读的内容,藏着学生的创意与思考。校园本身就是一本“开放的读物”,随时可以翻开,随处都有故事。





02

多维对话

探索教育的可能


西浦附校日的一大亮点,是围绕教育展开的四场主题对话。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学长导师、附校教学和学生代表,四个视角,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苗绘博士的分享中,她从“中国动画发展”的角度切入,通过经典作品《大闹天宫》到近些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发展轨迹,回顾了中国动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技术革新和叙事创新迈向国际舞台的历程。


苗博士指出,动画,这一深受大小朋友喜爱的艺术形式,不仅为人们带来无数欢乐,更是一种跨文化沟通的语言,它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全球化语境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



西浦附校学长导师会长俞智源博士结合自身参与课程研发、学术项目及社团活动的经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西浦附校学长导师项目。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这一项目搭建起大学与附校之间的独特桥梁:从院系合作到特色课程研发,从课程教学支持到社会实践项目策划,再到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的关注,学长导师们用行动让这些连接更具体、更有温度,帮助基础教育学段的学生找到热爱与方向。在场的中学生和家长,尤其是即将面临升学选择的同学,在听后倍感共鸣,表示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西浦附校王国红副校长作为本次附校教学故事代表,则用一个个教学实践的案例,展示了因材施教的力量。她分享了如何在课堂内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通过个样化的教学设计放大他们的潜力,让每一份独特都能被看见。



而学生故事专场,九(6)班夏妙琪、九(7)班郭睿颖,以及八(6)班吴彦欣、八(8)班郑涵文四位学生代表,以他们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展现了附校学生多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可能性。





03

从体验到感知

让学习自然发生


丰富的互动体验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访客参与。从工坊体验到园艺课堂,从森林探险到马术中心,在真实有趣的活动中,教育变得鲜活可感。


在民间艺术工作坊,大家体验了云南甲马木刻版画拓印技艺,每位参与者最终都完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融合的独特魅力。



香樟林中自然掉落的树枝,被孩子们精心打磨、组装,就变成了一支支独特的铅笔。不少家长也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体验双手做工的乐趣。



不远处的园艺课堂则为热爱自然的朋友提供了动手种植的机会。大家亲手种下葡萄风信子,了解球根植物的生长知识。细心覆土、浇水,孩子们认真地对着盆栽挥挥手:“春天见。”期待明年春日的花开!



与此同时,森林探险为爱冒险的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小小的挑战。他们穿行在高高低低树木间,寻找隐藏的自然奥秘。“这只小鸟我在书上见过!”一个孩子指着停在枝头的鸟儿兴奋地低声说道。这一刻的大自然,无疑是最生动的课堂。



马术中心成为了当天的热门打卡点之一。“马儿故事”体验让许多人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温顺而优雅的动物朋友。抚摸、喂食、散步,还有幸运儿“抢”到了限量开放的骑乘名额,第一次坐上马背的全新体验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04

市集时光

品味收获与匠心


除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我们还有熙熙攘攘的市集。这里汇聚了自然农场的丰收成果和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为冬日的校园更添一份热闹与烟火气。


农场市集摆满了孩子们亲手种植的红薯、毛豆、大米;特别供应的南瓜粥散发着香甜的气息,让人不禁停下脚步,端起一碗,暖了手心,也暖了心头。一位父亲买下一袋蔬菜,笑着说:“今晚就尝尝这份‘劳动成果’。”



在非遗市集,缂丝、制扇技艺等摊位吸引了众多朋友驻足。匠人现场演示了缂丝制作的关键工序,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一根根丝线在经纬间穿梭,惊叹于织机上凝结的技艺与耐心。



感谢参与本次非遗市集的西浦附校非遗课程导师,让这些传统手工艺走进校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文化传承的窗口。


课程

级别

参与导师

非遗项目二: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国家级

工作室成员

陆冬芳老师

非遗项目三:

缂丝技艺

国家级

曹美姐

非遗项目五: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国家级

工作室成员

贺子松老师

非遗项目六:

国画颜料技艺

国家级

仇 骏

非遗项目七:

澄泥石刻

省级

张 涛

 非遗项目十:

制扇技艺

国家级

包 军


边走、边读、边看、边体验,不亦乐乎。临近中午,闻到食育中心飘出的阵阵香气,方才让人感觉到饥饿。


两种风味的午餐供应均大受好评:一碗锅气十足的咸肉菜饭让不少人感慨“这就是记忆中的家常味”,而健康管理课程推出的特色健康餐则以营养均衡的搭配获得了青睐。不论选择哪一种,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个个“光盘”就是最好的证明。





05

讲述与共创

让校园故事更多彩


在西浦附校日,许多朋友也应邀带着自己的故事前来,为这一天增添了更多动人的瞬间。


在“老照片记忆墙”前,不少人拿着泛黄的老照片或胶卷底片,递交给老师进行扫描和修复。当画面逐渐清晰,尘封的记忆也被重新拾起。


部分扫描修复的老照片(已经授权)


“未来邮局”则为大家提供了一次与未来对话的机会。一张张写满梦想与期待的明信片被郑重地投入信箱,等待着一年后被重新打开的那一刻。


此外,本次西浦附校日的线上征文也得到了广泛关注。11月是收获的季节,本期征文以“收获”为主题,邀请大家讲述关于成长、探索和收获的故事。目前,我们已收到许多真挚的投稿,征文将持续至12月10日,期待更多朋友的积极参与。



我们也与一些带着曾经的记忆回到校园的校友重逢。特别准备的专属校园周边礼包,让他们在感受校园变化与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来自母校的温暖心意。



首期“西浦附校日”圆满落幕,而关于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开放的校园,是教育本该有的样子,在西浦附校日,我们把学校的日常、理念与故事全面呈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真实与温度。未来,这本“校园故事集”也将迎接更多阅读与书写者。


下个西浦附校日将于12月15日开启。我们将提前在“西浦附属学校”公众号发布活动详情,欢迎关注我们,预约报名。这片校园依旧敞开,等你来读。



注:根据肖像权及隐私保护相关规定,本文涉及访客的照片已作必要的遮盖处理。






西浦附属学校
为2-18岁的孩子们提供全国领先的优质国际化基础教育。Caters for children from age 2 to 18 with excell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ducatio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