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是城市消费集聚区。这里新经济组织众多、新社会组织活跃、新就业群体集中。今年以来,天津市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立足“党建+商圈”深度融合,坚持抓党建、优治理、促发展,把党旗插到商圈发展前沿、治理一线,推动商圈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让商圈底色更“红”、服务更优、发展更快。
一直以来,商圈内不同产权单位、商业形态、区域板块间的市场主体“各扫门前雪”,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跟不上、协调难度大。
为此,和平区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辖区企业、商户进行摸底调研,包括党建、数量、规模、业态等方面情况。
和平区坚持“条块结合,多方共建”。在“块”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将诚信经营、主动参与街道和社区事务的企业、商户纳入商家代表,指导社区依规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组建商圈联盟。在此基础上,成立隶属社区党委管理的商圈联盟党支部。商圈联盟党支部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为商圈内企业、商户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带动商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南营门街道西宁道社区吉利花园小区为高层小区,居民电动车没地方充电,只能把车推进楼里。尽管社区工作者多次劝导,还是屡禁不止。在一次党建联席会议上,商圈联盟成员企业了解到这一情况,便主动提出为小区安装充电桩。在社区党委协调下,该企业为小区建设4处微型集中充电站,设置电动车充电桩40多个,从根源上杜绝了电动车“上楼”的现象。
和平区还推动党员商户挂牌经营,亮身份、践承诺,引导党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在“条”上,聚焦与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依托职能部门,组建外卖配送、物业服务、民办教育、律师行业、“小个专”等行业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形成“雁阵”集群,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效能。
作为中心城区,和平区商贸服务业集聚,社会公共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辖区商圈既是“生活圈”,又是“消费圈”,更是“治理圈”。和平区把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提升商圈治理效能的“金钥匙”,立足辖区内商业业态、党组织和党员分布实际情况,在健全社区传统网格的基础上,将楼宇、商场、学校、医院等划为专属网格。按照“1+2+N”标准(“1”指1名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2”指1名街道干部、1名社区民警包联,“N”指区级机关工作人员、辖区单位工作人员、“两新”领域相关人员兼任网格员),配齐社会治理力量。
在一次上门走访中,西宁道社区专属网格的网格员陈哲了解到,一些商户对店内配备灭火器的规格种类和操作方法不太熟悉,希望能得到相关培训。社区党委立即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面向辖区内商户和企业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并组织开展灭火实操演练,筑牢了平安商圈“防火墙”。
针对辖区内沿街店铺和散落商户,和平区探索建立“繁星”网格,将沿街店铺和零散商户一并纳入网格管理,确保基层治理不“留白”。
五大道街道党工委利用辖区“海棠花+小洋楼”特色资源,开展“一杯清茶话营商”企业沙龙,邀请青龙满族自治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瑞德博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等街道商会成员,与区金融局、科技局、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边喝茶,边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招商引资的新政策,搜集了招商线索12条,推动五大道地区文旅经济“出圈”。
着眼破解制约企业商户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南营门街道党工委依托街道党校阵地,开办益企“营”养学堂,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项课程,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共建单位业务骨干开展授课培训,助力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提振发展信心。截至目前,街道已围绕科技创新、市场监管、企业用工、食品安全等专题开设课程15期,精准培训帮扶企业300余家。
针对商圈发展差异化需求,和平区充分挖掘商圈商脉、文脉、地脉、人脉资源,做好融入式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商圈发展共融共促。紧贴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推动商圈开展“友好商户”招募活动,鼓励商圈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休息等便利服务,设置便捷取餐口和取餐架,推出套餐折扣优惠,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双重便利。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