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D组)

科技   摄影   2024-11-29 11:45   浙江  

(点击以上海报可见ABCD四组)

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的评选,旨在筛选每年最佳摄影作品,鼓励和表彰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优秀摄影工作者,激励摄影家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摄影家提供展示摄影才华,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

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即日启动。2023年度共刊发173名作者191篇专题,经作者报名确认,从中国摄影网公众平台刊发及申报专题作品中按照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由高到低排序,并结合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以及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综合考察,筛选出约60名摄影师进入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候选名列。

特别注意:为鼓励青年摄影师,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将特别关注新锐方向,以35周岁为界,对不同年龄段的摄影师在评选时作不同的侧重评价。基于此,本届“十佳摄影师”的名额总共为20名,并且不再设置提名奖。

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公布候选作者名单及作品,共分ABCD四组展示精选作品,邀请公众评选。

第二阶段,由中国摄影网组织著名摄影家、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并结合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投票量确定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

入选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将颁发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荣誉证书,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专刊,并组织参加2025年丽水摄影节线下展览。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摄影网

官方网站
中国摄影网
(www.cnphotos.net)

协办单位

人民摄影报

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

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

天津市文化旅游摄影协会

港深珠澳摄影影社
公众评选截止时间

2024年12月5日24时

候选摄影师名单(D组)
(排名不分先后)
D01 刘立昌(河北廊坊)
D09 劳栎棨(广东广州)
D02 陈书铎(河北沧州)
D10 李向雨(四川成都)
D03 樊川(贵州黔西南)
D11 王晓莉(江苏常州)
D04 赵亚平(河南焦作)
D12 林进春(黑龙江黑河)
D05 顾超平(安徽亳州)
D13 易建国(河南开封)
D06 龙泉(海南三亚)
D14 郑祖林(浙江杭州)
D07 陈兴灿(山东济南)
D15 王力(河北任丘)
D08 丘子乎(中国香港)


A组  >>> 
B组  >>> 
C组  >>> 

(点击表格中姓名浏览候选原文作品)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见ABCD四组)

特别提醒:

公众评选目的是为了签约摄影师作品的推广和交流反馈,强烈反对刷票等不正当商业行为,主办方将密切关切,欢迎公众监督,刷票将取消评选资格。

举报邮箱:cnphotos@163.com。


  邀请影友公正评选  

  4个组共计最多可选20名作者  



候选作品展示

D01
    刘立昌    

《北方土炕》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在广袤的北方大地,有一种温暖而独特的存在,它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传递着家的温馨,那便是北方土炕。它是用土坯和泥一层层的垒起来,再分割成一块块之间相连的炕道,上面摸成平展的炕面,然后铺上炕席就成了。土炕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有关土炕记载最早出现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文中所载石材搭建,外生火,屋内“尽温”的住处结构,正是典型的“炕”。土炕,不仅仅是一方休憩的卧榻,更是北方人家生活的核心,是亲情凝聚、故事流传的地方。仿佛诉说着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土炕上铺设的粗布被褥,虽不华丽,却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冬夜。在这里,一家人围坐炕上,谈天说地,分享着喜怒哀乐。孩子们在炕上嬉笑玩耍,长辈们则在一旁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土炕见证了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也陪伴着人们度过了无数个平凡而又珍贵的日子。

几年来对家乡近200户农村家庭进行采访、拍摄,记录下他们目前的生存、生活现状。拍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曾经,我生在土炕上,长在土炕上,土炕曾经有我的童年与梦想。十七岁,我离开家乡,进入军营,而后在石油企业工作。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喜欢到乡下的田间地头采访,到乡亲的炕头上聊天,体验那些原始的农耕文化,感受那些质朴的生活日常,而 这可能源于祖辈都是庄稼人,与自己骨子里就有农人情结有关吧。看到村民的生活,那么简单淳朴,平实中充满诗意,简陋中不乏温暖,这些场景常常触动着我,情不自禁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平平淡淡的真实。

现如今,农村的变化天翻地覆,土炕被新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床铺取代,“炕上”民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每每当我想起它,都难免涌动起思乡情怀。

乡村生活都曾在土炕上演绎。那时光走过的痕迹,都牢牢地叠印在这盘土炕上。土炕承载北方乡村的邻里、亲情和一切人事,见证了农村当前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是传统和现代文化交替的缩影。


▲2015年2月18日,安新县南教台村。年三十的下午,孩子们都回来了,连带着把在城里养的两条狗也带了过来,一家人坐在炕头包饺子。城里生活节奏快、限制多,春节的气氛大不如前,想体味年味,还得回农村老家。


▲2015年5月27日,安新县南教台村。史雪,54岁,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李瑞芳,69岁,两儿一女,两家住临居,谁家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经常在一起帮忙。


▲2015年5月31日,安新县曲堤村。王闺老伴在白洋淀边打鱼,一去就是一天,她身体不好,这几天高血压犯得厉害,总是头晕,由外孙女陪着在家输液。


▲2015年11月30日,安新县南教台村。王占73岁,家住村里最西头。村西是白洋淀的马棚淀,早已没了水的踪影,但地势低洼,四十多年过去了,整个村庄也没有再向西发展,他家还是村的最西边。


▲2016年4月18日,高阳县旧城村。  闫淑霞(左),67岁,有两个儿子,种5亩地,俩个儿子都在县城上班,孩子们都很孝顺,地里的活用不着他们,家里缺什么孩子们就买来了。这是她和妹妹、妹夫还有弟弟边掰玉米边拉家常。


▲2016年5月12日,承德县大榆树沟村。乔艳军,56岁,有一儿一女,种8亩地,靠种地和打零工供儿子念完大学,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很难,真的很艰苦,儿子也争气,在北京上班,“总算最艰苦的日子过去了。”说起儿子老乔的脸上挂着喜悦。


▲2017年1月22日,安新县南教台村。  杨占胜之女2017年1月22日就要出嫁了,一大早就开始梳妆打扮。在农村结婚、聘女儿都要等到农闲季节,这时有大把的时间操办婚事,虽然不如城里排场、体面,但那阵势、礼俗、气氛是城里永远不能比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礼数,不能坏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2017年8月15日,蠡县高佐村,网络早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暑假期间看动漫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刘立昌,自由摄影师,“河北省十杰摄影家”,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业余摄影30多年来,上千幅记载华北油田会战的老照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2013年《老石油人》组图入选中国沈阳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北方土炕》2017年入选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7年入展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2018年入展北镇国际摄影大展,2019年在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中获奖, 2022年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D02
    陈书铎    

《情系渤海湾》


渤海湾是我长期关注的一个摄影主题。渤海作为我国的内海,其海岸线全长约3800公里,自北向南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湾北起大清河口,南到黄河口,分属河北唐山、天津、河北沧州、山东管辖,渔业、港口、石油、旅游和海盐是五大优势资源。

我以点带面,选取渤海湾的河北沧州段,以黄骅市南排河镇作为重点拍摄区域,拍好身边这片袤滩热土,用图片表达对渤海湾的热爱。

走近黄骅“渔盐之利雄天下”的渤海湾沿岸,这里有中国神华集团的龙头企业、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黄骅港,这里有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黄骅古贝壳堤,这里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渔鼓,这里有鲜美的海产品,其中渤海对虾、黄骅梭子蟹等久负盛名,这里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里有我国三大盐场之一——长芦盐场,这里有利用海风和广袤的滩涂建设的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

走近渤海湾沿岸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无论出海捕鱼还是踏潮赶海,都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随着潮汐的涨落而调整出海的时间。还有那些坚守的技艺与传承,例如捻船,这些六、七十岁的捻船老人,依然坚守着这门古老的修船手艺,只为出海人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家”。木壳船逐渐被钢壳船取代,同时兴起了出海旅游的行业,所以促生了制造钢壳船这一新兴产业。海水制盐工艺也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把海水堆成山的盐场工人,目前依然有些从事着半机械化半人力的扒盐劳动……

此时,用几十幅图片来表达对渤海湾的情感,仅仅是沧海一鳞!

回望用相机和渤海湾对话的日子,十几年来,我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拍照上。关于渤海湾,我从开始的零星散漫地拍,到逐渐有针对性地系列地拍,从拍风景到拍人文,从拍劳动场景到走进劳动者家庭,以海为主题中心,多方面展开。从一条河道,到一座大桥;从一个渔村,到一种文化;从一位渔民,到一片更广阔的海与天。生产劳动、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衣食住行等等,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也引发了我某些思考,比如爱护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习俗改革等等。

渤海湾,值得我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发现、表现她的美,爱护、保护、呵护她!






陈书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摄影家协会理事、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黄骅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数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家级、省市摄影展览比赛活动中参展获奖,各大主流媒体及公众号发表个人摄影专辑。
作品参展获奖如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北京国际摄影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摄影节“十佳个展奖”、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中国辽宁(北镇)国际工业摄影展“优秀摄影师”、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金奖等。在中国文联、中国摄协等主办的摄影比赛活动中获奖多次。代表作品有《烈士回归故里》《我把海水堆成山》《造船》《船厂轶事——捻船》《透过树影的月亮》《幻光魅影》《光影拍成中国画》等,出版有个人摄影专辑《亦真亦幻》《中国河北摄影家文献——陈书铎》(走近渤海湾)。



D03
    樊川    

《贞丰布依草龙》


贞丰布依草龙是贵州省贞丰县布依族古村落,在布依族“三月三”祭祀节和“六月六”风情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工具,这一布依文化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布依草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选用新鲜、柔软、有韧性的稻草作为材料编织而成。首先编织龙头:用稻草编织出龙头的形状,包括龙角、龙眼、龙嘴等部分;其次编织龙身:将稻草编织成圆柱形,作为龙身的主体;第三连接龙头和龙身:将编织好的龙头和龙身连接在一起,用稻草或绳子固定;第四编织龙尾:用稻草编织出龙尾的形状,与龙身连接;第五装饰草龙:在草龙的表面装饰上彩色的布条、花朵等,使其更加美观。

“三月三”祭祀节和“六月六”风情节活动,从“扫寨”开始,魔师身穿布依族长衫,身后跟着敲锣人、抬龙人、玩宝人和草龙队伍入户扫寨。首先草龙队伍进寨后到各家各户的堂屋绕行,再到房前房后绕一圈,敬“寨神”和“家神”。其次上山,在山洞“敬山神”,再到田间地块,栩栩如生的草龙在田间盘旋飞舞“敬盘古”、“敬田神”和“敬谷神”。祈求驱鬼辟邪,全寨一年吉祥安康。扫寨、“敬神”结束后,人们将草龙焚烧掉,让草龙回归大自然。

贞丰布依族“三月三”已于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贞丰布依族“六月六”已于2007年被贵州省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月三”、“六月六”不仅具有传统的农事节日特色,也承载着布依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布依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草龙进寨扫邪的。(2019年)



▲玩宝人带着草龙队伍进寨扫邪。(2019年)


▲草龙等待法师念祭文。(2017年)


▲布依族群众按照法师念的祭文转圈巡行。(2019年)


▲草龙敬神,布依族法师念法术祈求寨邻安定风调雨顺。(2019年)


▲布依族寨老在山洞引导草龙祭祀布。(2023年)


▲布依族法师走进田间,草龙祈求风调雨顺。(2023年)


▲草龙祭祀完后,人们将草龙焚烧,让草龙回归大自然。(2016年)






樊川,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黔西南州摄影家协会理事、贞丰县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长期行走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少数民族村寨,用镜讲述民族文化和民间纪实摄影故事。
2000年开始爱好摄影,随后陆续在国家及省州报刊发表摄影艺术作品1000余幅,并多次荣获(入展)国家、省、州级各类摄影奖。
每次拍摄,都是情景交融的升华,道德情操的陶治,人生真谛的探寻。我喜欢结果,但更看重过程。 



D04
    赵亚平    

《黎明菜市》


我对买菜做饭下厨房的热爱由来已久,长久以来,我总是习惯在黎明时分早早起身,前往菜市闲逛。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段,总能邂逅那些意想不到的特色菜品、新鲜至极的时令蔬菜、质朴的农家菜,还有价格实惠的便宜菜。

每当买菜之时,在黎明的灯光下,在那繁荣的市场中,我总能发现诸多令人动容的场景。那忙碌的身影、繁华的景象、雪中的坚守、雨中的等待、茫然的惆怅、凑合的早餐、困意十足的哈欠、假日里给父母帮忙的孩童……每一次按下快门,我所记录的,皆是菜农们的艰辛不易。

自 2014 年起,我便开始拍摄农贸市场的作品,至今已悄然跨越了十个年头。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交易的场景、本地域的蔬菜种类、菜农的肖像、菜市中的半边天、打瞌睡的菜农、菜农家的孩子们、即将消失的老秤杆,以及从现金交易到刷二维码的转变等等,不胜枚举。













赵亚平,1963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81-1983年在校期间,因所学专业有关,学习过黑白胶片摄影以及基础暗房技术。1990年开始接触智能胶片机,主要拍摄生活照。2010年开始接触数码单反相机并开始摄影创作。2014年加入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同年开始参加全国影赛。201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多年来立足济源开展各种摄影创作活动,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多媒体发表。



D05
    顾超平    

《乡村戏班》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山东,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实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豫剧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我们安徽亳州地区每年都有乡村庙会,庙会期间都有戏班演出,亳州与河南相邻,庙会上演豫剧较多,各个村庄的人都来看大戏。豫剧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唱腔朴实,深的百姓喜爱。乡村戏班已经走过了多个春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作为摄影人,我想用镜头来记录下来百姓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这样美好瞬间!


▲ 2019亳州魏武广场演出


▲ 2023年拍摄于亳州十河庙会期间


▲ 2023十河庙会演出


▲ 2023亳州双沟演出后台


▲ 2023年亳州双沟演出后台


▲ 2023年亳州双沟演出


▲ 2023年亳州双沟庙会演出


▲ 2023亳州张店庙会演出







顾超平,安徽摄影家协会会员,亳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个人感悟:纪实摄影,旨在通过照片记录人类社会真实面貌,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



D06
    龙泉    

《海南老爸茶》


老街旧巷,喧沸茶堂,一方桌,一茶壶,三五好友漫话无尽春秋……长期以来,老爸茶是海南最常见的市井画面,也承载着海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城市记忆。

前不久,海南老爸茶习俗这个极具本地特色的生活标签,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何谓“老爸茶”?对“老爸茶”普遍的解释是:指海南本地上了年纪的人,由于闲暇时间多,经常到路边茶店喝茶、交流,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且时间不限,从早到晚,没有人下逐客令,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喝茶方式称为“老爸茶”。

最初这种饮茶方式是琼籍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海南的。结合相关资料推断,“老爸茶”应该是清代末至民国初期传入海南的,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海南的街头巷尾,一到下午老茶馆便座无虚席,坐在这儿悠闲喝茶的几乎都是些中老年人。

茶客们在茶店里,悠悠闲闲,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小吃,看报纸,或说着古今中外闲情逸事,谈天说地。

老爸茶是海南的一道人文景观,也是海南市井百姓生活的一面镜子,已成为海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2007年,海口

2008年,海口振东街

2009年,海口振东街

2009年,海口振东街

2012年,海口振东街

2012年,海口府城


2013年,海口演丰

2013年,文昌会文

2013年,澄迈




龙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2004年10月,作品《故乡》在第六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入选并展出,该作品被编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作为摄影教材;
2005年3月,组照《54届世界小姐决赛晚会》在“洞天杯”三亚历史与文化全国摄影大赛获得三等奖;
2007年9月,《彩票迷》在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得纪实类优秀奖;
2008年3月,《哭泣的大海》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全国摄影大展中获得专业组二等奖;
2009年12月,《新车出炉》《出海》分别在第五届海南省摄影艺术展中获得艺术类金牌奖和铜牌奖;
2013年10月,《三亚之美》在“发现最美三亚”2012(首届)中国三亚旅游摄影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8年12月,《美舍河公园》获得第三届海南省 “群星奖”。
2021年11月,一组反映海南的作品《见山望水》参加第四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1丽水摄影节主题摄影展。



D07
    陈兴灿    

《尼泊尔印象》


《尼泊尔印象》这组摄影作品,源于我对尼泊尔这个神秘国度的深深向往。

尼泊尔,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我试图运用摄影艺术的形式,去探寻并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百态,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入尼泊尔的各个角落,从城市到乡村,从市集到寺庙,始终保持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力求在不干扰拍摄主体的情况下进行抓拍。我试图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真实、自然的瞬间,让观众感受到尼泊尔人文风情的真实面貌。 

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到尼泊尔人民的安宁与内心平静。他们无论面对何种生活境遇,都能保持一种难得的平和与满足。这种特质在尼泊尔人民中普遍存在,这也成为了我这组作品的重要主题。 

为了真实展现尼泊尔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我将镜头对准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他们的表情、动作和生活环境。在拍摄时,我尽量避免主观干预,选择在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下进行抓拍。

《尼泊尔印象》是一组以客观纪录为主的作品,我想通过这种方式真实展现尼泊尔的生活百态和人文精神。希望这组作品能够成为连接尼泊尔与世界的纽带,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尼泊尔人的那份难得的安宁与平静吧。


▲ 打水回来的女孩


▲ 苦行僧肖像


▲ 离乡


▲ 磨菜刀的手艺人


▲ 男肖像


▲ 洒红节上的女孩


▲ 萨蒂娅


▲ 信徒





陈兴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师承中国著名摄影家、策展人、社会活动家曾毅先生。衷于艺术摄影,多次获得多项国际摄影大赛金银等奖项,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奖并刊登展出,多幅获奖作品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近些年,跟随曾毅先生以策展人和组织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国际摄影文化交流事业。




D08
    丘子乎    

《孟兰神功戏: 人间轮回》


盂兰胜会中的「盂兰」由梵文「Ullambana」译来的,意为「救倒悬」,即救度亡魂倒悬之苦,是来自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胜会」是指一大群人举行活动的意思,在香港亦称为盂兰节、中元节或鬼节。相传阴司地府在七月初一大开鬼门关,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再次关闭,七月十四日佛教定为「盂兰盆会」,而道教则称为「中元普渡」。

神功戏泛指一切在孟兰胜会上演的所有戏曲,借以「娱人娱神」及「神人共乐」, 酬谢神的功德,这些活动于2011年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名义获列入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跟据官方统计,2017会有160多台神功戏在戏棚上演, 是十年前的一半, 估计十年后再递减一半。

上了妆,换了面,御了妆又再换面。

普通人变了神功戏里的神仙角色、历史人物, 

 穿上戏服载上饰物,脱下又再穿上。

一人演多角,一角多人演。

从后台走到前台,再又台前走到台后。

开幕,落幕再开幕,一幕幕构成了ㄧ套神功戏。

以上种种都是文化、角色、人间的轮回。神功戏的演出者大部份都年老色衰,观众更几乎是清一色的耆老。可有人真正关注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呢?

本系列作品尝试以摄影手段表演神功戏中的种种情景的印象、气氛、光影及色彩。



▲ 列阵出场

▲ 老街坊

▲ 散场

▲ 木箱子

▲ 生离死别

▲ 引颈成一快

▲ 不生不灭





丘子乎,多元智能工作室及丘子乎摄影教室创办人,同时亦是索尼香港 (SONY HK) 首席摄影导师、理工大学兼职讲师及中学驻校艺术家,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多年来获奖无数,作品获私人机构及画廊收藏,主要奖项及展览包括连续3年入选纽约国际摄影大赛2017-2019,《「易」-丘子乎北極光攝影展, 香港科技大學》《厂出 : JCCAC艺术节2018》,香港国际摄影节,《「五」视艺联展, JCCAC艺术节2013》《对啊!门打开了-当代视觉艺术展2011》《第22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风光类金奖》等等。


D09
    劳栎棨    

《向底而行》


吴堡县,陕西省榆林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座空荡的古城,是我外婆的故乡。她向我构想出来一个陕北世界,未曾谋面的地方。

2024年1月,吴堡石城最后一位留守者的离去后,我记录下了王象贤老人的葬礼,也是这座千年石城的最终章,作为我故乡寻根项目的开始。

《窄门》写到:努力地从这窄门进来吧,因为宽宽的门与宽宽的路通往灭亡,进入地狱的人很多;然而,窄窄的门与窄窄的路,却通向永生,找到前往永生之路的人是极少数的。

本次拍摄是我从家庭影像到探究社会死亡与永生深意的过渡,未来我将继续为《向底而行》创新作续,运用人文与地缘产生的冲突在摄影照片里叙事,并在我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索国内其他地域的不同文化。











劳栎棨,学生,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从家庭影像到探究社会死亡与永生深意,前往陕北拍摄《向底而行》摄影项目,擅长运用人文与地缘产生的强烈冲突在摄影照片里叙事。

现今仍在探索国内其他地域的不同文化,也仍然在为《向底而行》创新作续。




D10
    李向雨    

《追逐中国梦·人物群像》


10多年来,我用镜头记录各行各业人的群像。

当中,有相濡以沫的百岁夫妻,震惊世界的四川航空“英雄机组”,不畏困难深入汶川一线的硕博团队,奋斗追梦中的高考学子,埋首于脱贫攻坚一线激扬青春的年轻干部,有站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妙手仁心、杏林春暖的白衣天使,有捐献遗体的母女,有独守村庄的村支部书记,有勇攀科技高峰的青年科学家,还有努力改变命运的农民……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火热的激情、不懈的奋斗书写着无悔的追梦之歌,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共同事业不懈奋斗,在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 2013年1月9日,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射击队员行走在校园里。由于射击队员充满着青春与活力,成了校园里的风景线,同学们称呼他们为校园里的“校花校草”射击队。

▲ 2013年5月31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池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比赛踩高跷。

▲ 2013年6月16日,盲人门球队队员一起来到训练场地进行盲人门球训练。

▲ 2014年2月25日,在位于成都市天府立交附近一大型超市楼顶,结束工作的“蜘蛛人”吕兵、付德银、陈定均、杨通灵、高强、杨通兵(从左至右)在聊天。

▲ 2018年10月1日9时许,3U8896航班的飞机稳稳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走出机舱合影留念。

▲ 2020年7月8日下午,在成都市中和中学高考考点,该校高三考生参加完最后一堂考试结束后,如欢快鸟儿一样跑出考场。当日下午5时间,随着最后一场考试交卷铃声响起,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

▲ 2023年3月16日, 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鲢鱼社区有一处名为“吴家染坊”的小区,学员在染坊门口展示自己做好的扎染作品。

▲ 2023年4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硕士博士人才在汶川县城山坡上合影。





李向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四川青年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参加过全国两会,奥运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汶川特大地震、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和美术作品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美术》等国家、省市级媒体、杂志发表作品2万多幅。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多种摄影、美术奖项。



D11
    王晓莉    

《远山的呼唤》


云南红河州的深山里,哈尼族人民生于斯、长于斯。大山是他们的神,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哈尼族青年,随着时代的脚步,打开了视窗,外面世界的缤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吸引着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这片深林。但离家的路再远,对家的思念不变。 

“十月年”是哈尼族传统新年,等同于汉族的春节。2024年元阳哈尼族的“十月年”,从10月25号开始,节日时间有半个月之长。每年十月中的这几天,出外打工的人,必须赶回来过“十月年”,探望父母,与家人团聚。家乡的山野,一草一木,天空中飘过的云朵,都是远方的思念。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回家的脚步。“十月年”期间,山里学校的孩子们也会放假一周,尽情享受着过年的喜庆欢悦。年,让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重新有了生机,有了朝气,老人的期盼得以实现,儿孙家人得以团圆。


▲打得村是元阳县俄扎乡下辖的一个小村,海拔2000余米。村很小,网上几乎没有记载,地图上也很难找到,27户人家,146人口,全村1个村民小组。它距离最近的集镇32公里,好在通了公路,虽然路难走,毕竟汽车可以进村了。

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过年了,老人盼着远方的亲人早日回来。

打得村的村口,唯一的标志是一个山边石柱上的秋千,这里是村里重大活动的集聚地,平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家中的老母亲亲手熏制哈尼族人喜欢的熏肉,这是小村过年时候家家必备的美味。

哈尼族“十月年”,打得村在外的年轻人都要赶回村里过年。

嫁出去的女儿,过年这一天要回娘家,走的时候背篓里面的是母亲给准备的烤猪脚。

村民在交谈。

朱愿聪和妻子来到村口,回味儿时的欢乐。

有欢聚就会有别离,朱愿聪站在屋顶,眺望远山,山的那边是他另一片天地。身为分厂副厂长的他,不久将返回工作单位,登高远望,也是对这片乡土的告别。

“十月年”后,这里会恢复日常,老人、孩子,将成为村里的主要人群。





王晓莉,江苏省常州市人,自由摄影师。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摄影感悟:

摄影是对世界的观察,把握住精彩一瞬间,定格一段历史时光。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在等待着,我与它不期而遇,会令我心动,令我顿足,我用相机定格它,形成一个个影像,产生一个个联想。




D12
    林进春    

《北国冰花》


难得一见,见者有福,来看微距下的冰窗花吧,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东北,世界关闭一扇门,也打开了一扇窗,北大荒不仅盛产粮食,还盛产冰窗花。北方冬季严寒,居民家窗户玻璃上水汽遇冷凝结成形态各异的冰晶,当地人称为冰窗花,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冰窗花妙手天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点缀千家万户,给北方人冬季带来无穷的乐趣。

世界不缺少美,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只要寻找发现,犄角旮旯,边边角角,布满灰尘的地方也会有奇迹、美丽和惊喜。每一次拂去灰尘,挖掘出一个美丽的冰窗花,都是惊喜和收获,正是眼中有光,心怀希望、梦想、诗行、远方,不过是汗水和泪水交替的模样。

2017年偶尔看到家里窗户上一个冰窗花,瞬间唤醒童年的记忆,到拿起相机拍摄冰窗花,一眨眼已经拍摄了8年,乐此不疲,付出很多辛苦,特别是在三九四九打骂不走的时候,在手冻成冰,人冻成狗的时候依然坚持坚守游走蹲守。

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窗花丽自苦寒来,这些年拍摄冰窗花成为健身动力,差不多每天行走一万步,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是费功夫,同样也收获很多乐趣,把北大荒的冰窗花拍成了中国之光,拍成中国之美。












林进春,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文化传播中心主管、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89年开始从事报纸新闻工作,2002年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2017年业余时间专注从事摄影,先后加入中国证券期货行业摄影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

多年来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2020年拍摄写作的九三分公司秋收视频新闻《阅兵?秋收!》等轰动全国,多个作品进入微博热搜。




D13
    易建国    

《平行时空,我们擦肩而过》


2022年,偶然的一次手机慢门拍摄,让我对平行时空产生了兴趣。平行时空的概念来源于量子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组成人的基本单位是粒子,粒子本身具有分身术,即同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只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罢了。难道在我们身边,真的还存在着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人类科技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宇宙中有许多东西我们尚未可知:量子纠缠、暗物质、多维空间、黑洞、UFO、火星人、诡异事件、灵魂等,人有阴阳两面,月有阴晴圆缺,在未知神秘的宇宙空间,万事皆有可能。





易建国,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河南艺术摄影首届十杰摄影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黄山、平遥、凤凰国际摄影展、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荣获《中国摄影报》“严选好片”2021年度最佳力作奖。



D14
    郑祖林    

《潮涌千年》


中国有万里长城,有京杭大运河,有钱塘江大潮,可谓家喻户晓。但是,钱塘江古海塘鲜为人知。钱塘江两岸的古海塘,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长城”,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从古至今,在历代先民的接续保护下,钱塘江古海塘一直默默守卫着两岸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专题是从作者拍摄的众多钱塘江古海塘影像作品中精选了部分作品,记载钱塘江古海塘形式、种类、作用等多方面,用影像还原钱塘江古海塘历史原貌,为钱塘江古海塘历史存照。

郑祖林孜孜不倦地追求这种专一自我表现,融合在追拍钱塘江古海塘三年多时间里,在郑祖林的摄影作品中,我们不由自主地嗅觉到了钱塘江古海塘的气息,依稀也能够看到钱塘江古海塘的发展简史,体恤筑建海塘的艰辛,以及防止潮灾,保护钱塘江沿江两岸百姓生活和生命免遭湮灭的作用。


▲ 如今的盐官钱塘江海塘。


▲ 运河二通道施工时考古发掘出古海塘


▲ 千年古塘重现真容。


▲ 清理完成后的古柴塘。


▲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泥土。


▲ 考古队员正在对每一块条石测量、编号。


▲ 刚清理出来的柴塘,考古人员对现场进行了简单保护。


▲ 切割后的柴塘剖面,此纹理是由一层土一层柴夯实而成。


▲ 古建工程人员正在对拆卸下来的每一块条石一一对应编号。


▲ 考古队正在挖掘古沉船围堰。






郑祖林,1961年1月出生于杭州钱塘江边,从事摄影和摄像工作近30年,中共党员,高级摄影师。现任浙江省摄影艺术主席团成员,浙江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杭州市摄协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杭州市航拍协会副主席,上城区摄协常务副主席,九堡街道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十佳”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这些年,郑祖林的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铜银奖20余次,优秀奖200余次。
源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先后出版《彭埠大桥》《京杭运河二通道》等多部摄影作品集,举办了《钱塘江彭埠大桥摄影展》《亚运之光摄影展》(联展)等多场代表性展览。



D15
    王力    

《草原印象》


我喜欢草原,喜欢他那一望无际,喜欢他那犹如室外桃园的静谧,喜欢那里勤劳淳朴的牧民,乌兰布统的草原常常被摄影人称作“摄影天堂”,由于距离我们较近每次进入这里都会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草原印象,那春夏养眼的绿,那秋天的多彩,那冬季的霜雪,那多变的气候,还有那牧场上的牧民和围栏,这些都会构成我拍摄的主要对象和元素,用相机去记录我心中的这片草原。


▲ 暴后撒岭河


▲ 晨雾下的基地

▲ 等待

▲ 冬季的南井

▲ 秋色正浓


▲ 日上三竿


▲ 山顶上的敖包


▲ 生命之水






王力,河北省摄影协会会员,河北省航拍学会会员(UTC航拍专业一级),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用相机传达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记录社会的变迁和世间的百态。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申请流程
1、作品类型、风格、主题不限,但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专题形式呈现,须提供主题阐述、摄影师的近期形象照及个人简介2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个人联系方式、摄影经历、荣衔资历,重要获奖、摄影感悟等。
2、个人作品集(每组15-30张,文件格式:JPG,图片宽度大于3840像素,或者文件大于5M,不得有水印)须有每幅作品的标题或图片内容说明。
3、将以上两组文件打包压缩成RAR或ZIP格式发送网站编辑部,万能邮箱:cnphotos@163.com 。
4、入选作品,将在签约摄影师作品赏析名家经典等栏目刊登,其作品也将登记入库,作图片销售代理,优秀作品将推荐人民网、人民摄影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刊发,同时,将有资格参与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期刊,颁发签约摄影师证书、入展证书。

2025年锡耶纳国际摄影大赛征稿(截稿:2025年1月6日)

总奖金3万美元,2025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征稿启动

总奖金2200欧元!2024年西班牙第74届国际四地巡回赛(截稿:12月3日)

大数据推荐
揭晓 | 第三届华盛顿手机摄影奖获奖名单公布
签约摄影师 | 汪涛《西仓》
中国摄影师获大奖,2024年度气象摄影师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徐永辉、何世尧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
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三门峡开幕
刚刚揭晓!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摄影类)
2024首届“街拍视界”全国街头摄影大展投稿精选(22)
签约摄影师 | 蔡正茂:街头舞台
揭晓 | 2024年第17届苹果iPhone手机(IPPA)摄影大奖赛(儿童组)优秀奖作品公布
揭晓 | 2024年第17届苹果iPhone手机(IPPA)摄影大奖赛(抽象组)优秀奖作品公布
鸟瞰视界 | 铜奖!2023第四届全国航拍大赛(自然风光)获奖作品(一)

中国摄影网
中国摄影网始创于2000年6月,(官方网站:www.cnphotos.net)摄足天地·影像中国,致力于向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工作者及摄影行业用户,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信息和服务的摄影专业门户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