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心间的那片绿
大连市知行中学九年(1)班/殷曼淇
前几日回老家,顿顿吃小豆粥,一问方知是姥爷种的红小豆收获了。姥爷边吃边叹惋,说他听小道消息,地要被回收了。余光瞥见他【脸上】溢出的失落,我亦怅然,思绪流转,掠过了记忆中的那片绿,荡入了被绿色丰盈的一个个夏。【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回忆。】姥爷家住在城心老小区,步行十分钟就能到繁华街区的黄金地段。这般闲适的生活都入不了他老人家的法眼,偏偏看中了门前大桥下的小片空地。于是在我的记忆里,姥爷【的生活】便只剩下了三种形态【状态】:吃饭,睡觉,【应删去“,”】以及下地。这也间接导致了关于老爷的话题几乎都和那片地脱不了干系。这种人尽皆知却让我愈发疑惑【此句表意不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并非农民出身的姥爷为何对一块贫瘠的地情有独钟?就这样【指代不明,过渡不清。应承接上文“姥爷为何对一块贫瘠的地情有独钟”叙述。】,那片绿也渐渐成了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产物丰盈了我的胃,更因为它丰盈了我的心,连同那个守望这片地的干瘦背影,连同那被晒得黑白分明的苍老手臂……姥爷每次谈及那片地,谈及“菜友”,眼里都是有光的,仿佛那便是充盈他心中快乐的符号。可夏天被粪肥熏到中毒发烧,翻地时被扬起的石子砸破了头,盛夏中午的险些昏厥,还有政府不知哪天就会发下来的回收通知……姥爷慌不慌我没看出一点,反正家里人慌了,让他这个年过七旬的老头子好生享清福,结果呢,家里现在还吃着姥爷收获的小豆,白天的屋里依旧看不见他的身影。返程时坐在车上,目光掠过窗外桥下的绿色,想到后备箱里的一麻袋小豆,我好像忽然被触动了。是因为想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家里饿死过人的姥爷,还是想到了姥爷祖上的农民血脉?都有吧。几十年城市生活磨不掉那段痛心疾首的回忆,正如几千年历史长河冲不去我们对土地的热爱。不止姥爷,太多人对土地有着复杂的情感,土地的产物不仅仅充盈了人们的胃,更潜移默化地充盈了人们的心,人们对于土地的爱与崇敬就这样融进了血脉里,又流淌回那片绿色中,化作千千万万农民对土地的守候,化作丰盈人们内心的一个个深情的符号。我相信,以绿色丰盈心间的那些人,一定都爱这土地,爱的深沉。【篇末化用诗句点明主旨,照应标题。】项目 | 采分点 | 失分点 |
内容 | 本文记叙了姥爷种的一片空地,这片绿“丰盈了我的胃”,“更丰盈了我的心”。文末升华主旨—土地是丰盈人们内心的深情的符号,赞美了千千万万农民对土地的守候和热爱。文章选材、立意有新意。 | 遗憾的是文章抒情、议论较多,对那片土地、那片绿描摹却不够。对爷爷种地及土地的描写是文章重点,也是“丰盈”内心的基础。 |
语言 | 文章语言表情达意较为自然。 | 语句衔接、过渡跳跃性大,缺乏逻辑性。部分词、句有语病。 |
结构 | 结构完整。 |
|
美食里的记忆
大连市知行中学九年(4)班/闫潇涵
流年似飘零的花瓣,携幽幽清香于指间流连,泛起点点藏匿于记忆深处的剪影。心灵的阡陌上,因那美食里的记忆而丰盈。【语言清丽,温婉,开篇点题。】清风溜进屋内,在碗边盘旋,似被这浓厚的香气裹挟,我迫不及待舀了一勺砂锅中的萝卜汤,浅尝细品,唤醒了记忆,躁动了心神。【此段应对萝卜汤是姥姥所做有交代,与文末姥姥始终未变的疼爱自然呼应。】我自小体弱多病,医院仿佛成为我的另一个家,吃药自然成了家常便饭,而长期吃药的代价便是口中无味,喉咙沙哑,体质却不见有太大改善,母亲四处寻访良方,最终寻得一位老中医,望闻问切一番后开出几副药方,为我调理。那中药熬成的汤漆黑浓稠,有类似木头的难言的气味,它的口感也让我觉得咽下就是一种酷刑,被中药折磨过的嗓子本能的排外所有熬过的食物。疼爱我的姥姥知道我心里的苦,便给我熬那鲜虾萝卜汤。【对姥姥及萝卜汤缺少细节描摹。】虽只是一碗萝卜汤,但那种清香于儿时的我来说,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见晴,是一种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味道。【行文善于联想】渐渐长大,我也不似儿时的孱弱。【从“自小”到“渐渐长大”,情节自然推进。】姥姥蒸制的鲜虾萝卜汤也渐渐被淡忘。直到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击倒了我,好不容易退烧,嗓子疼痛无比,口水下咽就像吞刀片。时隔三年,我又再一次喝到了那砂锅中的萝卜汤。浅米色的砂锅中,孕育着古朴纯真的暖意,晶莹剔透的萝卜块伴着浓香在汤中沉浮,姥姥仍同记忆中一样,穿着发白的围裙,在灶边手起刀落,又几块萝卜切成均匀的小块,置于碗中,与周遭的橘红葱绿相映成趣。萝卜落入锅中,加入鲜虾,在这期间,姥姥会一直坐在旁边小心的观察火候,仿佛守着的是治好我病疾的“良丹妙药”。起锅时,空气中都氤氲着一股子鲜甜的味道,仍是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此处有画面感。】萝卜长了一季又一季,时光更替一轮又一轮。无论时光的河流如何向前奔涌,始终未变的是姥姥默默的陪伴与疼爱,红尘可亲,岁月静好,而那萝卜汤中,载满了姥姥无声的爱与陪伴。【篇末点明主旨,情感自然流露。】项目 | 采分点 | 失分点 |
内容 | 文章没有情节的波澜起伏,一碗姥姥亲手熬制、自小到大默默陪伴的鲜虾萝卜汤将姥姥的慈爱烙印在纸上。情节的起落固然吸引读者,但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实则动人的人间烟火却也能抚凡人心。文章感情真挚、丰富细腻,亲情之爱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 两段对外婆熬制萝卜汤的细节都还应再细致描摹。感恩外婆的爱,缺心理活动的描写。 |
语言 | 文章语言清丽,温婉。例如“流年似飘零的花瓣,携幽幽清香于指间流连,泛起点点藏匿于记忆深处的剪影。“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例如“浅米色的汤锅”“晶莹剔透的萝卜块”“橘红葱绿相映成趣”的萝卜汤、“氤氲着一股子鲜甜的味道”等。作者行文善于联想,例如“但那种清香于儿时的我来说,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见晴。语言通顺,没有语病。 | 小时候姥姥给我熬萝卜汤处缺少对姥姥动作、萝卜汤的进一步描写。 |
结构 |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
|
丰盈
大连市知行中学九年(2)班/李璟皓
光阴在笔尖溜走,墨香在心中潜藏,那一次的坚守,丰盈一颗心,绽出一缕香。【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眼前是一张青绿色的书法比赛用纸,但见墨竹苍劲有节,远山秀色,云间炊烟袅袅,江流荡漾,画静谧,格方正。窗外树影摇乱一地碎金,心底,些许紧张浮现,凝望着这张印制精美的纸,忽然有那么一刻慌乱,想了想,又轻舒一口气,仿佛志在一往无前,欲执笔为刀,乘风破浪。【语言飘逸清丽、点缀字里行间的环境描写与心情呼应。】清晨的阳光,淡淡的,一点点照在窗台,轻轻掠过身旁,我先取几篇白纸,观一幅例字:细辨其行笔,心中临摹数下,挥手几笔落下,空旷的白纸,赫然几点墨痕,试比例字,却只仿得大概,更无半点神韵,心不喜,再写,几行黑字跃然纸上,略有神采,但细节却偏不足,再试……偶然望向窗外,红彤彤的太阳泛起了金光,一片片踱进屋内,我的笔尖一停一顿的前行,黑色的足迹从白纸一端缓缓行到另一端。自以为有所成时,却也指尖微胀,关节略痛,细腻的汗水攥满手心,信心十足的我连忙铺开比赛用纸,平心静气的书写下第一笔——日影渐渐西移,墨汁一格一格走过纸张,收好最后一笔,如战士收刀入鞘,心欢腾。【写字的动作、感官描写细腻。】凝视着有模有样的字迹,正自喜时,忽见“拄杖无时夜叩门”这句话中的“拄”字在纸上竟写成“柱”,不觉心一振,再看参照的例文,却真的不是语文书上的原字,不愿相信,连忙查阅各种书籍,会不会是通用,古文中也常有,但各种翻查也于事无补,字是真的写错了,书法比赛,错字是大忌,而纸却没有了。【情节泛起波澜,牵动读者思绪。】眼前忽如水墨画上打翻了水瓶,一点一点的模糊了—— 为了这幅字,我用了近一天的功夫,可是作品还没上交,自己就先败下阵来,难道这一天的努力就全部付诸东流了?晚霞洒满天边,温暖的阳光忽然冷清了许多,沮丧间我问自己,要不就这样吧?比赛,放弃吧!【环境描写与心境再次相呼应。】静静的望着眼前的纸,那方块字中忽然映出的是这几年练字的临摹字帖,厚厚的一大摞,虽然辛苦,但是却是自己心中挚爱,那每一次的一笔一划都如潮水,忽然就涨满了我的心。抹把泪,我再取一张白纸,握紧笔,一勾一换,一停一顿,重新再来。一篇写完,只觉心中快意无限,酣畅淋漓,欣喜中,独对月影,空虚顿无,只剩坚守。【“只剩坚守与丰盈”可好?】人生便如书法,唯有无数次磨练,才能铸就最成功的一篇,而人生路上的困难险阻便如这次书法中的瑕疵,但是我们却一定不能逢难便退,逆来顺受,只有拄杖的灵魂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方能成为柱石。【妙用“拄”“柱”二字。若对“丰盈”再有点染,立意、结构均会更加圆满。】项目 | 采分点 | 失分点 |
内容 | 本文记叙了一次书法比赛,原本信心满满的“我”却因为例字错误最终抱憾。这也使我懂得了“人生便如书法,唯有无数次磨练,才能铸就最成功的一篇”。情节有波澜、紧凑,引人入胜。文章素材运用切合题目要求,中心突出。文章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 文末对“丰盈”这一主题渲染不够,缺乏一点笔力。 |
语言 | 文章语言清雅优美。例如“墨竹苍劲有节,远山秀色,云间炊烟袅袅,江流荡漾”“窗外树影摇乱一地碎金”等句颇有意境。环境描写亦不是闲笔,处处为心境而设。句式舒展,长短句相间,富于节奏感。例如:“心不喜”“偏不足”“画静谧,格方正”等。叙述畅达,描写细腻。例如“指尖微胀,关节略痛,细腻的汗水攥满手心”。 文末化用使文章横生波澜的“拄”与“柱”二字,用笔巧妙。语言通顺,没有语病。 |
|
结构 |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
|
时间的力量
大连市知行中学九年(6)班/王歆瑶
看啊,摇落的银杏里,有春梦无痕的乐章;听啊,盛夏的蝉鸣中,有不见天日的七年;敬啊,巍峨的天安门,有泱泱大风的豪迈;颤啊,奔腾的黄河中,有万年桀骜的澎湃。白云苍狗,珠流璧转,时间啊,不过为它们戴上了象征荣耀的桂冠。【开篇点题,用“看”“听”“敬”“颤”将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相融,气势磅礴。】从蓬莱下凡的风,流过我的窗边,渗入我的书叶,打碎了时间的壁垒,进入这首《滕王阁序》。少年却意兴阑珊,拄着头,垂着眸,轻浮的我不愿沉心于书本,思绪飘然,不知到了哪一处崒森乐园。母亲警醒我:“好好读书,莫要辜负了时间。”【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体现少年读书的意兴阑珊、母亲劝读的殷殷情深。且母亲的话里凸显“时间”,行文颇用小心思。】我点头,不过朗诵一遍,这首《滕王阁序》好像用千钧的力量震醒了我的精神。好一个巍巍高阁,赏洪州秋景;好一个世事无常,今尚且年少。这一刻,我坚定了内心,我也要去那里看落霞孤鹜。我真的去了江西南昌,和万千千来到这想要瞻仰它容颜的学子一样,先是在游客大厅背诵《滕王阁序》。滕王阁经一千三百多载岁月,二十九次损毁与重建,任世事变迁,依旧矗立江边。仿宋制的建筑,配上现代灯光,美的【得】有些违和。霓虹灯火映江色,琼楼广厦越古今,人流织行星点间,滕王阁此文风扬。【写登临滕王阁“所见”。】 我并不敢说它是肆意千古的王子安当年看到的秋水长天,站上高阁,不见雁阵、渔舟,但有一阵江风,吹来了时运不济,而依旧无畏前行的勇气;吹来了命运多舛,仍旧傲视世间的毅力,吹来了千年时间的陈厚。【句式如果能与前两句一致,抒情会更畅达。】时间磨了滕王阁千载,磨不掉西江第一楼背后的文学古韵;时间历练了《滕王阁序》多年,千古第一骈文永垂不朽。王勃的少年风骨,自那场盛唐的宴会开始就萦绕在滕王阁上,回荡在时光长河中,披着金色的华衣。【写登临滕王阁“所感”。】 赣江的水和曾经一样清澈,豫章的风和曾经一样温柔,古人不见今时景,此楼曾经见古人。【此句颇有一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叠用回环之妙。】 时间的力量,映在巍峨高峻的滕王阁上,映在名留青史的《滕王阁序》上,映在周围万丈高厦上,映在穿梭的人流中,【此句后面可以加上一句“映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瞻仰和传承里”】 ……【写登临滕王阁“所思”。】繁华尽头,人群聚处,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文化之流水悠悠不绝,沉香氤氲,羲和驭日。时间如水浇灌人们心中的文化思想,它不会随着时间湮没,反而经过岁月的磨砺熠熠生光。【篇末再次照应“时间”,点明文章主旨。】 项目 | 采分点 | 失分点 |
内容 | 文章由诵读《滕王阁序》写起,自然过渡到起意登临滕王阁。通过登临所见、所感、所思,表达“时间的力量——如水浇灌人们心中的文化思想,经过岁月的磨砺熠熠生光”这一中心,抒发传承文化之志。文章选材角度巧妙,以小见大,立意深远;情感真挚、自然流露。 | 对滕王阁的巍峨高峻、对《滕王阁序》的永垂不朽这两处再泼墨几点,则与下文“所思”部分衔接更为紧密,也更有助于凸显“时间的力量”。 |
语言 | 文章多种表达方式交织,记叙明了、描写生动、抒情畅达、议论精妙。语言优美凝练。例如:“霓虹灯火映江色,琼楼广厦越古今”等句。善用排比,气势磅礴,富于感染力。例如:“站上高阁,不见雁阵、渔舟,但有一阵江风,吹来了时运不济,而依旧无畏前行的勇气;吹来了命运多舛,仍旧傲视世间的毅力”“时间的力量,映在巍峨高峻的滕王阁上,映在名留青史的《滕王阁序》上,映在周围万丈高厦上,映在穿梭的人流中”等句。 | 文中画横线处句式可再斟酌。 |
结构 |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
|
对话
大连市知行中学九年(3)班/杨子航
也许洛杉矶的公寓里,张爱玲的案前是一封信笺,宣纸上那低到尘埃的花,在落寞的秋风中慢慢凋零;也许密州的宅邸里,苏东坡的枕下写给弟弟的词,在经年的思念中渐渐发黄。【开篇纵横今古,起笔不凡。可以增添两句,让“对话”这一话题有落脚点。】回首,一路江湖岁月催,滚滚而来的是科技的大流和物欲的横流,随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愈发重要。科技的大流纵然浩瀚,却无法承载自然与诗情,他们便在传统的溪流中款款而来。于是你会发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纵然“四十年可以将河变路,将人变鬼,将芙蓉花变断肠草”,纵然光景绵长可使沧海三为桑田,可陶渊明的南山、李太白的盛唐、曹雪芹的幻梦依旧栉着风沐着雨,静静地屹立着。科技的大流啊,带走了梦中的“青山有思,白鹤忘机”,带走了诗人易逝的青春,带走了缱绻在芳苑的幽兰,但传统的这条岸,却绵亘蜿蜒,时时等待岁月靠岸。【此段引经据典。运用比喻、拟人,将现代比作“洪流(河)”,将传统比作“岸”。化抽象为具体,执着自守、时时等待的“岸(传统)”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时常羡慕老一辈人每每写信联系,传统书信不能像视频还原了容貌,不能像电话传递了声音,却能在泛黄的纸页上,在心间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窖藏在心中,总在不经意间飘香。世风喧嚣,谁伤昨日黄花之凋零?物欲交纵,谁寄情山水漱石枕流?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纵然传统已非主流,亦应有人在姹紫嫣红中抚摸断壁残垣,在乱花迷眼时扼守枫叶寒石。微斯人,京剧、皮影、刺绣、字画、盘扣早已淹没在科技的洪流中,现代失去了传统的滋养,传统丧失了现代的活力。请记住,现世的悲哀往往贴合着祖先的长叹,如今的革新往往顺应着远年的呼唤。现世之繁华可乱我眼却不可乱我心,因我胸中自有传统之丘壑。阖眼静思,心中便有一泓传统的清泉流过:烟雨江南在山水间轻轻泼洒,雨打飞檐在园林中声声清脆,战火诗意在大漠中缕缕交织,诸子百家在青灯下缓缓诵咏,白梅清秀在汲水时朵朵舒展……【最后,推人及己,直抒胸臆,表达“我”的传承传统之志。至此,自守——扼守——传承,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只有让人在传统中安然入睡,方能不厌世间浮华;只有在传统中将烟焚散,才能荡尽心中的尘埃;只有为传统文化所化,方可接通民族的血脉。【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情感抒发、观点表达酣畅淋漓。】现代为河,传统为岸,人类文明方能愈行愈远。【结尾两段卒章见志,点明主旨。】项目 | 采分点 | 失分点 |
内容 | 文章以“对话”为话题,在“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中抒情、议论,抒发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之爱,表达了唯有坚守传统,方可接通民族血脉、人类文明方能愈行愈远的深刻见解。这是一篇文畅情达、雄深雅见的散文。不同于初中学生惯常的习作,文章没有情节、亦不拘成法,但言之有物、立意深远。小作者笔灵心慧,文章凸显了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开阔的阅读视野。 | 文章开篇处张爱玲的信笺、苏东坡的词作俱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对话”。如果能把“对话”这一话题直接点出来,则与下文衔接更为紧密,与文章整体风格也更为契合。 |
语言 | 文章引用、化用之句信手拈来。例如:“青山有思,白鹤忘机”“乱花迷眼”“谁伤昨日黄花之凋零”等。比喻、拟人的运用使“传统”与“现代”具体、形象可感。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气势连贯,文采斐然。例如:“烟雨江南在山水间轻轻泼洒,雨打飞檐在园林中声声清脆,战火诗意在大漠中缕缕交织,诸子百家在青灯下缓缓诵咏,白梅清秀在汲水时朵朵舒展……”“世风喧嚣,谁伤昨日黄花之凋零?物欲交纵,谁寄情山水漱石枕流?”等。文章语言明畅开朗、气势壮丽、辞藻瑰丽,语言功底着实不凡。 |
|
结构 |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
|
点评教师:沈阳市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夏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