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有好“戏”,光影入画来。11月7日至8日,电影《团圆年》创作团队到我县进行前期创作采风,了解巴塘民俗风情,挖掘故事素材,为电影的创作积蓄深厚的情感与灵感。
据了解,电影《团圆年》改编自巴塘籍作家、西藏作家协会主席吉米平阶的中篇小说《团年》。吉米平阶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在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在《民族文学》杂志社工作。曾任西藏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西藏作协主席、《西藏文学》编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近年来创作有剧本、电视专题片、系列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作品,先后出版了长篇纪实散文《高原明珠日喀则》、文化散文集《寻找朗萨雯波》、长篇纪实文学《叶巴纪事》《幸福的旋律》等,拍摄电视专题片《金秋时节》《鹰翔》、19集系列电视专题片《西藏文化漫谈》、六集纪录片《天河》等作品。
▲吉米平阶
电影《团圆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此次创作采风由知名电影人、西安电影制片厂副总经理袁媛带队。影片将由入围第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提名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的知名导演、编剧张力进行创作执导。
《团年》是一部深刻植根于巴塘这片神秘而富饶土地的文化瑰宝的小说,2022年由《民族文学》发表,《小说选刊》选载,曾获金青稞文学奖。小说以巴塘为背景,讲述了古突之夜(二十九)、除夕和初一,在这三天里一家人的故事。用抒情的笔墨,描述了藏族人民过年的独特风情和习俗文化,通过老陕的面(冒面)、湖北的锅(汉阳)、西藏的突巴、西北的油香(花茹)等习俗演绎一家人之间虽然磕磕碰碰但割舍不开的温情。因其丰盈饱满、朴实自然的文字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文化,小说刊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西安电影制片厂购买版权后进行项目开发,于近日来巴塘进行创作采风。
在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中,采风团一行先后来到甲英镇、松多乡、波戈溪乡、夏邛镇、竹巴龙乡、措普沟等地,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从历史遗迹到红色文化,从传统非遗到各类美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了巴塘独特魅力的同时,挖掘更多具有巴塘特色的电影素材,让每一步坚实的采风足迹,化作电影胶片上跃动的光影;每一次心灵的触动,凝聚成银幕上扣人心弦的故事。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巴塘生态环境良好、地方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收集到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创作素材,对今后的创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11月7日召开的讨论会上,电影《团圆年》创作团队和我县退休老教师、文化艺术界人士一起,就深度挖掘巴塘县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电影创作深度融合和影片人物形象塑造等话题进行了座谈。会上,电影《团圆年》的创作团队详细介绍了影片的创作背景、灵感来源及现阶段的进展情况。退休老教师、文化艺术界人士通过畅谈自身经历和对巴塘历史人文的深情回望,为影片的情节构思与人物塑造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灵感。
用电影银幕绽放民族之花、镌刻鹏城之美。近年来,巴塘聚焦影视和产业联动,探寻“影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多部电影、电视在巴塘取景拍摄,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影视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相信未来电影《团圆年》的创作,将通过生动展示巴塘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让亿万观众认识巴塘、爱上巴塘、走向巴塘,为巴塘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耿畅,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陪同。
审核:李霞
责编:韩强
记者:李颖
编辑:冯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