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对结局的哪些“再创作”,堪称神来之笔?

文摘   电视剧   2024-07-03 19:18   江苏  
2022年是陈晓旭、欧阳奋强主演的电视剧《红楼梦》开播35周年。

这部剧自1983年开始筹备,经过剧本创作、角色海选、演员培训等“精耕细作”,于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并于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

87版《红楼梦》的播出,让大众第一次有机会亲近这部旷世奇书。

很多没有读过原著,或者没读懂原著的观众,对《红楼梦》的认识主要来自这部剧。

众所周知,流传至今的曹雪芹原著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完本。

根据脂砚斋以及曹雪芹生前密友的说法,他们是见过曹雪芹手稿的,脂砚斋还把他看到的曹雪芹创作的情节,写进了前80回的批语,从而让今人可以探佚。

87版《红楼梦》剧组邀请了红学大家周汝昌等人担任顾问参与制作。

尽管受制作经费以及20世纪80年代社会风尚等因素的影响,这部鸿篇巨制仅仅被浓缩为36集的剧情,但该剧仍不亏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87版《红楼梦》对原著80回后的故事走向的处理,并不是直接照搬高鹗续作,而是参阅了20世纪80年代红学研究成果对结局进行了再创作。

其中很多情节的刻画,远胜高鹗续作。


01

对贾府命运的处理


在120回通行本《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著)中,贾府虽获罪被抄家,蒙与贾家相好的两个王爷的关照,贾政的世职失而复得,荣国府也得以保留。

贾宝玉痛改前非,开始专注仕途经济学问,走上科举考场,金榜题名,从而重振家门。

高鹗的续作,让人读起来像是吃了苍蝇一样。

结局不仅与曹雪芹定下的基调“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相径庭,还把宝哥儿描绘成了自己嗤之以鼻的“禄蠹”,丢失了本心,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87版《红楼梦》没有采用高鹗续作。

在该剧中,贾府被抄家的同时,贾赦、贾政、贾琏被戴上枷锁。

曾经受过贾府恩惠的贾雨村,更是落井下石,向忠顺王爷告密——贾府隐匿了先前获罪被抄家的甄家、史家的财产。

正在这时,丫鬟鸳鸯送来了坏消息,老太太病逝了。

被铐上枷锁的贾赦、贾政、贾琏三人瞬间破防,嚎啕大哭,把这部抄家悲剧送上高潮。

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看,剧版的处理冲击力更大,悲剧效果更强。

惊心动魄的抄家场面,演员歇斯底里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贾家获罪被抄,全家上下众人都被关起来等候发落。

皇帝念贾家先祖有功,赦免贾政死罪,将贾政流放海南;

念贾宝玉年幼无辜,无罪释放。

离开狱神庙,贾宝玉提着珍藏的林黛玉送给他的一盏玻璃绣球灯,漫无目的地游荡。

后来,因为挡路被差役暴打,玻璃绣球灯被打碎。

这盏玻璃绣球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贾府昔日的繁华。

当宝玉捧起玻璃绣球灯的碎片,不禁回忆起昔日在大观园里,与姐妹嬉闹吟诗的情景。

宝玉心如死灰,他不愿见袭人,不愿见宝钗,最终孤身一人走向远方。

作为一部正剧,该剧宣扬了惩恶扬善的正确价值导向。

该剧给恩将仇报的贾雨村安排了结局。

贾宝玉孤身游荡,遇见了一支押解囚犯的队伍。

囚车里的人正是贾雨村,而押解囚车的头头,正是曾经被贾雨村陷害的门子“葫芦僧”。

这段情节纯属编剧的创作,算是给为贾家揪心了好几集的观众丢了一个“爽点”。

观众的心,也仿佛跟着宝玉的阵阵狂笑而酣畅淋漓。


02

对主线人物王熙凤结局的处理


在高鹗续作中,贾家被抄后,贾母病逝,王熙凤失去了靠山。

在婆婆邢夫人的打压和丫头婆子的掣肘下,王熙凤料理贾母丧事“力诎失人心”;

再加上本就有病根,到这时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

续作对凤姐结局的处理略显潦草,悲剧感不足。

相比较而言,剧版的演绎更有层次、更发人深省。

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说过一段独白: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在剧版中,凤姐的命运是很符合这种调调的。

王子腾死了,王家败落;

宝钗过门,王夫人让凤姐交出当家的权力;

凤姐的人生走向,随着剧情的展开,一点点浮现在观众眼前。

贾母一死,凤姐彻底失去靠山。

还未等到贾家被抄,受惯了凤姐恶气的宁、荣二府的一众人联合起来,把水月庵弄权、害死尤二姐、怂恿张华状告荣国府等恶行扒拉个遍,彻底扳倒了凤姐。

贾家被抄后,凤姐也被关押在狱神庙,最终病死。

死后仅有草席裹身,被两个差役拖行,扔进了乱葬岗。

据日后的采访所知,凤姐之死这出戏是在哈尔滨拍摄的。

凤姐扮演者邓婕仅穿着单衣、光着脚在零下30摄氏度的野外,来回拖行。

草席中露出的那张惨白的脸,是凤姐留给观众的最后印象,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03

对贾探春结局的处理


若论剧版对原著结局哪个部分的“再创作”最好,笔者投票给探春结局的处理。

在高鹗续作中,贾探春被父亲贾政,许配给了镇海总制周琼的儿子。

寥寥数笔,一带而过。

而在剧版中,探春的命运波折。

朝廷兵败,与贾家相好的南安王被番邦俘虏,朝廷被迫议和,要把南安王的妹妹送去番邦和亲。

于是,南安太妃想起了曾在贾府见过的荣国府三姑娘探春,要认探春为义女,代替亲生女儿远嫁番邦,换回儿子南安王。

此时贾家已初现颓势,不好再得罪南安王,为家族命运考虑,探春答应认南安太妃为义母,远嫁番邦。

探春远嫁的结局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在第5回太虚幻境的判词和第63回抽到的“瑶池仙品”花签就有所暗示。

剧版的妙处是,特写了探春与生母赵姨娘的诀别,堪称探春远嫁这出戏的点睛之笔。

如原著所述,生母赵姨娘的低贱身世,以及其卑劣的言行,是探春挥之不去的“胎记”。

探春抱嫡母王夫人的大腿、自身发愤图强,仍然难掩庶女的自卑心理。

在原著中,探春与赵姨娘有过两次冲突。

一次是宝玉房里的芳官把茉莉粉代替蔷薇硝给了贾环,赵姨娘觉得宝玉的丫鬟们欺骗儿子,跟芳官等丫鬟厮打起来,探春因此说了她一顿;

另一次是探春主持家务期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赵姨娘嫌探春给的丧礼费少,跑来跟探春闹,正戳中探春的痛点。

探春搬出了《周礼》那套伦理,只认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是自己的舅舅,强调赵国基只是贾府的仆人,把话说绝了。

剧版在处理探春远嫁这出戏时,设计让探春与赵姨娘和解。

算是为探春弥补了人伦的缺失。

在送亲仪式上,探春拜别众人。

众人一字摆开,南安太妃站C位,满脸横肉,一副称心如愿的得意模样;

身旁贾母、王夫人众人虽面露不舍,但终究碍于皇命,情绪较为克制。

只有赵姨娘哭成泪人,探春与她四目相对的时间最久。

剧版中,探春与生母赵姨娘的真情流露,超越了宗法,超越了伦理,更加迎合现代观众对家庭伦理的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正是因为编剧们给这部古典名著赋予了当代情怀,才让这部剧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开播35年至今仍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你认为呢?



撰文|应天府张学士

编辑|戒泡面的豆豆

排版|草莓彩虹糖


有间追影客栈
坚持初心,做有情怀的酷评。
 最新文章