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绝艺,一团泥土捏活人间百态 | 宝藏守护者

政务   2024-10-08 17:35   广东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古代,与现代生活一脉相承。一座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城市,其生命力也丰盛蓬勃。截至2023年12月,罗湖共完成了7批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定工作,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1项、区级项目28项。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就藏在高楼长巷之间,非遗传承人就像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宝藏守护者”,一寸匠心,守护文脉。

“宝藏守护者”系列推文,讲述罗湖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以文化赋能城区建设,挖掘城市底蕴,展现魅力罗湖。




一团看似不起眼的泥土

能捏出英姿飒爽的花木兰

捏出《红楼梦》金陵十三钗

定格武松腾空而起落棍打虎的瞬间

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见者无不惊叹于匠人的妙手绝技


“昨日造人只一家

而今桃李满天下”

这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

给天津泥人张彩塑题的诗

源于清朝末年的 泥人张彩塑 

让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从庙宇造像变成百姓们的案上摆件

如今,跨越两千多公里距离

从天津到深圳的泥人张彩塑

又会绽放出怎样的非遗华彩?




胡月景,1939年生于天津,深圳泥人张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考入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承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第四代传人张铭,成为第一批天津泥人张彩塑外姓传承人,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美术大展并出版发表,入选世界博览会,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多处专业场馆收藏。

1983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将胡月景招聘到深圳,使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落户深圳,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与发展形成了深圳泥人张彩塑艺术。2009年9月,胡月景被编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泥人张彩塑艺术师承一览表,被列为泥人张彩塑有专业影响的外姓传承人



点击观看视频,解密深圳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是天津艺人张明山创造的一项彩绘泥塑技艺,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是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形体结构真实准确,用色讲究,典雅明快,常用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泥人张彩塑使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过泡制、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再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晾晒风干,最后施以彩绘。


泥人张彩塑主要分为塑形彩绘两个重要步骤。塑形,即按照人物身体造型比例,以头为准,遵循行七、坐五、蹲四、盘三的口诀,先捏头后做身,利用工具拍、削、压、滚,衣纹处理遵循不伤体(不能将衣纹压到肉里去)、不臃肿(应该做出衣纹的部位没有衣纹)、不鱼刺(不能像鱼刺一样机械死板地排列)的原则,创作要求巧、灵、生、精,使造型舒展灵动、形神兼备。此外,深圳泥人张彩塑还有一个制作特点:头、手、身体分别制作,再组合安装完成。





► 摄于深圳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点击放大观看细节。

彩绘,就是将塑形好的作品晾晒干燥后,打磨光整开始彩绘,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特征,做到随类赋彩、和谐统一。彩绘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头后身、先白后黑、先淡后浓、依次描绘,色彩涂绘要均匀平整,头色不过四,身色不过三,最终成品要鲜亮明快、清爽干净。




身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第一批外姓传承人,步入耄耋之年的胡月景已被岁月揉搓着生出华发。回望65载彩塑生涯,胡月景同样以一双巧手捏塑出许多经典作品。

自清道光年间以来,天津泥人张彩塑历经数代发展:第一代张明山,年少成名,被召进紫禁城为宫廷捏塑,其作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二代张玉亭,其作品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备受国画大师徐悲鸿的推崇;第三代张景祜,被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邀请到校任教,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第四代张铭,在1959年成立的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中担任主要负责人,联合张景祜一同培养传承人。也是这个工作室的成立,让时年20岁的胡月景和泥人张彩塑结下不解之缘。

► 1977年,泥人张第四代张铭(中)在指导胡月景(左)、杨志忠创作彩塑作品。

► 1978年,胡月景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创作《武松打虎》。


自幼痴迷绘画艺术的胡月景,初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时对泥塑的技艺知之不多,博物馆里的惊鸿一瞥,也只是觉得精巧好看,真正倾心于此并愿意为之投入毕生精力心血,源于数十年的朝夕相处和钻研积累。“泥人张彩塑没有太多方法论,主要就是师傅带徒弟,做一点学一点,徒弟做完,师傅帮着改,讲究熟能生巧。”胡月景便是这么一点点学出来的,曾经握画笔的手学会了用压子、拍板、泥塑工具。

由于功底厚实又勤奋钻研,胡月景很快在工作室担任了创作组组长,成果丰硕,迄今为止共创作了上千件泥塑作品,包括《盗御马》《炼钢炉前》《优质钢》《友谊之歌》《颗粒归仓》在内的数十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馆、日本东方美术馆、深圳博物馆等场馆收藏。他还参与了有中国雕塑史的里程碑之称的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的制作


► 左图:《颗粒归仓》,1973年创作,次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右图:《优质钢》,1964年创作,同年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


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接地气,胡月景在创作历程中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工、农、兵中间去体验生活。他下过山西大同煤矿、唐山开滦煤矿、张家口龙烟铁矿,进过钢厂,去过部队、农村,还到四川凉山最深处的彝族自治州,均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他捏塑的人物也都自然质朴、活灵活现。胡月景认为:“没有生活就做不出好东西,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制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胡月景会通过阅读史料、文学作品或观看影视剧、纪录片等,进一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和心境变化,所以我们能看到跳在空中对老虎当头棒击的好汉武松,能看到迎着猎猎寒风在帐篷外独立远眺的蔡文姬,每一件彩塑作品,举手投足间全是故事。

► 左图:《武松打虎》,1978年创作,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右图:《文姬归汉》,1977年创作,次年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81年入选在日本神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2009年入选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

在泥塑中,彩绘堪称点睛般的存在,正所谓“三分塑,七分彩”,上色后的泥人更具神韵。胡月景的女儿胡晓红自记事起便跟随父亲到工作室学习,从家里到工作室约莫40分钟路程,年幼的胡晓红坐在父亲的自行车横杠上,冬天用棉大衣一盖,谁也看不出来。沿途树木随着四季更迭变换颜色,泥人张彩塑的明丽色彩也铺满了胡晓红的少年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胡晓红长大后拿起画笔帮父亲创作的泥人上色,还考入了天津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曾在动画公司工作,如今专心协助父亲开展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1983年6月,为了将泥人张彩塑艺术发扬光大,胡月景应深圳市委组织部招聘到深圳展览馆(现深圳美术馆)工作,落户深圳。“我之前来深圳办展览的时候就听说过很多跟深圳有关的故事。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处处都是机会,我就想来试试。”胡月景表示。初到深圳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深圳的土质沙性大,不适合做泥人。胡月景便每隔一段时间从老家天津订购黄胶泥运到深圳,至今不变。

 上图:1982年,胡月景在位于罗湖的原深圳展览馆、现深圳美术馆主持展览,也是这次展览让他与深圳结缘。

► 下图:2008年,胡月景参加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


变与不变总是并肩而行,尤其是在深圳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历经时间淘洗的泥人张彩塑也面临创新转型的重要契机。在坚持用传统工艺加最好材料创作彩塑的同时,胡月景也在不断探索泥人张彩塑的更多可能性。

1987年,胡月景、胡晓红父女创办深圳市新潮艺术有限公司,胡月景任董事长兼设计师,设立艺术雕塑工作室,后于1996年开设生产车间,把企业自创的艺术作品推向市场,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2000年至2018年期间,父女俩应邀在罗湖商业城进行文化推广、非遗展示和彩塑作品销售,向经口岸过关的八方来客展示中华非遗的精妙魅力。



► 胡月景、胡晓红创作的彩塑作品,明眸善睐,肌理清晰,栩栩如生


为了适应深圳的文化建设需求,父女俩还将彩塑艺术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承接了许多大型雕塑作品的制作,开辟了新的创作天地。2023年,深圳泥人张彩塑被评为罗湖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胡月景、胡晓红被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编入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深圳当代工艺美术》行业志。2021年,深圳泥人张彩塑研发中心正式成立;2022年,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非遗传承深圳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建立规范、标准的教学体系,培养彩塑艺术事业传承人。


“学校的非遗课堂主要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深圳泥人张彩塑校级选修课,通过手脑并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系统了解泥人张彩塑的历史、发展、地位、赏析、制作以及传承,让学生触摸、喜欢、推广非遗;第二维度是基于泥人张彩塑主题的文创商务实践课堂,在这里,学生组成经营团队,围绕泥人张技艺,展开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销售服务、财务核算等等,学生的身份可以是设计师、制作工匠或商务顾问,从中体会到非遗带来的生产力和商业空间,通过商务实践带来的真实收益,给非遗传承以动力,全面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胡晓红介绍道。

► 胡晓红在课堂上进行深圳泥人张彩塑的教学。

很多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泥土,在课堂上亲手用泥土捏出人物造型后觉得很神奇,“泥塑区别于其他非遗手工技艺的特点,是它的载体来源于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种植、繁衍的土地。神话里说女娲抟土造人,我们的祖辈扎根于土地孕育出数千年的文明,泥塑这门技艺则是让现代的孩子们有机会亲近自然和土地,在手作中感受土地的力量。”


► 胡月景、胡晓红在深圳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化泥土为指间众生,用泥塑定格人像魅力,这就是胡月景和胡晓红一直在坚持的事情。数十载艺术人生跌宕起伏,胡月景至今仍存着一份朴素的坚持:“彩塑我干了一辈子,是真心喜欢,放不下,有生之年都会坚持创作,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为了更好地传续传统技艺,胡月景在耄耋之年收了不少徒弟,把所学所得倾囊相授。他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人把泥人张彩塑传承下去。




非遗小科普:泥塑



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区,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的泥坯,经过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泥塑的功用可分宗教和民俗两类,前者主要供奉在佛寺道观,后者多为陈设品或儿童玩具。

中国民间泥塑的重要产地主要有三大彩塑、七大泥塑之说。三大泥塑是指广东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七大泥塑则指的是潮州市大吴村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浚县泥塑(咕咕哨)、河南淮阳泥塑(泥泥狗)以及山东高密泥塑等。此外,苏州泥塑、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潮州浮洋泥塑并称为“中国四大泥塑”。2006年,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罗湖区融媒体中心 文/图 李莹莹,视频素材 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罗湖区文化馆,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庄敬教育,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统筹整合:罗湖发布

编辑:李莹莹




全国表彰!

构建垂直创新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什么?月饼自助任吃!就在这→


罗湖发布
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