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国内率先开展脉冲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疗单位,在最新型号的脉冲导管国内正式上市后,我院成功开展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手术。首场手术由心内科刘旭教授、副主任秦牧,以及副主任医师姜伟峰等带领团队完成。
房颤是常见于老年人的心脏问题,通俗讲,是心脏“乱跳”,时快时慢。患者发作时心慌心悸难忍,且容易诱发脑卒中等恶性后果,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估算我国有约2000万房颤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的发生逐年递增,《共识》指出,在我国,55~59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0.72%,80~84岁则为6.52%,而95岁以上则高达8.18%。根据诊疗指南,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持续性房颤症状,减少脑血管事件发生。
心内科刘旭教授与团队医生讨论病例
此次进行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手术陆阿婆,患上房颤已有三年,她的左心房已经明显增大,在服药的情况下,仍时有心悸胸闷。术中,医生们在完成房间隔穿刺后,通过脉冲消融系统发放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消除了房颤病灶,患者即刻恢复窦性心律。脉冲总消融手术前后共12分钟,大大短于传统消融手术。陆阿婆术后恢复很快,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
心内科副主任秦牧(右一)做手术场景
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是最新的消融技术,它能通过高压电脉冲,实现消融点细胞凋亡的目的,达到抑制紊乱心律发生的作用。与传统消融技术相比,脉冲电场消融具有更高的组织选择性、更快的消融速度以及更低的贴靠要求,能更精准地作用于目标区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极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最新的《脉冲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使用及操作流程专家共识》建议,脉冲电场消融可用于不耐受、不愿意或服用抗心律药物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姜伟峰(右一)做手术场景
另一方面,对于医生而言,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学习曲线更短,手术过程相对简化,手术操作更容易,初学者成功率更高。这一特点有利于脉冲电场消融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与覆盖,大幅提高房颤治疗的可及性。
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传统消融与药物治疗具有其独特优势,为房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法。相信未来这一术式将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长久获益,进一步推动房颤领域诊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