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6年后,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老师范美忠,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体娱   2024-11-15 11:01   辽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那一刻,地动山摇,山河变色。8.0级地震,如同巨兽咆哮,撕裂了大地,也撕裂了无数人的命运。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有人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谱写了人间大爱;有人惊慌失措,仓皇逃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而有一个名字,与这场地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十六年来,争议从未停止,他就是——范美忠。

一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因为在地震中抛下学生独自逃生,被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被愤怒的网民冠以“范跑跑”的称号,成为“自私”、“冷血”、“不配为人师”的代名词。

十六年过去了,当岁月的尘埃逐渐落在“范跑跑”事件上,我们是否可以更理性地审视这段历史,更深刻地反思人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一、地震,撕裂了大地,也撕裂了人性与道德的界限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范美忠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解着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安详。...............................................................................................................................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这一刻发生了错位。突如其来的剧烈晃动,让范美忠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摇晃,而是地震!生死存亡的本能让他瞬间做出了反应——逃!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教室,狂奔向操场。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

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安全地带,回头望去,才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跟上来。那一刻,他内心五味杂陈,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学生安危的担忧,也有对自己行为的些许不安。但这种不安很快就被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所淹没。

地震发生后,范美忠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所思所想,毫不避讳地承认了自己的“逃跑”行为。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教室要垮了,我得赶紧逃出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我女儿……”这篇充满着“自我辩护”意味的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网民们义愤填膺,纷纷指责范美忠“冷血无情”、“没有师德”、“不配为人师”……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攻击,像潮水般涌向范美忠,将他淹没在道德的审判之下。范美忠事件,迅速从一起个体事件,上升为一起公共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人性、道德、责任、生命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二、“范跑跑”之殇:从天之骄子到众矢之的

“范跑跑”,这个带有戏谑和嘲讽意味的称呼,像一个无法撕掉的标签,紧紧地贴在了范美忠的身上,成为他人生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然而,在“范跑跑”事件之前,范美忠的人生轨迹,却与“自私”、“冷血”等负面词汇毫无关联。1972年,范美忠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他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2年,范美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了家乡父老乡亲眼中的“天之骄子”。在北大,范美忠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还曾担任校学生会干部。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范美忠也有着自己的“另类”和“叛逆”。

他热衷于哲学思考,对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敢于质疑权威,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批评北大教授的学术观点,因此被同学们视为“另类”。

三、理性与本能的冲突:当灾难来临,我们该如何抉择?

1997年,范美忠从北大毕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北京发展,而是回到了家乡四川,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在很多人看来,教师是一份平凡而伟大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范美忠也曾对这份职业充满着热情和理想。

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成为了范美忠人生的分水岭。在地震中,他本能地选择了自保,抛下了学生,这一行为彻底将他推向了舆论的深渊。

网民们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将他刻画成一个“自私自利”、“毫无师德”的“罪人”。“范跑跑”事件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社会长期以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期待与人性在灾难面前的真实反应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碰撞。

一面是“为人师表”、“舍己救人”的道德标杆,一面是“求生本能”、“自我保护”的人性底线,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

范美忠的选择是基于理性思考下的自保,还是缺乏道德勇气的本能反应?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支持范美忠的人认为,在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任何人都有选择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能用道德去绑架人性。

更何况,范美忠并没有伤害任何人,只是选择了自救。而反对范美忠的人则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应该承担起保护学生的责任,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地震中,有无数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了生的希望,他们才是“最美逆行者”的典范。

“范跑跑”的行为不仅玷污了教师的神圣形象,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范跑跑”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性、道德、责任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没有赢家,却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十六年后的范美忠:隐居乡野,平静中透着无奈

“范跑跑”事件过后,范美忠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被学校解聘,成为了“无业游民”。迫于舆论的压力,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他尝试过各种工作,但都因为“范跑跑”的标签而四处碰壁。

最终,他选择了回归平静,在成都郊外租了一套房子,过起了近乎隐居的生活。他开始在网上教授语文课程,偶尔也会写一些文章,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2023年10月,《凤凰周刊》的记者找到了范美忠。此时的范美忠,已经51岁了。他穿着朴素,头发花白,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房间里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当记者问起他对“范跑跑”事件的看法时,范美忠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地说道:“我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死关头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我也明白,我的选择伤害了一些人,尤其是我的学生们。我很抱歉,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

范美忠坦言,这些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范跑跑”的阴影之下,他不敢去看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也不敢去面对那些曾经认识他的人。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范美忠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并且开始关注一些公益事业。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他说:“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选择未来。我希望能够用余生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范跑跑”事件也像汶川地震一样,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但时间会治愈一切,我们最终都会从伤痛中走出来,继续前行。

“范跑跑”事件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它引发的思考却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铭记灾难,敬畏生命,更要学会在灾难面前,保护自己,也帮助他人。

-END-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小号↓↓↓

灵异恐怖事件
精选灵异、恐怖漫画、灵异奇闻,每天准时更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