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委社会工作部紧紧围绕区委“安居”“乐业”两大工程,以全域提升楼院治理水平为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健全组织体系。统筹全区17个镇(街道)和3个园区、176个村(社区)所属区域人口分布、面积资源、小区楼院等属性特征,优化设置和建立健全736个基层党组织、720余个自治组织、1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推动723个楼院实现“三类组织”(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强化阵地建设。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心驿站等阵地资源,定期开展网格议事会、楼院民情恳谈会等活动,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楼院治理优势。
发挥先锋作用。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3156个,通过开展“服务社区、我当先锋”“支部联建、干部分包”等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和志愿者围绕“义服务”“享绿意”“暖心餐”等系列服务主题,在楼院治理中主动亮明身份、积极认领项目、争当服务先锋,为群众办实事,化解疑难问题。
精细绘制“网格图谱”。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民利民、相对固定”原则,设置一级、二级、三级网格和微网格。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五级网格体系,实现“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做到楼院事网格办、有问题网格解。
培育全能“网格管家”。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担任二、三级网格长(员)要求,推行年轻干部进网格工作模式,配齐配强网格队伍。定期举办社区素质能力提升大讲堂、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职业能力竞赛、社区服务群众项目大赛等实训活动,全面提升网格长(员)服务群众、服务楼院、服务基层的工作能力。
凝聚多方共治力量。凝聚“五老”人员、物业、楼栋(院)长、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治理优势。深化“以服务换服务”内涵,充分发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优势,积极参与楼院文明创建、秩序维护等工作,使之成为基层治理有生力量。
建制度促长效。制定《二七区非专业物业管理小区(楼院)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明确“1+8+11+N”(制定1个方案、明确8项内容、联动11家单位、整改N个楼院)工作框架,全力开展楼院问题大起底、大整治行动,通过定期评估、动态监控等方式,解决小区(楼院)内飞线充电、杂物堆积、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楼院管理失序突出问题。
强自治保实效。大力推广楼院自治模式,鼓励居民成立自治组织(楼院自管会、自治小组会、物管会等),通过制定楼院公约、开展民主协商等,自主管理楼院公共事务,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引物业提质效。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有条件引入专业物业的楼院,采取物业连片打包、小区(楼院)自办物业等模式进行管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深度融合,共同提升楼院治理水平。
搭建“微平台”。积极推进“网格+平台”基层治理服务模式,各社区整合社区一码通、微信公众号、社区居民微信群等媒介,结合辖区实际建设“小而精、微而便”智慧应用平台,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提高问题处置的实效性。
打造“微课堂”。以“美好二七、出彩有我”为主题,常态化开展“邻里故事汇”“夸夸我的好邻居”和社区社会组织“亮讲树”活动,有效打通理论宣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共建共享风尚。
用好“微议事”。健全完善“六常”工作法(小家常常拉、小建议常提、小问题常解、小病症常诊、小温暖常送、小典型常树),每月由网格党组织牵头,组织召开1次议事会,引导居民通过协商表达诉求,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实施“微关怀”。建立“日巡查,月敲门”制度,对网格内的街巷、门店、楼院每日至少巡查1遍;对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开展“微服务”。聚焦“一老一幼”精准服务,将老年人理发、衣物修补等纳入社区“微实事”,常态化开展课后托幼、暑期托管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