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这个悬崖下的村寨,很特别!

2024-11-29 15:46   贵州  


本期书目
|



《人文毕节》




古城名村

     黔西化屋村



在贵州百里乌江画廊之上、东风湖畔笋子岩脚下,有一个被誉为“贵州苗族歌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苗族寨子——化屋村。


“化屋”一词原为彝语。隋唐时期,来自云南昆明的夷闽支卢鹿部“战洞部落”依据笋子岩形似箭筒的特征,在化屋沿河地带设置“箭筒屯”。此后至清初的1100多年间,化屋一带都是彝族寨子,彝语称这一带为“法呕启”,写作“”,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在各民族交往过程中,这一地名逐渐演变成与本地汉语方言语音相近的“化屋基”。

化屋笋子岩


清初吴三桂平水西时,战火将化屋一带毁成荒野废墟,彝族寨子也随之消失。康熙十五年(1676)左右,有10户苗民为了躲避战争和剥削,来到化屋三岔河一带打猎捕鱼、垦地耕种,其中4户在河畔平缓地带定居下来建设家园。至20世纪90年代,这支苗族发展到3000多人,由于相关部门在鸭池河修建东风电站,形成东风湖,化屋村2000多人搬迁到林泉高井等地,仅1000余人留在化屋。女孩们时常用精美的头饰将秀发向左束于头顶,“歪梳苗”就成了化屋苗族的称谓。

苗寨三面临水,后靠刀劈斧削、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歪梳苗”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族风情。有音乐禀赋的化屋村苗族人民创造了与山水相依相存的歌舞,独特的多声部民歌和转调唱法,将舞蹈和武术融为一体的“芦笙拳舞”和“打鼓拳舞”,以及精巧艳丽的蜡染刺绣服饰,展现了苗族文化深厚的底蕴。


除了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化屋壮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为一体,被誉为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会让你拍案叫绝。


村寨四周崖壁陡峭,巨石嶙峋,山峰如笋,直插云天,气势恢宏;湖水清澈,碧波涟漪,晨起云雾,雨后飞瀑,风光独特,景色迷人。其间大鹏展翅、天竹奇峰(笋子岩)、绝壁栈道、哈冲燕城、天蟾静卧、水西坐佛、夕阳泛金、天鹅戏水、五彩飞瀑、阳明背影、八仙溶洞、人面狮身、返老还童、水西姑娘、灵猫戏鼠、红运天书、八仙过海、龛壁借光、神扇灭蝇、峰壁云海、三江印月等20多个自然景点遍布村寨四周,恰如一轴精致隽永的画卷,给人以雄奇险峻、气象万千、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之感。外人称道化屋的自然风光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



对于化屋来说,2021年2月3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那天下午,淡淡的河雾轻轻地飘在苗寨上空,显得宁静而神秘,苗家儿女们齐聚同心广场,等待着一位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先是来到寨子上方的观景台远眺乌江,称赞化屋“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乌江不愧为贵州的‘母亲河’!”,接着乘车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下,来到化屋码头沿着江岸步行考察。看着一江碧绿的春水,总书记对同行的人员说:“贵州真是山好水好,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总书记来到箐口安置点,同村民赵玉学一家五口聊起家常,一起包起了传统美食黄粑,了解到赵玉学一家在脱贫之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时,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在扶贫车间,总书记称赞化屋苗绣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当总书记来到广场上的时候,苗家儿女们一齐唱起了《迎客歌》,跳起了民族舞,簇拥着总书记走向广场中央,总书记在广场上对大家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不能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并鼓励大家:“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化屋的投入,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化屋人民吃上了旅游饭。如今景区内建有码头、观景台、停车场、民宿酒店、环湖公路、沿江步道、露营基地、飞行基地、滑翔伞基地、迁徙古驿道等基础设施,配备游船、摆渡车、直升机、滑翔伞、自行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成为了一个集野营探险、徒步寻幽、养心垂钓、篝火晚会、风味烧烤、水上放歌、空中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化屋景区成为了乌江源百里画廊之上最耀眼的明珠。

以前,每逢寨中有客人到来,苗家少男少女们总是穿着最耀眼的盛装,吹着最拿手的芦笙曲,端着最香甜的苗家米酒,唱着最动听的原生态多声部《敬酒歌》,恭迎客人们进寨。如今,寨里客人络绎不绝,苗家儿女们直接组成了数十人规模的歌舞队,编排了《总书记来到咱苗乡》《苗韵化屋》《阳雀声声在呼唤》《化屋苗家女》等数十个歌舞节目,每天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表演,让客人们在动听的歌声里感受苗家儿女的热情好客,在优美的舞姿中沉醉于歪梳苗的浓郁风情。


2008年至2024年期间,化屋村十五次获得国家级荣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旅游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国家级非遗旅游村寨、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等等。


荣誉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化屋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加速描绘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丨毕节发布、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责编丨张   樾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成立于1949年12月,是市委的重要工作部门。现地处碧阳湖南岸,毗邻市委、市政府办公中心。2009年5月,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升格为大专体制(副厅级)规格。2011年10月,毕节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