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肠镜已被越来越多人纳入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研究表明,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恶变率高达50%,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可达100%,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不少人做肠镜检查,吃了“大苦头”拿到报告,却发现自己看不懂,实在是令人困扰。
今天就让我们聊聊,肠镜报告应该怎么看,重点说说肠息肉。
一份合格的肠镜报告,除了个人信息栏以外,一般配有4张或以上的内镜图像,然后附有具体的镜检描述,以及最终的诊断结果,有时会注明是否取病理活检以及活检部位和数量。
//拿到报告该怎么看?//
拿到一张肠镜报告首先要核对个人信息、报告时间,确保拿到的是自己的报告,明确报告医生,如果有疑问可以问相应的医生。
然后看下几张彩图,图片标注的是整个结肠关键部位,或者有息肉、溃疡、取活检、使用止血夹都会在图片上体现出来。
接着看镜检描述,如果看到“良好、清晰、光滑、柔软”等词说明都是正常的;
如果看到“充血、溃疡、凹陷、白苔、息肉、隆起”等词说明可能有问题。
关键看诊断,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未见明显异常”,说明没有问题可以安心回家了。如果不是这句话, 则需要到门诊进一步就诊了。
最后,不要忘记看一下有没有取活检,或者息肉摘除,这牵涉到你是否要等取得病理报告后再去门诊就诊。
//有息肉要紧吗?//
从广义上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均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为来源于黏膜的局限性隆起。肠息肉是肠道肿瘤性病变的一种,也是肠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95%以上的肠癌是从肠息肉逐步发展而来的。所以你说要不要紧?
但是也别先急着担心,息肉变癌的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息肉的“蒂”?//
“蒂”可以解释为息肉和基底黏膜之间的细长连接。
有蒂的息肉就好比金针菇,无论息肉本身有多大,可以很容易摘除;
无蒂的就好比蚊子包,完全切除需要扩大范围。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分类法:
第一种是山田分类法,分为无蒂型(即山田I或II型)、亚蒂型(山田III型)、有蒂型(山田IV型)。
第二种也是目前我院内镜中心采用的分型方法。
根据息肉的形态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又和山田分类法类似分为Is型(广基型)、Isp型(压蒂型)和Ip型(有蒂型)。
//细说病理报告的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在病理报告中被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
而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聊一聊~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在50岁之后的检出率非常高,70岁之后更是高达63%。研究显示,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恶变率高达50%,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更高,且发生癌变的年龄较轻。
1
管状腺瘤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在显微镜下是由小管子组成,所以称为“管状腺瘤”,肠镜报告中大部分都是这个类型。
老大管状腺瘤比较善良,一般生长缓慢,分化良好,较少发生癌变。
所以息肉如果是管状腺瘤,那稍稍可以放宽心,管状腺瘤是肿瘤性息肉中最好的一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
2
绒毛状腺瘤在肠镜下呈绒球状。它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不常见,占全部结直肠腺瘤的5%-10%。
老二绒毛状腺瘤不招人待见,因为它的异型增生和癌变率较高,文献显示,直径大于2cm的恶变率为50%。
3
“管状绒毛状腺瘤”是老大管状腺瘤与老二绒毛状腺瘤的混合型,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其癌变风险介于大哥和二哥之间。
混合型腺瘤一定要看一下描述的绒毛含量以及异型增生的程度。
“腺瘤性息肉”家里除了有这三个兄弟,还有个小表弟——“锯齿状腺瘤”。
4
目前锯齿状腺瘤是关注的热点,因为研究者认为锯齿状途径是大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
非腺瘤性息肉
1
2
炎性息肉虽然叫“息肉”,其实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所致。炎性息肉是否癌变目前争论不一,但一般认为炎性息肉发生腺瘤性变化后可再演变成大肠癌。
3
在确定息肉性质后,加上息肉所在的具体部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病理诊断名称,比如:直肠管状腺瘤,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横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升结肠增生性息肉,降结肠炎性息肉等。
此外,报告单中我们经常看到“异型(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这样的字眼,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与“上皮内瘤变”
所谓的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非常专业的病理术语,通俗的讲,就是细胞增生没有按照良性方向,而走偏了。
一般来说,不典型增生越重,距离癌症就越近。
而“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孪生姐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对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
所以对于内镜下活检病理提示结直肠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不管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建议均予内镜下完整摘除。
什么是高危腺瘤?
1
2
3
4
5
6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 其他的息肉建议一般6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如果复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则3年后再复查;
7
8
//小结一下//
了解这些专业词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的进行治疗和规律复查。
大肠腺瘤可分布于肠道的各个部位,其中以左半结肠和直肠多见。检查发现息肉的目的是为了防癌。
现代科学非常发达,但是大肠癌发生的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研究者认为大肠癌的70%-95%来源于腺瘤性息肉。
大肠癌的发展简单归结起来是:
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早期癌-浸润癌的过程,此种演变过程大约需要 5-15年。
腺瘤的大小、病理类型以及不典型增生程度与大肠腺瘤恶变密切相关,其中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与恶变相关性更加明显。
了解了这些专业词后,针对自己的内镜和病理报告,重点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高危腺瘤,符合高危的,应该在息肉切除后3-6月内复查肠镜。
什么是高危腺瘤呢?
如果息肉的数目≥3个、直径>1cm、病理示绒毛状腺瘤或混合型腺瘤(含较多绒毛状结构成分)、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这一类的具有高度恶变倾向,称为高危腺瘤(美国癌症协会)。
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我建议把锯齿状腺瘤也列入高危腺瘤,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联系我们:微信laod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